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硬核产业 决胜全面小康
(2020 年 11 月发表于湖南省《全面小康工作情况交流》第 8 期)
近年来,蓝山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杜家毫书记来蓝调研提出的“一县一特打造皮具特色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皮具箱包、玩具产业作为跨越赶超、奋力崛起的“不二法门”,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硬核支撑”,推动全县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9%以上。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经济发展“十快进县”行列,2018年全面小康提升幅度在全省二类县中排名第三,2019年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先进县。
1.找准目标定位,提升发展品位。一是高位推动。县委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升级打造中国皮具创新之都的决定》,明确将皮具箱包、玩具产业作为两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皮具箱包创新之都”。县人大、政府、政协分别出台了相关的决定、决议和建议,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抢抓机遇。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在“五险一金”、金融服务、开放发展等方面,给予了系列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从强化要素保障、降低生产成本、支持招大引强等方面提出21条具体帮扶措施;广东省大力实施“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战略,大批皮具箱包、玩具企业纷纷内迁。蓝山作为“湘粤对接第一城”,全面承接沿海地区皮具箱包、玩具产业转移,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三是激发优势。蓝山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的后花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之蓝山在广东花都狮岭从事皮具箱包、玩具生产的产业工人达5万余人,创办皮具箱包、玩具企业1000多家,发展皮具箱包、玩具产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2.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发展速度。一是创新理念“引”。坚持精准精细招商,打破过去“捡到篮子就是菜”的传统理念,走出“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的误区,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招商引资实现“五大转变”,即从引进单个企业向引进产业集群转变,从产业简单复制承接向产业转型升级转变,从单一的政府招商模式向政府、老乡、商会、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招商转变,从“大水漫灌式”优惠政策向“精准定向式”优惠政策转变,从依靠专门的优惠政策招商向优惠政策、营商环境、产业生态并重招商转变。二是领导带头“招”。把招商引资作为皮具箱包、玩具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从2018年7月开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6次到珠三角、长三角招商,从广东狮岭起步,逐步扩展到广州白云、浙江平湖、广东东莞、深圳等地,招来的企业质量和产品层次不断提升。在招商过程中,坚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虚假宣传、不开空头支票,用诚心实意打动客商。三是出台政策“扶”。出台《蓝山县皮具箱包和玩具产业若干优惠政策》,在税收减免、厂房进驻、企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落得下、稳得住、能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出台了《蓝山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和重点企业共渡难关的实施意见》,共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193.32万元、各项社保费782万元、房租费191.8万元、补贴水电费350万余元,切实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3.厚植产业底色,提升发展成色。一是项目做优。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的要求,围绕“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配套,分步推进皮具箱包、玩具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期“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以本地籍在外返乡创业的湘江源皮具产业园基本建成,45家企业成功入驻;二期以政府自建的1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全面完成,已签约企业8家,承租厂房12万平方米;三期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完成征地160余公顷,平整土地133.33公顷,以温州籍、广东籍、安徽籍、吉林籍为主的较大招商引资企业成功签约32家,已落户购地24家,总投资38亿元,奇秀、盛远、斗秀等企业纷纷入驻,皮具箱包、玩具产业呈现“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发展态势。今年,我县的轻纺制鞋——皮具玩具类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省10个产业集群之一。二是保障做实。用地方面,持续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激活“沉睡”的闲置用地。2016年以来,动真碰硬控违拆违10.76万平方米,储备土地288.47公顷,实现了土地等项目、签约即供地。用工方面,采取“线上发布岗位、线下送岗上门、园区实地考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等方式,解决入企员工吃住、交通、子女县城就学等实际问题,有效破解了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今年新招皮具箱包、玩具企业员工2800余人。融资方面,每年设立6000万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扶持皮具箱包、玩具企业发展壮大。疫情期间共为106家企业发放贷款2.32亿元,其中蓝山农商行为20家企业发放年利率不超过4.55%优惠利率贷款,帮助企业节省成本300多万元。三是园区做强。采用“五同时”(建设、装修、招商、招工、生产同时进行)方式建设标准厂房,吸引轩圣、信一等8家企业在疫情期间逆势抢滩落户蓝山,入驻即在标准厂房投产;统筹实施标准厂房政府建、企业建和招商建等模式,标准厂房二期项目创造了7个月封顶、8个月企业入驻的“蓝山速度”。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五纵五横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文体、商业、金融等生产生活性配套不断完善。
4.激发投资动力,提升发展活力。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以被列为全省唯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创新推行“12345”政务服务模式,各类审批事项时限减少率、环节压缩率、材料精简率分别达到60%、50%、30%以上,全县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1天内可办理营业执照,1周内可以办理不动产权登记证。蓝山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在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改善服务质量。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企业不叫、坚决不扰”。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副县长分别对口联系帮扶一家皮具箱包、玩具企业,在项目前期阶段,重点解决手续办理慢、办理繁、办理难的问题;在建设阶段,重点解决融资、水电保障、阻工扰工的问题;在生产阶段,重点解决市场订单减少、招工用工的问题。三是维护经营秩序。严厉查处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索拿卡要行为,积极开展不正当竞争突出问题、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合同诈骗、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从重打击“三强”“三霸”,坚决扫除损害营商环境的“拦路虎”“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