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口市多措并举发展扶贫产业增加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杜绝“一脱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现象发生。(1)以“五带动全覆盖”模式促进带贫减贫和特色产业发展。海口市着力发展“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发展”和“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5种产业扶贫模式,建立36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41户11257人参与产业组织化,组织化程度从上年的86.3%提高到100%,并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帮扶、股份合作、务工就业、订单服务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得益联结机制。(2)全面落实到户产业帮扶措施。帮扶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235户9604人,发展黑山羊、牛、文昌鸡、咸水鸭、石斛、南药、花卉、莲雾、荔枝等特色农业产业,帮扶种植面积422.13公顷,养殖畜禽12859(头、只)、蜜蜂285箱、虾苗80万尾。(3)开展技术帮扶。组建市、区、镇三级“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共106名,聘请55名“田教授”通过角色转变实地现场指导。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精准扶贫培训班200余期7000多人次,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6期560人,技术指导到户率100%。(4)以消费扶贫促进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引进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打造15个镇级电商平台,拓宽电商平台营销能力。至年底,线上销售额超1.45亿元,直接带动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超360万元。组织贫困户农产品在“海南爱心扶贫网”上销售,创新性举办爱心扶贫消费日、爱心扶贫集市、夜校集市,推出线上体验、线下消费的“消费扶贫体验馆”,开展“火山荔枝月”主题活动,推动扶贫农产品销售,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5)以光伏扶贫项目实施促村集体经济发展。编制《海口市2018年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在“十三五”整村推进村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十二五”11个整村推进村村级屋顶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投资水平按限额50万元/村,装机规模60千瓦标准,总规模约660千瓦,共550万元控制范围内。年底,秀英区东山镇马坡村委会、城西村委会、玉下村委会,永兴镇建群村委会;龙华区龙桥镇美定村委会,新坡镇仁里村委会、仁南村委会,龙泉镇永昌村委会;琼山区甲子镇琼星村委会,云龙镇云岭村委会,旧州镇雅秀村委会、旧州村委会、道美村委会、光明村委会,三门坡镇清泉村委会、谭文村委会,甲子镇民昌村委会、昌西村委会;美兰区灵山镇爱群村委会、大致坡镇昌福村委会、金堆村委会,三江镇茄芮村委会22个整村推进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全部完成,实现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并网发电,可为每个整村推进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约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