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灌肠】 蓝山血灌肠的饮食韵味历经千百年传承而不衰,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不可磨灭的美食记忆。相传,蓝山自古有着富考状元穷养猪的说法,就是说穷人养了头大肥猪就像富人家里考上状元一样的欢喜。因此,杀猪的时候,主人会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前来庆贺。每年冬至过后,气温逐渐下降,高寒的气候让瑶山人家迎来杀年猪制腊肉的最佳时机。杀年猪,是瑶山群众整个冬天里的头等大事,准备杀年猪的瑶胞一大早就忙活开来,左邻右舍也会主动赶过来帮忙。主人会准备一桌丰盛的杀猪菜犒劳乡亲们,也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劳和回家过年的儿女。餐桌上,地道的血灌肠必不可少,民间还有“无血灌肠不叫杀猪菜”的说法。据传,血灌肠是南宋贡品,其制作十分讲究。宰杀猪时用大盆装猪血。适当加入盐和水,便于血成型,也会获得最佳的口感。猪大肠冲洗干净,温开水煮至五成熟。灌肠时,先将大肠一端用稻草扎紧铺平,血水拌均匀后从另一端口快速灌入。血水倒入肠后,得跟着血水流势不时捋捋大肠,待大肠外衣呈饱满状就好。灌好的血肠,需要用稻草扎好口子,25~30厘米前后再用稻草分节扎紧。把血肠放入冷水锅,锅里的水需浸没血灌肠。用柴火灶来煮,血肠的清香与稻草的醇香相互融合,味道更鲜香。血肠煮得好坏,火候的把控是关键。温火煮、轻盈翻动可防爆肠。高温使肠内的猪血煮成块,老把式用一根小竹签便能辨别血肠有几成熟。竹签刺破肠衣后,猪血不外流时已熟透。血灌肠,蓝山人最为钟爱刚出锅时的口感,刚从锅中取出冒着热气的血灌肠最能呈现出食材的原始鲜香和嫩爽。切下一指长一段,用手直接塞进嘴里,热乎乎、香喷喷,最为爽口。猪血富含各种微量元素,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学反应,利于毒素排出体外,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吃血赶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