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发展全面小康
Toconsolidate Our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odevelop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秀英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部署,全力巩固“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提升“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强化推动“三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汇全区之智扎牢织密防止返贫致贫之网,聚全区之力持续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020年年底,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秀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535户7275人已全部实现精准脱贫,4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为0,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区消灭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实现圆满收官。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5.44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2431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6元,增长8%。
一、强化责任落实,高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一)坚决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
秀英区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新的起点,向全面小康更高的目标迈进。2020年,全区先后召开10次区委扩大会议(合并扶贫领导小组会议3次)、6次区政府常务会议、7次区政府专题会议、7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26次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6次指挥长专题会议、15次指挥部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发展工作,强力推动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和省、市决策部署在秀英区落地见效。
(二)抓党建促脱贫发展
秀英区坚持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把党建引领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压实各级党组织带头抓脱贫巩固主体责任。全区原有涉贫镇村党组织42个,其中镇党委5个,行政村党组织37个。派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4名,驻村工作队队员13名(队长由驻村第一书记兼任)。选派76支(驻镇6支,驻村70支)乡村振兴工作队229名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其中有扶贫任务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共有42支(驻镇5支,驻村37支),队员129人。区委将镇、村党组织书记抓脱贫攻坚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抓党建促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发展责任。二是加强三级书记遍访一线解决问题。区、镇、村三级书记均制定2020年遍访贫困户工作年度计划,按要求按步骤开展全年遍访。区委书记遍访了东山镇城西村、马坡村、玉下村和永兴镇建群村等全部4个贫困村,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产业扶贫等方面问题。长流镇、西秀镇、石山镇、永兴镇、东山镇等5个镇党委书记均已在脱贫攻坚期内完成一轮遍访工作,37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均按时完成一轮遍访工作。通过开展遍访活动,压实工作责任,一线解决问题。
(三)健全完善“县包乡镇、乡镇包村”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三级战斗体系
成立5支脱贫攻坚大队、37支脱贫攻坚中队和135支脱贫攻坚小队,脱贫攻坚战斗队人数达939人,明确各级战斗队工作职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同时,37个有扶贫任务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全部并入脱贫攻坚战斗队,全部加挂“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任命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兼任脱贫攻坚战斗队副中队长,将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纳入脱贫攻坚战斗体系管理,实现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与脱贫攻坚工作队伍无缝对接,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四)强化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机制
为夯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基础,统一平衡调配各单位帮扶力量,对结对帮扶工作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完善“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工作机制,选优配强“十二五”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帮扶责任人,实现纳入建档立卡系统管理的人口、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结对帮扶全覆盖。2020年,区委书记挂点东山镇,人大常委会主任挂点长流镇、西秀镇,区长挂点永兴镇,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挂点石山镇,20名区处级领导干部挂点帮扶37个行政村,21家市级单位和79家区级单位包村帮扶全区135个自然村,市级帮扶责任人69人、区级帮扶责任人110人,以及镇级帮扶责任人145人,结对帮扶1535户贫困户,选派14名帮扶联系人结对帮扶全部20户边缘户,在4个贫困村派驻4支驻村工作队13人开展驻村帮扶。
(五)加强基层扶贫干部培训学习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引领。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学习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购发《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书籍3000本,印制《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口袋书》4000册,做到各级扶贫干部人手一册,常态化加强学习。二是强化线上学习。引导全区扶贫干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积极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关注国务院扶贫办、海南扶贫等微信公众号,线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最新论述精神和掌握扶贫工作动态。三是开展业务培训班提升能力。2020年,秀英区围绕饮水安全、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就业扶贫、普查工作、问题整改、脱贫发展大比武等多个方面开展了12期培训,轮训扶贫干部5000余人。
二、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秀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严抓脱贫质量,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
制定《海口市秀英区2020年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
1. 夯实“两条线”(行政、教育)控辍保学。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和书面报告等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层层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经排查,贫困家庭6~15岁适龄儿童没有因贫失学辍学学生,辍学率为零。全区共有16名适龄儿童因身体重度残疾无学习能力等办理暂缓入学手续,2名学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上课,已安排老师开展送教上门。
2. 及时发放特惠性扶学资助。2020年春季学期,由于疫情影响,许多学校未开学。同时,各校又开展开学工作防御,对教育扶贫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及时拨付教育扶贫资金,秀英区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安排各学校入户做好学生信息核查工作,有力推进今年春季教育资金按时发放。2020年教育扶学资金共计发放220.3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71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61人次131.18万元;低保特困学生650人次89.12万元。全区教育扶学资金发放“不漏一户,不落一生”,实现教育保障全覆盖,切实减轻贫困家庭教育负担。
3. 加强贫困学生关爱帮扶体系建设。制定《海口市秀英区贫困家庭学生关爱帮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统一部署辖区各学校组织教师按行政区域全覆盖,建立全覆盖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一对多”关爱帮扶体系,及时对贫困生开展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及心理疏导,帮助贫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落实基本医疗保障
制定《海口市秀英区2020年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的目标。
1. 医疗保障基本制度得到落实。全区贫困人口全部由政府资助参保,每人资助购买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2020年250元/人)、商业大病补充保险100元,参保率达到100%。
2. 贫困人口患病得到有效救治。深入开展30种大病专项集中救治活动,实现贫困人口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目标。2020年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355人次,其中大病46人次,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分类救治,救治率达100%。大病救治严格落实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医疗服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3. 贫困群体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全区贫困人员患40种慢性病61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20人;农村低保对象263人;特困人员134人。40种慢性病中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结核病等4种慢性病共5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8人;低保对象212人;特困人员100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达100%。
4.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全覆盖。全区共组建48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有286名签约医务人员,为全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100%。患有40种慢性病的617人,全部给予慢性病签约规范化管理与健康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其中,为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结核病等4种慢性病每季度提供不少于1次的签约服务,其他慢性病贫困人口每年提供不少于1次的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随访服务。
5. 贫困人口患者报销比例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经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贫兜底等“五道防线”“一站式”结算报销金额381.6万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69%。
6. 医疗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区69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已经建设改造完成,实现每个建制村都有一所达标卫生室,其中东山24家、永兴8家、长流11家、西秀8家、石山6家、美安4家、海秀6家、秀英社区2家。69家村卫生室均按标准化都配备有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日常医疗器械,以及消炎类、降压类、降糖类、解热镇痛类等日常药品,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每家卫生室有1名合格村医,6家镇卫生院现有在编在岗医护人员295名,有28名全科医生,组成48支286名健康扶贫医疗团队挂团作战,确保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和普通群众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落实住房安全保障
制定《秀英区2020年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建设,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完成全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任务。
1. 完成2020年危改任务目标。2020年全区完成6户建档立卡户、7户低保户、8户分散供养特困户危房改造工作,竣工入住率100%。通过海南“社保卡”发放补助资金95.42万元,直接将危改补助资金拨付至农户手中,将凭证存入一户一档。此外,没有发现有大额举债进行危改的情况。
2. 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制定《秀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实施方案》,举办秀英区2020年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要点及核验手机APP系统使用培训班,组织帮扶责任人、区镇危改办人员等各级力量,不漏一户、逐村逐户、不留死角地对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情况进行核验。经核验,已脱贫的15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全部得到保障,全部都已悬挂住房安全等级信息牌或危房改造标志牌。
3. 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印发《海口市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指南》《秀英区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
4. 加强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工匠参加省、市举办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提高技能,严格开展工程质量巡查,对基础验槽、砌体工程、楼板浇筑3个环节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开展竣工验收。年底前,全区危改房经验收全部达标,《质量巡查记录表》与《竣工验收表》都存入农户档案中。
(四)落实饮水安全保障
制定《海口市秀英区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压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三项制度”,进一步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1. 饮水安全保障各项指标达标。一是水量方面,制定秀英区农村季节性缺水应急方案,受旱情影响时,根据轻重缓急原则,以送水方式或实施应急项目来确保全区贫困户水量每人每天达到60升水以上。二是水质方面,为全区227个供水工程安装消毒设备,并投入90.8万元聘请专业队伍完成今年上半年水塔、水池清洗消毒及周边环境卫生清理工作。投入82万元开展2020年水质检测工作,检测范围涉及全部供水工程出水水质,达到水质检测全覆盖,已完成水质取样工作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合格率100%。三是取水方便程度方面,秀英区农村实现集中式供水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四是供水保证率方面,全区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全年缺水时间少于18天,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2. 全面提升饮水安全专业化管理。制定《秀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方案》,每年投入270余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对全区227个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的水塔进行清洗消毒、管网设备运行、投药、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等饮水专业化管理。
(五)落实社会兜底保障
制定《海口市秀英区2020年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确保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0年,全区共为1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低保金110.32万元,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36.48万元,临时救助560人次,发放19.62万元。
(六)落实产业扶贫
2020年以来,秀英区竭尽全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扶贫的影响,深入开展产业扶贫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指导贫困户恢复生产保增收,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拓宽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扶贫质量。此外,专题制定《海口市秀英区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着力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巩固产业扶贫成效。
1. 落实产业项目帮扶。2020年投入67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组织化项目、购买扶贫物资、建设果树种植基地、发展集体经济等产业帮扶。其中:长流镇3.04万元,帮扶11户入股海南力国实业有限公司;西秀镇15.12万元,帮扶51户入股海口海味榔生物科技专业合作社;石山镇3.68万元,帮扶14户入股海南中海网农科技有限公司;永兴镇243.92万元,帮扶353户购买鸡苗、牛、羊、果苗、鸡饲料、猪饲料、化肥、生物有机肥、波罗蜜种苗等扶贫物资、农资,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29户入股卓津蜂业,进行组织化帮扶。东山镇404.24万元,帮扶426户购买羊、牛、化肥、三轮车等扶贫物资,帮扶176户入股博大兰花公司,建设城西果树种植基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新建水塔及农业配套设施。
2. 落实贫困对象农业产业发展奖励。发放2020年度667户农业产业发展奖励金177.4万元,其中西秀镇12户2.7万元,石山镇7户1.5万元,永兴镇335户93万元,东山镇313户80.2万元。
3. 落实带贫主体一次性生产补贴。海口玉禾田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海南卓津蜂业有限公司、海南丰赞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带贫主体一次性生产补贴,申报补贴金额共计22万元。年底前,已全部完成发放。
4. 多措并举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制定《秀英区解决疫情期间贫困户农产品滞销和就业等问题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在东山镇设立瓜菜收购点、发动爱心企业进行兜底收购、发动镇村干部“以购代销”、帮扶责任单位牵线搭桥等多种形式,解决72户贫困户滞销瓜菜8.08万千克、8户贫困户滞销禽畜1.5万只,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滞销瓜菜、滞销禽畜全部出售“清零”,得到了新华社等各级媒体的点赞。
5. 迅速组织贫困群众恢复农业生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即安排农业科技特派员21名,对全区贫困户春耕生产进行指导帮扶,永兴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前后共14次深入各村指导农户荔枝等种养技术,协调引入9000多群外地蜂群给花授粉。全区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1050户全部有效恢复了农业生产秩序。
6. 指导和支持带贫企业复工复产。区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扶贫工作,指导带贫企业、扶贫项目有序复工复产。区扶贫办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区督查组深入全区带贫企业走访调研3次,发放2000个口罩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带贫企业卓津蜂业公司引进本地、外地蜂农,引进蜂箱约1.8万箱,保障蜜蜂供应充足,授粉正常,提高坐果率。
7. 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西秀镇在海味榔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开展贫困户种植技术和庭院经济现场培训会,大队长、中队长和帮扶责任人带领26名贫困户参加活动,现场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和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庭院空地开展水果种植。培训会后,有种植发展意愿的6户脱贫户与海味榔合作社签订了庭院经济发展协议,领取辣木、百香果、红枣等种苗,在庭院种植,结果后将由合作社保底收购,充分发挥庭院经济合作双赢效果。
8. 开展“火山荔枝月活动”带动贫困户销售。秀英区荔枝种植地区主要为石山镇、永兴镇,品种以“荔枝王”为主。2020年,贫困户种植荔枝263户,种植面积1356.59亩,产量约1220.57吨。通过开展“火山荔枝月活动”宣传促销,带动贫困户销售收入约2050.56万元。
(七)落实就业扶贫
2020年,秀英区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助复工、精准服务稳就业,深入开展贫困劳动力积极务工专项行动,制定《海口市秀英区2020年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口市秀英区组织贫困劳动力积极务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力以赴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全力推动和优先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020年,全区1535户72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1422户4162人,已就业1422户3142人。其中:省外务工102人,省内市外务工334人,镇外市内务工1705人,镇内务工1001人;返乡创业带动务工就业9人,扶贫车间就业131人,单位就业738人,灵活就业2027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9人;自主创业208人,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就业,“零就业”贫困家庭全部清零。2020年,全区举办就业岗位对接活动6场次,参会企业57家,提供岗位数约2000个;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64期,培训827名贫困户;累计发放务工奖补2731人833.26万元。
1. 依托环卫发展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扶贫车间(基地)是就业扶贫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能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秀英区高度重视建设扶贫车间工作,积极鼓励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区有玉禾田公司和文心兰兰花基地2个扶贫车间(基地),吸纳126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需求。特别是玉禾田公司扶贫车间,不断扩大并优先招录贫困劳动力,接收安置贫困劳动力124名,并入职的贫困劳动人员关爱,贫困户员工每年的收入和综合福利待遇达4万余元,促进贫困职工家庭的整体脱贫。
2. 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兜底就业。全区开发29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其中6个就业扶贫特设岗位,14个护林员扶贫公益性岗位,9个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保障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此外,针对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防期间贫困户无法外出务工问题,秀英区创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发镇村防疫消杀、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临时性公益岗位,优先选聘贫困家庭劳动力上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防期间,全区累计安排贫困户485人就地就近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其中长流镇9人;西秀镇31人;石山镇69人;永兴镇211人;东山镇165人。累计发放81.02万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时性补助,解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短期无法外出就业问题。
3. 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优先招录贫困劳动力,促进转移就业。2020年,秀英区内海秀快速路二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五源河文旅中心二期项目、G15沈海高速项目4个省重点项目累计新招录40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6人,占比11.5%,超过规定的贫困劳动力占比达10%的指标要求。招收安排的贫困劳动力中:海秀快速路二期累计新招工26人,其中贫困户3人,占比11.5%;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累计新招工186人,其中贫困户19人,占比10.2%;五源河文旅中心二期累计新招工26人,其中贫困户4人,占比15.4%;沈海高速公路海口段累计新招工163人,其中贫困户20名,占比12.3%。
4. 开展扶贫劳务协作,促进劳务输出就业。为帮助农村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实现脱贫,多渠道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秀英区分别与白沙县、定安县开展劳务合作供需对接工作,形成两地稳定、长效的劳务合作格局。一是与白沙县人社局签订新冠肺炎期间劳务协作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沟通沟通交流,同时向白沙县推介秀英区复产复工服务保障联盟,宣传秀英区“春天有我”网络招聘会,并成功招募24名当地贫困户输送至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二是与定安县人社局签订扶贫劳务协作协议,并在定安县举办岗位对接活动,组织32家企业,提供800余个岗位,其中秀英区组织3家企业,提供岗位260余个,组织东山镇9名贫困户参与,其中现场达成意向7人。
5. 落实外出务工奖补,鼓励外出务工就业。根据省、市人社部门关于开展落实“特九条”措施的工作安排,秀英区积极组织各镇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人员进行外出务工奖补政策宣传,鼓励外出务工就业。2020年,共发放务工奖补2731人833.26万元。
(八)落实消费扶贫
制定《秀英区开展消费扶贫促进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秀英区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秀英区消费扶贫月活动方案》,在4—6月底开展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活动,在9月份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全面动员区机关干部参与“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消费扶贫活动,凝聚合力拉动消费,购买贫困户农副产品,助力贫困群众增收增效。全年全区消费扶贫共带动带贫企业和贫困户销售174.94万元。此外,秀英区还有一家省级消费扶贫专馆、一家区级消费扶贫专馆、一家区级消费扶贫专区,专门助销帮扶户农副产品。
1. 积极参与市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现场认购示范活动。积极组织发动贫困户及带贫企业参与8场海口市举办的市消费扶贫现场认购活动,全区贫困户及带贫企业农产品销售额达18.75万元。
2. 举办秀英区消费扶贫现场认购示范活动。开展5场秀英区消费扶贫现场认购示范活动,销售额53.57万元,受益贫困户869户。通过消费扶贫活动,形成全区党员干部争当消费扶贫“消费者”、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解决区内涉贫企业和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问题。
3. 集中开展一系列“爱心扶贫大集市”活动。全区组织开展消费扶贫集市及消费扶贫进社区活动共6场,其中,区级为单位举办的消费扶贫集市1场,各镇街组织开展的消费扶贫集市及夜校集市5场。6场扶贫集市活动累计销售额达27.79万元,受益贫困户244户。
4. 开展“扶贫产品进学校”消费扶贫活动。一是鼓励全区各类学校有食堂的学校积极开展与区指挥部办公室、区商务局、各镇和永兴电商扶贫中心的合作,积极推动扶贫产品、滞销农副产品进入学校食堂。据统计,全区学校食堂通过“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扶贫户自产的黄瓜、大米、鸡蛋、地瓜、萝卜干、木瓜、芋头等农产品,消费金额共5300元。二是集中开展“扶贫产品进学校”消费扶贫活动,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发动全区教育系统全体教师员工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共4560元。三是鼓励各类学校工会组织采购扶贫产品,作为工会会员法定节假日福利,促进扶贫产品销售。
5. 帮扶单位深入包点帮扶村开展一系列集中采购活动。包村帮扶秀英区的14家市级结对单位和68家区级结对单位,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发动单位党员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活动开展以来购买金额达12.92万元。
6. 开展“百企帮百村”消费扶贫活动。各镇(街)基层商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会员企业发出“扶贫消费”倡议,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优先采购扶贫产品、滞销农副产品,认购金额达32.60万元。
7. 开展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活动宣传。组织各类媒体,开展一系列消费扶贫宣传推广,发布系列报道80篇次。协调南海网、海南爱心扶贫网等主流媒体资源,大力推介秀英区地理标志农产品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全面铺开直播带货活动,在6镇2街开展消费扶贫集市活动,以热度带动知名度,以流量促进销售量,打造网红扶贫产品,推动秀英生鲜产品产业链;精心策划一系列“网络直播、单品直推”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宣传秀英优质扶贫产品,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
8. 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秀英区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南省扶贫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对扶贫产品应申报认定进行申报认定,共认定卓津蜂蜜、辣木茶、辣木籽、热带兰花、文心兰切花、百香果等12种扶贫产品。
(九)稳步推进光伏扶贫
秀英区共有永兴镇建群村、东山镇玉下村、马坡村、城西村等4座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每座光伏电站容量60千瓦。根据村级电站建设规模和预计收益情况,4个光伏扶贫项目所在村委会重新制定2020年度光伏收益分配使用计划,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020年,4个贫困村利用光伏产业收益开发9个公益岗位,其中建群村2个岗位、玉下村3个岗位、马坡村2个岗位、城西村2个岗位。
(十)持续开展金融扶贫
坚持“户用户贷户还”和“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全额贴息、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基本原则,与海口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2020年新增贷款196笔,贷款金额236.15万元,完成2020年市里下达秀英区扶贫小额信贷108笔的任务。2016年以来,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57户1551笔,发放贷款金额1842.24万元,做到应贷尽贷,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秀英区对于贷款可能逾期的情况全面排查,精准制定应对各类风险的处置方案,对到期或逾期的贷款,针对不同情况,要求银行相应采取展期或续贷、征信惩戒、风险补偿等方式稳妥分类处置。2020年,秀英区扶贫小额信贷有7笔逾期贷款已全部还清。
(十一)抓好革命老区建设
秀英区有革命老区村庄(自然村)53个,其中东山镇21个;永兴镇13个;石山镇13个;海秀镇4个;长流镇1个;西秀镇1个,分布在6个乡镇的19村(含东山热作场),革命老区村庄面积52.24平方千米。2020年,秀英区安排318万元开展5个革命老区项目建设,解决革命老区百姓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有力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强化工作落实,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一)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
2020年,秀英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合计1342万元,其中:中央扶贫资金692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实际支出1333.97万元,支出进度99.40%,达到省市要求的支出序时进度。产业项目资金安排670万元,占中央和省级资金1192万元的56.21%,达到上级要求50%的占比。
(二)健全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和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一是加强项目库储备秀英区根据《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编制指南》和《海南省扶贫工作关于加快推进2020年度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和做好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市县审定、省级备案”操作规程,形成《秀英区2020—2021年脱贫攻坚项目库》,涉及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公益性岗位、教育补助、医疗补助等脱贫攻坚项目194个,资金规模2838.51万元,其中:2020年项目112个,资金规模2053.88万元;2021年脱贫攻坚入库项目共有80个,资金规模784.64万元。二是严格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严格执行《秀英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项目调整的通知》文件要求,强化区、镇、村三级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规范资金项目管理,在确定扶贫项目、下达资金指标、实施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不少于10天的公告公示,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的时效性、完整性、规范性。同时,建立统一、规范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台帐,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验收到项目,对2020—2021年项目库进行论证,不在项目库中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
(三)全面规范扶贫资产管理
一是试点先行先试。秀英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于4月首先选择西秀镇作试点,先行先试,边试边行,不断摸索扶贫资产统计、归类、建账等方式方法。在总结西秀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其他4个有扶贫任务的长流镇、石山镇、永兴镇和东山镇全面铺开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区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区扶贫资产管理核算、登记、运营、管护等工作,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组织领导。各镇、各行业部门均成立部门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制定管理办法。对全区重要扶贫资产项目开展调研,研究制定《海口市秀英区关于全面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方案》和《海口市秀英区扶贫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前者是操作细则,后者是管理办法,以具体文件指导全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四是摸清资金底数。6月起,由区指挥部牵头,区财政局和区农业农村局配合,组织各镇、各行业部门及镇村干部,全面开展对2016年以来使用中央、省、市、区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的扶贫项目情况进行梳理,厘清纳入扶贫资金管理的分年度资金量、资金来源、实施项目、资产状况、所有者等关键信息,为扶贫资产确权创造条件。五是实行台帐管理。在全面摸清资产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资产类型、产权归属、管理权限,建立完整的底数清、产权明、责任实的区镇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台帐。经初步摸底,秀英区2016—2020年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8273.84万元,共计实施项目246个,其中:公益类项目48个,公益性资产2997.94万元;经营性项目131个,经营性资产1046.73万元;到户类项目67个,到户类资产4229.18万元。此外,秀英区扶贫资产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更新,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扶贫资产入账情况,切实做到有账可查,防止扶贫资产流失。六是严格资产监管。建立区纪委监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扶贫办多部门联合、多重监管机制,其中区审计每年对扶贫专项资金的受益对象、项目实施、资金拨付、效益发挥等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资产运营规范。区纪委监委对扶贫资产建设运营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执纪监督,从严查处扶贫资金资产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及侵占贪污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质量普查
2020年5月,秀英区积极组织开展脱贫攻坚质量成效第一轮普查,6镇1街通过拉网式入户排查,共排查全区农村农业户籍常住人口36113户160433人,经过全覆盖普查,综合判断为无问题户36107户160402人,缺项保障6户31人,已全部落实保障措施。
(五)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工作
精准扶贫档案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客观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做好秀英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制定印发《海口市秀英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秀英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和秀英区扶贫工作办公室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小组,加强扶贫档案工作组织领导。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三个确保”。确保在2020年11月15日前,完成2012—2019年(重点为2016—2019年)的精准扶贫档案收集分类整理及数字化工作;确保严格按照《海南省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清单》《海南省各级扶贫部门精准扶贫档案分类表》要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精准扶贫档案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使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个过程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二是明确工作职责,组建档案管理员。印发《秀英区关于明确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职责的通知》文件,建立精准扶贫档案队伍花名册,5个镇村、18个区级部门、37个有扶贫任务的行政村均指定专人负责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精准扶贫档案队伍共134人,其中区部门、镇、村扶贫档案分管领导60人;档案管理员74人。三是明确工作内容,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秀英区精准扶贫档案按照综合管理类、贫困村类、贫困户类、项目管理类、特殊载体类等五大类别进行分类归档,年底前已完成第一轮贫困户类精准扶贫档案材料收集工作,正在开展综合管理类档案收集。同时,精准扶贫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全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由区镇村三级部门共同完成,区级精准扶贫档案由区扶贫办集中管理,镇精准扶贫档案由镇集中管理,村级精准扶贫档案由行政村自行管理或镇代为管理。年底前已基本完成贫困户“一户一档”档案归档。
(六)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
秀英区已制定《海口市秀英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和《海口市秀英区防返贫致贫应急预案》,并根据省、市工作部署,开展了第二、三季度防止返贫致贫的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和防止脱贫户收入减少、返贫风险排查工作。此外,全区共有边缘户20户66人,已根据其致贫风险因素制定一户一策,结合其家庭情况制定帮扶方案并落实帮扶措施,其中:4户进行兜底保障;12户实施产业扶持;1户实施就业帮扶;3户进行危房改造。在开展有针对性帮扶的同时,对有劳动力的19户边缘户进行扶智扶志,鼓励其积极劳作创收。
(七)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
一是完成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认真对照省级整改方案反馈的8大类64个问题,并结合我区实际,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查摆。查摆秀英区存在问题共8大类43个,2020年底前已完成整改43个,整改进度为100%。二是完成国家督查及普查反馈问题排查和整改。秀英区制定问题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区教育、旅文、水务等部门积极牵头各镇对照国家督查和普查反馈的5大类21个问题开展排查。截至2020年底,全区查摆出存在问题4大类4个,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进度100%。三是完成省第一督查组暗访督查发现问题整改。2020年5月8日—6月15日,省委脱贫攻坚第一督查组深入海口市开展暗访督查工作,其间走访秀英区永兴镇建群村和东山镇马坡村2个镇2个村。发出通报1期,发现主要问题涉及10个方面,其中涉及秀英区问题共25宗,截至6月29日,已全部完成整改。四是完成海口市7个专项督查通报反馈问题整改。7个专项督查通报反馈涉及秀英区问题共计65宗,其中,饮水安全保障方面5宗;产业扶贫方面6宗;就业帮扶方面4宗;住房安全保障方面11宗;伏项目建设6宗;“六治”(治懒散,治酗酒,治私彩,治浪费,治不孝,治脏乱)专项行动5宗和健康扶贫方面28宗。截至2020年底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八)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制定《秀英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方案》,在建群村、马坡村、城西村、玉下村4个贫困村培育2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每个贫困村5名。同时,确定东山镇玉下村生态循环农业合作社为秀英区创业致富带头人见习基地。2020年,秀英区开展3场致富带头人培训,参与1场市级培训,进一步增强致富带头人带动能力。截至2020年底前,全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创办项目有个体户6个,龙头企业1个,合作社4个,农家乐1个,电商平台1个,带动贫困户115户。
(九)开展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
我区落实“五个坚持”(1. 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2. 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3. 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4. 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5. 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举措,推动“六治”工作落地生根。一是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调整制定《秀英区深入推进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六治”专项活动内容、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二是坚持强化部署指导,促进各项措施落地。严格落实“六治”工作月例会制度,区指挥部及办公室共召开12次会议研究部署“六治”工作,派出4批次专项督查指导组深入各镇、村开展督促指导开展“六治”工作,有效保障“六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宣传,营造浓厚“六治”氛围。各镇村通过LED、村广播、横幅、公告栏,印发折页、画册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六治”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在村委会宣传栏张贴“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在农户家中张贴“六要六不要”宣传牌、“家风家训”牌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优良家风家训。开展“文明新秀英,宜居新乡村”“六治”专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知识宣传树新风”“漫画展览传新风”“卫生清扫促参与”三大主题开展“六治”活动,培育文明节俭、卫生健康新风尚,倡导文明乡风。四是坚持深入全面摸排,做到不漏一户一人。组织发动帮扶责任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覆盖排查,做到每户都有一张排查表、每张排查表都有村委会意见、帮扶责任人签字等内容及相关佐证材料,共评议出21名初步治理对象,已安排16名指导员包村包人结对帮扶。经严格履行检查验收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表决通过,21名“六治”初步治理对象已全部退出销号。五是坚持丰富活动载体,确保转化工作成效。2020年陆续开展“六治”现场推进会活动、“六治”第一期军训活动、“六治”普法行动、“六治三进活动”等,宣传政策、锤炼意志、激发动力、促进转变。
(十)加强脱贫攻坚宣传报道
秀英区聚焦脱贫攻坚重点,突出秀英特色,搭建宣传平台,多形式、立体化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新闻宣传、文化宣传同频共振,营造浓厚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宣传舆论氛围。一是积极组织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深入挖掘宣传报道秀英区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举措、成效亮点和先进经验共469篇次,推出《海口秀英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好一朵“幸福花”!海口秀英区文心兰扶贫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海口秀英区“因需施教”打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攻坚先锋队》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联合中新网、海口日报、海广网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推送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新闻18期,全面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二是与主流网络媒体合作,开设脱贫攻坚专题专栏,持续宣传报道《海口秀英区助农爱心战“疫”打通采购+配送最后一公里》《海口秀英区搭建“精准通道”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网红带货、视频直播、社区团购 海口秀英区开展黄皮主题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孙小斌:自掏腰包贴补困难户 带病坚守扶贫一线》等新亮点、好做法,展现秀英扶贫干部良好作风及脱贫攻坚成效成果;开展致富带头人、脱贫之星评选表彰活动,推出吴小芳、黄忠良、郑仁敦等脱贫致富的身边人身边事共132篇次,转载量3000篇次,讲述扶贫好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三是开展脱贫致富宣传活动5场次,通过吴小芳、王爱月、吴清诚等8名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奋进典型和带动他人共同脱贫的奉献典型,激励贫困群众奋发图强脱贫致富,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引起共鸣、形成共识,凝聚和激发扶贫济困的强大正能量。
(十一)海南省脱贫攻坚大比武取得佳绩
制定《秀英区迎接海南省2020年脱贫攻坚大比武工作方案》,深入贯彻省继续“背水一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誓师大会精神,深入开展比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比克服疫情影响、比脱贫退出质量、比巩固脱贫成果、比问题整改效果、比能力作风建设等“六比”,高质量、高标准迎接海南省2020年脱贫攻坚“大比武”。在镇级比武中,秀英区西秀镇在第三组50个乡镇中取得第三名的优秀成绩,东山镇是第27名,石山镇是第32名,永兴镇是第40名。经过测算,秀英区平均分在全市四个区中位列榜首。此外,通过比收入、比务工、比产业发展、比内生动力、比知恩感恩等贫困户“五比”活动,秀英区评选出一批勤劳致富、知恩感恩、内生动力强、示范作用好的脱贫光荣户,其中:省级脱贫光荣户14户,市级脱贫光荣户64户。
(十二)顺利通过各项扶贫检查考核
秀英区高质量、高标准通过省第三方评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等考核。2020年11月,海南省第三方评估组在秀英区城西村入户30户,东城村入户30户,访谈镇村扶贫干部5人,查阅资料相关台帐资料;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组在秀英区检查区级台帐资料,在城西村检查8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在迎检工作中,区相关部门、东山镇做了较充分的迎检准备,整个迎检过程组织有序,对接协调到位,效果不错。在访谈中,接受访谈的干部总体表现较好,检查组较为满意;在入户中,贫困户等入户对象和群众都很配合,组织安排和入户情况顺利。省第三方评估组对秀英区扶贫工作较为满意,反馈无问题;在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总体表现较好,为海口市取得资金绩效评价第一名的成绩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 年1 月14 日,秀英区委书记张霁主持召开秀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20 年第1 次会议暨乡村振兴和打赢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2020 年第1 次会议,为2020 年脱贫攻坚工作谋篇布局(冯成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