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 2020年4月20日,永州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启动以后,道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用”的工作要求,精心打造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县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顺利高效开展,道县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全县分四个片区对22个乡镇(街道)的组织委员、中心主任、369个行政村(社区)系统操作员进行宣传发动、集中培训和一对一交流,做到了让每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及时解决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基层便民中心服务环境。对照永州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整改。规范了便民服务中心标牌标识,添置了宣传资料架,设置了群众自助服务区,基本做到每台办公电脑都配置了高拍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有条件的便民服务中心还安装了液晶屏、查询机、LED显示屏等配套设施设备。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对下放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及办事流程也进行了上墙公开。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标准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县财政投入200余万元,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对条件简陋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捐赠了50台电脑、6台高拍仪,总价值20余万元。三是规范管理,优化服务质量。加强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作风督查,让基层群众办事从原来的“带着资料到处跑”过渡为“办事资料网上跑”服务模式,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跨区域通办,节约群众的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有效遏制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便民服务中心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碰头,一月一通报,找出、化解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四是简政放权,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县委组织部从人社局、自然资源局、民政局等与群众密切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在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下放梳理小组,通过与各业务单位反复对接,结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实际承接能力,持续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受理权限下放。并按照“四级九同”要求,健全完善公布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机构等信息。首批共梳理下放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事项64项、村(社区)服务中心18项,并对事项目录、办事指南和流程图编制成册。8月以来,道县对前期下放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召开14个相关县直部门和乡镇、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下放事项调整问题。根据道县实际,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将首批下放事项调整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事项44项、村(社区)服务中心事项19项,“一件事一次办”20项,确保每一个下放事项都能切切实实落地,彻底杜绝办事群众“两头跑”现象。全面实现全县22个乡镇(街道)、369个村(社区)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下放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城乡网格化平台统一受办理。截至11月30日,全县城乡网格化系统产生办件量24769件,其中,乡镇(街道)办件量2892件,村(社区)直办件20429件,村(社区)流转件483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