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强化归口管理。落实好归口管理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县委编委工作规则》《县委编办工作细则》,将机构编制纳入组织部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范畴,坚决做到请示报告、业务统筹、日常指导、重要岗位管理等,确保“归口”真正“管的了、管的全、管的好”,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强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调整机构编制。根据县各部门工作实际,按照规定程序调整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设立县信访服务中心、县纪检监察教育管理中心、县市政服务中心、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县农产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心6个副科级事业单位,撤销县政府投资审计中心、县卫生管理站、县园林管理站、县路灯管理站4个单位,增设县委组织部、县社会救助中心和殡葬管理中心的内设岗位,核定县纪检监察教育管理中心等7个单位的“六定”方案,完成了县委办[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县委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管理委员会、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中心、县警务督察大队、县老干部服务中心6个单位机构或内设、挂牌、派驻机构的更名和2个单位的升格,调整了县林业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编制数和县委政策研究室领导职数。盘活编制资源。以改革为契机,重新调整编制分配和运用,将编制向民生、重点领域倾斜,如在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中,为保障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编制力量,在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时,调剂使用县级事业编制13名。统筹使用专项编制。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发挥编制在引进人才工作中的激励效应,县委编委核定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医疗卫生领域事业编制总量,在总量范围内,分别由教育、卫健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调剂使用,编制使用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强化机构编制监督管理。以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季度数据统计表、在编在岗人员工作职责、机构编制问题“四本台账”为依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编制使用实名网络动态管理,实时掌握人员编制履职情况,实时监控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情况,实行机构编制统计数据每季度报送县委县政府、年度报送省委编办,为决策参考提供数据基础。举办1期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业务操作培训班,不断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完善机构编制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