【概况】2020年,美兰区辖白龙、白沙、博爱、海甸、新埠、蓝天、海府路、人民、和平南9个街道和灵山、演丰、三江、大致坡4个镇,57个社区,53个行政村,736个自然村,811个村民小组。桂林洋、罗牛山、三江3个农场和冲坡岭热带作物场(区管)位于区内。土地面积567.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3万人,户籍人口57万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3.1亿元,比上年增长0.6%。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6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1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万元,增长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万元,增长7.8%。
全区农业总产值35.7亿元,增长4.3%。大力推广高效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20公顷,粮食总产量1.4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800公顷(含复种), 蔬菜产量6.33万吨;花卉种植2400公顷。水产养殖总面积2933.3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39万吨。生猪出栏8.24万头;牛出栏0.75万头;羊出栏1.24万只;禽类出栏201.4万羽。开工建设罗牛山黑猪养殖基地。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通过“猪—沼—果—菜”等模式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率88%。推进品牌带动战略,三江莲雾和美兰三角宁地瓜为海口市十大农业品牌,全区有“三品一标”认证品牌9个,其中农业注册商标1件(莲雾品牌)。
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增长1.6%。辖区(含桂林洋开发区)有工业企业10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2亿元,增长2.9%,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3.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0.1亿元,下降4.5%,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6.2%。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启动大英山金融聚集区规划编制,加强金融类企业招商,中国人寿、中国农业银行总部等企业进驻。国兴总部企业聚集区初见规模,国兴大道北侧商务区8家总部经济企业纳税8.43亿元。以美兰国际机场为主要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邮货吞吐量26万吨。外向经济高速增长,“全球贸易之窗”进驻外资企业70家,注册落地台资企业88家,新设外资企业297家。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江东电子商务产业园、海南数据谷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累计注册企业3066家、孵化企业579家。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推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税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并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企业开办1日内领齐营业执照、公章、税控器和发票“一日办结”的目标。运行“综合窗口”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新模式,2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占事项的84.4%;大厅进驻事项比原来增加97项,增加63.5%,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
实施乡村振兴。启动14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大致坡镇金堆村、演丰镇山尾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实施14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景观提升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吸引物打造,建设灵山镇仲恺村、演丰镇芳园村。昌福大道湖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完成并通过省三椰级乡村旅游点评定,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1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象,共清查核实资产总额19.79亿元,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2.98万公顷;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折股量化、组建机构完成率均为100%;已注册成立57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855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美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自然村做到垃圾收运全覆盖。完成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
全年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26万元,进一步完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实现无返贫和新增贫困。投入2.06亿元推进学前教育“两个比例”提升工作,公办园就读幼儿占比提升至52.78%,普惠园覆盖率达86.12%,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两个比例”目标任务。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国家级校园足球试验区顺利通过验收。推进医联体试点工作,完成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周转房建设,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全年促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1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246人,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76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9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建立特困长者智慧监管平台和照料护理人员培训机制。7个棚改项目完成1947套安置房交付,持续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投入1.86亿元,完成5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7989户居民。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成立诉调对接调委会,加强诉前调解工作,建成省内首个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室——于大伟调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