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梓城古民居群 距新田县城西南18千米,属枧头镇,距镇人民政府2.5千米。全村570户、2300人,其中彭姓占95%以上。20世纪50年代初,改称“彭梓城”,沿用至今,彭梓城古民居群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现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物,为明、清建筑,其中清朝的建筑占70%,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基础为青条石,石灰浆砌,横竖勾缝。青砖瓦房,飞檐翘拱,造型古色古香。整个古民居群占地面积9.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56万平方米。四周设围墙环护(现已毁)。整体规划富于想象力,通风、通水、通行、采光设计巧妙,布局合理,皈依自然,体现古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物的门、窗木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形态各异,造型逼真。村庄内设书院1座、公祠4座。彭梓城建村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根据“天地一体,造化阴阳”之风水学,运用自然条件,人为造设“彭梓城八景”:磷窍咽波、石门夜月、清泉沐犀、双峰插翠、潭天秋色、屏山听读、西岩渔隐、鳌背横桥。清泉沐犀,即一口天然大井内有一块卧于井底的岩石,酷似犀牛昂首翘尾,憨态可掬,泉水则从岩石缝涌出,如犀牛在井水里嬉戏溅起的水花。长年累月,不分春夏秋冬,无论洪涝干旱,泉水清澈如镜,至今仍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鳌背横桥,即村东50米处,有一泉水叮咚的小溪,一石桥从东岸酷似鳌背的巨石上跨过对岸,彭梓城古民居群,既可供旅游观赏,又是研究明、清建筑的资料库。2003年5月,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