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秀英区生产总值完成2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74.34亿元,增长14.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7.78亿元,增长5.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5亿元,增长19.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001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066元,增长8.2%。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完成27.92亿元,增长5.5%。完成2666.67公顷高标准农田改造和统历岭常年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11家企业通过ISO9001农产品质量认证。继续实施农业品牌工程,“永兴荔枝”“永兴黄皮”知名度不断扩大,“永兴佛手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山壅羊”入选首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惠农扶贫合作模式,在石山镇施茶村野外种植石斛13.33公顷,输出初级农产品基础上加快推进产成品深加工。打造“农馨火山南药园”等示范基地,由公司出资金、技术、种苗进行生产,并运用手机远程点滴喷灌、温湿度控制、生长监控等现代科技技术,探索打造“互联网+科技种植+全域旅游”新模式。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00人,培训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民70人,为秀英区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工业 工业总产值完成293.6亿元,增长11.2%。稳步推进海口药谷、狮子岭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美安生态科技新城海绵化改造,园区硬件设施日臻完善。低碳制造业不断壮大,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支持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打造高效电池研发基地。医药产业持续发力,九州通医疗器械药品营销总部落户秀英,继续保持医药产业在全市的领先优势。
现代服务业 严格落实全省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备案项目减少27个。“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熊猫馆、长影环球100开业运营。乡村休闲旅游持续升温,石山镇获评“海南省旅游小镇”,3家单位获评“海南省椰级乡村旅游点”,5家农庄获评“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美社有个房获评“海省民宿创建示范点”“海南十佳民宿”,形成“重点景区+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2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亿元,分别增长39.4%、52.7%。文体产业发展提速,五源河文体中心体育场、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落成启用,亚洲最大的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建成开港。火山自行车文化节、荔枝节等活动收效明显,永兴麒麟舞、石山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宣传推介。商贸业发展壮大,万达广场、远大购物中心等商圈效益日渐凸显,夜市街区加快建设。农村电商实现全覆盖,形成“1个中心+3个镇级服务站”农村电商格局。物流业持续发展,新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623.3万吨,增长42.8%。海口新南北通货运综合物流园等项目扎实推进,城区物流市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
招商合作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673批省内外党政考察团调研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新海生态临港新城规划优化提升,新海港(二期)顺利竣工。推进“百日大招商(项目)活动”,与海南银行、上海中青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接洽中冶集团、新加坡华德集团等1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国招商局集团、中国国旅(中免)等一批重点企业进驻秀英。
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服务保障各类建设项目363个。严格落实“六加六”“一线保姆式服务”项目推进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服务季”“投资项目百日攻坚行动”等活动,确保“11·28”“12·28”两批共10个落户秀英区的海南自贸区建设项目按期开工,特别是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6亿元,增长126.6%,全年完成总量占比为全市4个区中第一。有效推动五源河文体中心、省儿童医院、北大附中附小海口学校、五源河农贸市场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成启用;G15沈海高速(海口段)、新海港客运枢纽、海秀快速路(二期)、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定海大桥连接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复兴城西海岸互联网总部基地、中旅免税城、招商局海南区域总部等一批产业提升和总部经济项目顺利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市级下放的行政管理权项100%承接并正常运行,7个试点单位5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窗受理” 业务范围,全区“不见面审批” 事项246项,占比91.4%。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自助登记,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731家,增长19.4%。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累计抽查206次,68个事项百分百覆盖。
位于永兴电商扶贫中心的秀英区消费扶贫馆,采用无人超市模式自觉消费和支付 (秀英区政府办 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