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工作】打造审批服务“四个一批” 以“审批速度最快、服务效能最优”为目标,着力打造审批服务“四个一批”,即精简一批、豁免一批、容缺一批、承诺一批,推动审批“瘦身”提速。制定印发《“减材料 减环节 减时限 优化审批服务”攻坚行动方案》,推出“三减”事项126项,共精简33份材料、压缩574个工作日;容缺受理事项84项;告知承诺事项43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零审批”清单19项。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环节、时限再优化、再精简、再压缩,将社会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80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110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为项目“松绑”、为企业“减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提供优质高效“五大服务” 以“一门一窗一次跑”为目标,以“五大服务”为抓手,扎实推进审批服务工作提速增效,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更暖心。推行“一站式”服务。设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涉及项目建设的所有审批事项及水电气网等公共服务事项,由“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避免企业群众申报事项多头跑。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安排专人专班服务项目全流程,以“部门跑”代替“企业跑”,全力扮演好“店小二”的角色,做到全程帮办代办。推行“全天候”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错时、延时、预约服务,为企业提供无缝隙、全天候的审批服务。推行“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以服务企业群众“干成一个行业”为导向,推出涵盖娱乐业、教育业等14个业态的45件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件事”主题套餐,实现“进一扇门、办一件事,并联审批、一次办好”,持续优化琼中县营商环境。推行政务快递免费寄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证件送上门,快递免费寄”服务,办事取证由“上门取”变“送上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0年共受理政务快递免费寄682件。
成立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专班 为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咨询服务,成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班队伍,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审批服务工作,并制定项目专班工作规程,明确在每个审批阶段安排一名业务精干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过程跟踪服务,包括咨询引导、帮办代办、跟踪协调等,为企业“把脉问诊”,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套餐,针对每个项目专门制定一张审批流程图,明确前置条件、审批流程、责任分工等。同时建立“事前服务指导、事中加速审批、事后跟踪推进”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靠前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快速落地。2020年该局2个项目服务专班共15人,为琼中县教育医疗系统安居型商品房项目、中交·云尚荟项目等36个项目32家企业提供260余次上门及指导服务。
制定审批服务“三张表单” 制定靠前服务项目表单(未到审批阶段),对取得土地证的项目或有投资意向的企业采取“周跟进”方式,靠前为落地企业提供上门及指导服务。制定重点项目服务表单(进入审批阶段),对进入审批环节的项目采取“日跟进”方式,在每个阶段安排一名业务骨干提供一对一服务,并积极为企业开通加速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制定园区项目服务表单,对园区窗口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园区建立极简板块,主动为进驻园区的企业提供精准靠前指导及全阶段帮办代办服务。
全面铺开“送服务到基层”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便捷的审批服务,结合海南冬季申办老年人优待证需求增多的特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送服务到基层”便民活动,把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窗口下沉到基层,老年人不必亲自到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在家门口就近即可办理,通过各乡镇、农场帮办代办,避免群众来回跑,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便民服务“零跑腿”,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实施企业开办“零成本”一日办结 安排帮办代办专员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实现1个工作日内从注册、刻章到银行开户“全链条”一站式办结,为县重点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现2小时办结。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压缩企业开办办理时限,为新开办企业免费送上企业开办“大礼包”(内含企业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印章),凡是2020年9月16日以后(含)在琼中县辖区内登记注册的新开办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均可享受首次公章刻制免费服务,并提供“专人送达”及免费邮寄服务,由政府“买单”,降低企业开办成本。2020年共受理企业开办316家,累计为新开办企业刻章358枚。
建立健全“好差评+效能回访+红黑榜” 建立健全“好差评”、行政效能监督回访、“红黑榜”等监督制度,多管齐下,通过微信评价、评价器评价、现场随机回访、电话抽查回访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掌握、了解办事群众对审批服务工作的评价,将评价结果定期上榜通报,对“优秀窗口”“服务之星”及受到群众表扬的窗口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表扬,上“红榜”;对群众反映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未履行一次性告知、未遵守大厅管理规定的“差评”窗口及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上“黑榜”。每月在政务大厅点名道姓上榜通报,纳入政务服务动态通报内容,并强化整改落实,实时动态更新“黑榜”单位整改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倒逼审批服务人转变工作作风的同时,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审批服务“刀刃向内”的决心和信心。2020年共计回访2.36万人次,其中“好差评”系统评价1.84万人次,满意度达100%,全省排名第一;评价卡评价3806人次,现场回访584人次,电话回访813人次,满意度达99.88%。累计公布“红黑榜”12期,通报“红黑榜”单位186人次,其中“红榜”118人次、“黑榜”68人次,“优秀窗口”44人次、“服务之星”29人次。
(陆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