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琼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龙塘民间雕刻艺术、府城元宵换花节、海南老爸茶、琼北民居营造技艺等。
龙塘民间雕刻艺术 龙塘镇位于琼山市中部偏北,南渡江下游西岸,地处羊山腹地,地质属玄武岩层,土壤多属火山喷出物玄武岩构成的石砾土。这里“地无三尺平,土无三寸厚”,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石多粮少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龙塘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他们就地取材挥斧舞凿,向石木寻求生存出路。龙塘的民间雕刻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有木雕、石雕、泥雕三大艺术品工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龙塘民间艺人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现在龙塘石雕、木雕、泥塑艺人踏遍全岛各地,在全省各旅游区创作了不少精美的作品,深受国内外游客的赞赏,有些作品还远销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府城元宵换花节 府城元宵换花节原为“换香节”。清咸丰《琼山县志》记载:“元宵满城妇女尽到总镇衙前折取榕叶谓之偷青,或燃香城门祀以祈求有子,孩儿则摩总镇衙前两旁石狮以祈平安”。在清代府城已有元宵换香的习俗。元宵夜晚换香时口说“驳香”(谐音,海南方言),换到香后就说祝福语“发丁发财,然后赶紧把香火带回家插在父母睡床下的“婆奶炉”里。换香这种习俗,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既有封建色彩的一面,也有祈求美好愿望的一面。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安宁、财丁两旺而采用换香的方式寄托于虚无的神灵保佑,后经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元宵换花节。
海南老爸茶 在海南话中,“老爸”一般是指上了年纪的中老年男性,“老爸茶”,顾名思义是上了年纪的“老爸”喝的茶,是指一种风靡全岛的平民佳饮。1920—1930年代海口今天的中山路、长堤路、得胜沙等建起了几条骑楼街道。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末期,国营西式茶店几乎占据了整个海口。如今,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老城区的“七井八巷十三街”,由于历史悠久、人流量大且大街小巷中老爸茶店星罗棋布,该区域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至少有2~3家老爸茶店。目前,海南各地(特别是琼北地区)各市县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老爸茶店。海南人习惯把“喝茶”说成是“吃茶”,除了受当地方言影响外,也许还因为老爸茶店不仅提供茶水,更有物美价廉的各色海南风味小吃。老爸茶店内经营一些中茶比如绿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等,而且,茶的角色已发生变化,逐渐转变为配角,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小吃,甜的、咸的应有尽有,甜的有奶茶、咖啡、菠萝包等西式餐饮、面包和糕点以及中式餐点,咸的有海南粉、定安粉等,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海南当地的特色小吃如清补凉、番薯汤、鹌鹑蛋煮白木耳等。
琼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琼北传统民居在海口、文昌、定安、澄迈等市县境内村庄均有分布,存量较多,其中以文昌、琼海、海口地区的自然村最为集中,以海口地区的民居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琼北民居虽然在布局形式、空间形态、细部装饰等方面延续了广东、福建地区民居建筑的做法,但也发展出其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及文化的特点,建造材料上主要使用砖木,同时也因地制宜、五材并举,使用珊瑚石、火山石、夯土等当地材料。现存较典型的民居主要有海口府城区金花村丘浚故居、海口旧州镇包道村侯家大院、定安龙湖镇高林村张岳崧故居等。
(区政府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