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流镇生态文明村建设】2020年,长流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全镇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1)生态环境整治。办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办件50件,无一反弹。拆除10家洗砂场。整治24家小散乱污企业,完成1055户农村污水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五源河、荣山河水体整治,禁止焚烧秸秆、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发现并制止焚烧垃圾、秸秆情况160宗。对五源河周边出现的流动商贩、偷砂盗砂、焚烧垃圾、牛羊群破坏植被、偷渔滥捕等行为进行强化管控,劝离流动商贩60宗、暂扣渔网42副、暂扣鱼竿38根,驱赶牛羊群80宗。(2)偷倒垃圾、车辆乱停等整治。对偷倒垃圾、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车辆进行处罚64辆;对镇墟胡乱停车、流动商贩、垃圾车等行为罚款17.63万元。(3)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增强群众自治能力。一是挖掘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教育。精心打造王海萍(王海萍,原名王朝鸾,1904年生于海口市长流镇堂善村。1922年秋到上海求学,在1925年五卅反帝斗争风暴中加入共青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在北伐军中开展政治工作,是一位出色的宣传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部长、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等职,他积极推动闽西的武装斗争,为建立闽西苏维埃政权和闽西革命根据地、领导震惊全国的破狱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932年5月不幸被捕,后被秘密杀害)故居、王海萍烈士墓园、王海萍烈士纪念馆等精神地标,构建王海萍主题红色教育圈,绘制全镇党性教育“红色地图”,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党性教育阵地,实现红色教育常态长效化。二是以美德村为试点打造大社区基层治理模式。围绕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的实验主题,通过“补短板、搭平台、优服务”,结合农村地方特色,积极打造美德村示范点,为基层大社区治理提供借鉴。(4)探索推动“智慧村庄”(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针对农村普遍不发达的现状,为实现农村生活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目标,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建立农民自有的智能生活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在农村安装智能探测器及视频监控等设备,将管理预警、监测和监控端口进一步前移,探索农村社区隐患点问题“全面监控、提前预防,即时发现,及时解决”工作模式,为进一步实现“智慧村庄”美好愿景打好基础。四是推进“雪亮工程”(以县区、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建设。现设有镇级综治中心1个,村(居)级综治中心16个。现有各重点路段、点位监控摄像头合计29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