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秀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统筹推进,久久为功,努力在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推动各项工作。(1)抓产业振兴,创品牌增效益。一是强设施,夯基础。向市农业农村局申报农田水利提升建设项目16个,实施石山镇北征田洋和东山镇千亩火龙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43个总面积10130亩的常年蔬菜基地规划建设和上图入库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41宗。二是扩种养,增效益。大力抓好粮食生产、蔬菜、热带水果等种植,共种植粮食5.17万亩,同比增长1.7%;种植冬季蔬菜3.84万亩,同比增长16.71%;种植常年蔬菜1.18万亩,同比增长15.68%;种植热带水果76562亩,同比增长0.4%;种植热带经济作物3970.5亩,同比增长3.2%。2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复工复产,畜牧业出栏量165.55万头(只),产量4778.56吨。壅羊养殖小区18个,石山壅羊存栏量1.69万只,年出栏1.92万只,年产值3040万元。三是育品牌,壮产业。落实“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全区石斛种植面积增加到1200亩,产量约180吨,建成施茶火山石斛园等产业园,形成火山石斛组培、育苗、种植、收割、深加工、销售、科研、观光的全产业链。举办2020年“永兴黄皮”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宣传推广活动、以黄皮为主题的爱心集市活动,通过网红带货、视频直播等方式对永兴黄皮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引进836个社区的“鲸吽”直通车(“鲸吽”海南话即“真好”的意思。“鲸吽”直通车是在永兴电商扶贫中心运营2年的基础上,优化原有贫困户、脱贫户微店,将脱贫户客服、成交的工作下沉至更简易的微信端,组建社区供应贫困户、脱贫户直销商)入驻秀英区,推行社区团购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火山黄皮的影响力和销量。四是齐发力,促融合。串联辖区旅游点、农家乐、民宿、果园等,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带动近1.6万人次市民游客入园采摘水果,为果园农户带来直接收入约96.8万元,带动景区、乡村旅游点、民宿和农家乐创收超200万元。在石山镇成功举办第五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和美食文化节,有9000多人次游览火山口景区,5000多人次参加乡村游和餐饮、住宿,为石山镇带来营收180多万元。石山镇施茶村被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冯塘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生态文化园被评为海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抓人才振兴,增发展后劲。一是造平台,强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立海南网红直播基地,着力孵化培育本土优质网红人才队伍。联合海南大学、中国建筑一局在秀英区永兴镇成立“实践教学及科研合作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学习锻炼就业的平台。统筹推进乡土人才培育站点建设,提高人才工作服务水平。二是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专题人才培训、外语学习讲座、重点政策测试及知识竞赛等活动35场,参与者1.08万人次。持续抓好农村干部“双学历双轮训”工作,培育出具有大专学历的村干部41名。选派82名科技特派员开展就业扶贫进乡村活动,实现全区70个行政村全覆盖。培育出“乡旅代表”王杰、“电商网红”黄忠海、“根雕艺人”陈教章等一批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全区共有16人、8个人才团队入选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占全省“双百”人才团队的8%。三是主动解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随行家属子女居住、就学、就业等问题。积极配合海口市委人才发展局在秀英区筹建首批急需紧缺人才公寓,厚植人才安居乐业沃土。组织开展专家人才走访慰问、健康体检、文艺会演和专家人才宣传活动,区内“南海工匠”王孙文、“南海乡土人才”洪光益、“乡村振兴优秀代表”黄时京、“候鸟”人才刘翼等先进事迹被海南人才工作网、海口日报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报道50余篇。(3)抓文化振兴,转民风鼓劲。一是推行“12345”工作法(是12345海口智慧联动平台在基层的创新,是“12345+网格化+居民志愿者”社区居民工作站模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6个,村居实践站74个,实践点1126个,理论宣讲点95个,基层文化服务点119个,教育服务点114个,科普教育服务点10个,健身体育服务点883个,实现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探索出农民宣讲团、大榕树下的宣传、民谣传唱、公益课堂等模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二是建书屋,全区基本实现村村有书屋,已建成农家书屋71家。在永兴镇、石山镇分别举办“海南麒麟舞”“海南八音器乐”“东山草编”等传统文化技艺培训班,累计开展文化惠民非物质遗产培训活动21场,培训人员达400余人次。三是投入创建资金180多万元,创建文明生态村13个,其中新创建点5个、巩固点8个,文明生态村创建总数达325个,占全区自然村总数的99%,基本实现全覆盖。(4)抓生态振兴,优生态环境。一是严格监管,全区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国家控制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西秀镇长德村等4个水源地,列入全省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清单,上报生态环境部。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9%,高于海口市平均水平(98.6%),PM2.5和PM10浓度均达到海口市2020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目标。对列入疑似污染地块的海南金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土壤初步调查,形成初步调查报告上报。从严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下达处罚决定书11宗,罚款86.92万元;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1份。二是投入600万元,推动石山镇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打造石山镇儒安村等6个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创建总数达到38个。施茶村等9个村获得“全省星级美丽乡村”称号,三卿村等4个村庄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三是抓整治,优人居。开展镇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累计开挖沟槽39234米,管道铺设39150米,完成工程进度66.62%。实施29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前已开工115个自然村工程,完成户数6693户,完成率85.76%,覆盖率48.06%。实施2座公厕和3024座农村户厕化粪池防渗漏改造工程,完成率100%。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实施建设自然村通硬化路100.38千米,拓宽道路50.05千米,农村公路危桥改造4座,旅游资源路工程建设28.57千米,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103千米,农村公路通畅率、通达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任务目标基本实现。(5)抓组织振兴,激活力促善治。一是治整顿,抓党建。严格落实“一村一策”和“四个一”(压实一份责任、配强一个班子、整合一批资源、做细一套方案)整治措施,安排10名区领导挂村整顿,10名镇(街道)班子成员包村整顿,有力推动党组织有效整顿转化。扎实开展绩效考核和星级评定,全年,全区评出市级五星党组织13个、五星级书记13名。基本完成一轮全区农村党员和在家务农青壮年农民的轮训。秀英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党校、施茶村党校成为海南“自贸港党校”,秀英区“社区党校”第一批建设试点。实行换届人选“红黄绿”三色管理预警机制,注重加强后备干部的储备和培养。二是创模式,显成效。在区、街道两级分别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在农村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调解案件799件,调解成功率96.6%。深入推进“一核两委一会”(党支部、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在7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村务协商会,村务协商会会长70人全部由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三是推项目,促发展。累计投入1350万元,用于扶持壮大27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底前已启动发展项目6个,投入资金200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4.81%。石山镇福安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集体”,陈永忠、阳和平、符祥斌3同志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个人”。四是明确导向,激励干劲。提拔重用有“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20名,晋升职级22名;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2名,从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招聘事业编制人员8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事业编制人员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