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东与白马渡镇相邻,南与上关街道隔河相望,西与濂溪街道、富塘街道毗连,北与梅花镇接壤,距县人民政府驻地1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3千米,总面积31.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 25.41平方千米,占79.7%;水域6.49平方千米占20.3%。境内为平岗区,三面濒水,潇水、洑水从东、南、北部流过,地势略为四周低,中部高。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76.5米,最高点七步岭海拔569.5米,最低点潇水河海拔163米。
嘉庆二十五年(1820)属道州营道乡。民国2年(1913)属城一区。民国20年(1931)属第一区。民国27年(1938)属舂陵镇。民国36年(1947)属文安镇,1950年9月设东门乡,属第一区。1956年改雷家洞乡。1958年10月,为红旗人民公社雷家洞大队。1961年5月,改为东门人民公社,属第一区。1968年撤区,为东门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东门乡,属清溪区。1995年6月撤区,为东门乡。2013年,撤乡设立东门街道办事处。辖东洲山、东门、乌家山、冯家、北门、崔家、下关、香元树、上塘、下塘、白泥塘、浦口、高车13个村民委员会,现辖东洲、东门、乌家山、冯家、北门五个社区,原新立、下关、双塘、白泥塘、高车5个村民委员会,10个村(居)共设111个村民小组。
辖区总人口:2020年年末总户籍数4517户,总户籍人口17826人,其中男9344人,女848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431人,城镇化率61.01%,另有非户籍流动人口4586人。人口以汉族为主,16860人,占98.6%;少数民族177人,占1.04%。2018年人口出生率11.02‰,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5.02‰。
东门街道办事处气候水文特征是前涝后旱。多年平均气温18.5℃,1月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5.4℃(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39.5℃(2010年8月5日)。最低月均气温2.5℃(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5℃(2007年7月)。无霜期年平均306天。年平均降水量1503.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4天,最多达179天(1997年),最少为127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280.3毫米(2002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156.6毫米(198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6月。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雪灾、洪涝、旱灾等。雹灾平均5年3遇,最严重的一次持续积雪冰冻发生在2008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百年一遇,涉及境内东门、东洲山、白泥塘等13个村,受灾面积达13500亩,森林大面积折枝、断腰、倒伏。
境内交通发达,全街道实现村村(社区)通公路,公路总里程124.6千米。G207国道改线后由潇水二桥经北门社区、东门社区、乌家山社区和冯家社区通过境内,乡村道从东门到白马渡河口贯穿全境。2020年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242户,移动电话用户13000户,互联网用户3500户。2020年年末,辖区内4316户居民全部实现国家电网联网通电;辖区五个社区和五个行政村全部接通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100%。
2020年年末,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598人,专任教师30人,有道县六小和谷源学校2所小学,有东洲学校、朝阳学校2所初中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图书室13个,美术创作组1个,书法村1个,文化专业户1个。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何绍基故里)。
2020年年末,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东门精神病医院),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东门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10个,床位36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5.35张,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总值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7名,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4人。10个村(社区)(居)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2020年,财政总收入2268.3万元,比上年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