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琼中建设】 强化领导,责任为先,不断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020年,县委政法委着力加强《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力度,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作为保障琼中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工作。(1)着力强化党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坚持每年年初、年中、年底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分析和总结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突出问题。(2)着力增强工作合力。坚持县委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平安建设(综治工作)格局。
抓住重点,落实为要,齐力推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 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2020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127起,调处成功1975起,调处成功率94%,切实做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稳控在当地。以推行“阳光信访”为着力点,以落实“责任信访”为关键点,以打造“法治信访”为立足点,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信访突出问题及时就地化解,多形式解决信访突出问题。2020年,全县登记办理信访事项392件(次)479人(其中省转125件),同比下降16.58%。已办结344件(次),正在办理或不予受理48件(次)。信访三率及时受理率(其中信访工作机构100%、责任单位86.44%)、按期办理率(99.69%)、群众满意率(信访工作机构95.78%、责任单位74.1%、参评率89.49%)位居全省前茅。共开展领导接访下访活动9期,接访下访群众9批次,全部得到妥善化解;重大会议和节日期间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两会”延期召开,但全县上下以更严的标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层层执行领导带班和“零报告”值班备勤制度,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管控、社会面巡逻防控、公共安全管理及严打整治工作,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持续实现“六个不发生”(不发生重大暴恐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个人极端案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和大规模到省进京非访事件)的目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突破。打伞破网,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截至2020年底,琼中县收到报送、报备线索96件,有效线索96件,核查完毕96件,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6人,破获刑事案件38起,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涉案资产约3652.1万余元;对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立案4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0人;并配合省纪委监委对以刘某嘉为首的黑社会团伙“保护伞”立案审查调查10人。“三个清零”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清零攻坚战役目标任务3人已全部到案,省厅下发的“清仓线索”已全部核查完毕,扫黑除恶清零攻坚战的线索、案件、在逃人员3项清零任务全面完成,得到省公安厅通报表扬。县审判机关对王某为首的恶势力团伙判处罚金24.6万元;依法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万元,已执行到位16.30万元;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展现新作为。2020年琼中县掀起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全县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5宗,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名,完成任务指标的110%;强制隔离戒毒人员5名,完成任务指标的62.5%;共验查车辆780余辆次,检查人员7000多人次,检查包裹、行李、物品9000余件;检查娱乐场所12场次,检查人员约500余人次,尿检325人;出所接送率达100%;举办全县禁毒专干业务培训班1场次。出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禁毒奖励办法》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吸毒人员精准管控工作规定》。琼中县禁毒工作在2020年8月20日召开的省禁毒委调度例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得到省委副书记李军充分肯定;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打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稳、准、狠地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县共立刑事现案324起,同比上升4.5%;破获刑事现案147起,同比上升101.4%;补立年前110起,同比上升197.3%,补破年前58起,同比上升141.7%。刑事拘留114人,取保候审137人,逮捕82人,移送起诉188人。受理治安案件585起,同比下降3.3%,查处各类违法人员355人。破获吊罗山乡太平村委会崩岭村涉枪涉爆案件,传唤控制重点人员10人,收缴查扣猎枪、火药枪、射钉枪、气枪等枪支及配件124件、射钉枪弹药237发,气枪子弹1盒,火药8瓶,捣毁制枪贩枪窝点4个,采取刑事措施6人。检查其他各类涉爆单位、场所189家次,发现隐患6处,当场整改6处;查处违法运输烟花爆竹案1起,行政处罚1人,没收违规储存的烟花爆竹一批;查处涉爆案件1起,处罚涉爆单位1家;查处涉枪涉爆案件8起,收缴枪支12支,行政处罚6人。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0起,破案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取保候审4人。开展打击假烟专项行动32次,查获假烟406.5条,非渠道香烟32.5条,收缴假币2.8万元。深入开展“扫卡”专项行动,共抓获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0人,扣押作案手机33部,银行卡72张,电话卡16张,笔记本电脑2台,平板电脑1台,深挖扩线有价值线索2条,破获公安部下发线索101条,破获案件33起;加强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制定《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9—2020年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重点整治入室盗窃、赌博、卖淫嫖娼、“私彩”等突出社会治安问题。2020年共捣毁赌博窝点3个,受理涉赌治安案件41起,查获涉赌人员103人,收缴赌资3.1万余元;查处“私彩”违法摊点24个,抓获涉嫌贩卖“私彩”违法人员24人,收缴赌资2.6万余元;查处涉黄案件9起,处理涉黄人员13人。深入开展“菜霸”“砂霸”“运霸”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三霸”违法犯罪行为,共开展巡查打击590余次,现场取缔浮台式抽砂机41部,查处铲车1部、挖掘机1部、运砂车18辆,立案查处14宗,处罚金额10万余元。排查非法侵占农村集体土地14宗;法律援助服务深得民心。2020年,共受理各类法援案件319件(其中民事案件191件,行政案件2件,刑事案件126件),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850件;特殊人群管理扎实有效。不断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帮扶和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定期研判、每日零报告制度,着力做好重点人员排查和管控工作,全面落实电子手腕佩戴、手机定位、信息化核查等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率达到100%,重点帮教对象衔接率100%,特赦人员衔接率达到100%。目前琼中县在册安置帮教人员439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231人,解除社区矫正208人,2020年释放人员40人。
创新举措,服务为民,打牢平安琼中建设基础 琼中县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经过近5年的努力,共打造平安乡镇10个、平安农(林)场7个、平安学校41所、平安医院21所、平安单位39个、平安连队39个、平安村(居)106个、平安家庭3025户,各类平安创建覆盖面达95%以上;促进平安琼中的科技再提升。扎实推进“四位一体”新机制建设,在网格化一期、二期建设的基础上,2019年已正式启动“雪亮工程”暨网格化三期项目建设,计划建设视频监控点850个,项目总投资4858万元。截至12月上旬该项目施工进度已达57%,前端746套基础部分、后端平台设备部分已基本完成,网格化系统平台已完成研发和上线进入部分试运行阶段;中心机房及指挥大厅装修,已完成施工量的93%。县公安局投入146万元,建设可视化执法记录平台,实现现场执法可视化调度指挥和定位就近派警;并投入5028万元,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暨立体化治安防控三期)项目,新增408个点位,项目补充建设琼中县治安监控点位850个,高空瞭望系统5套,人脸抓拍100处等,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应用“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制定琼中县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县级社管平台领导小组,各部门共同推进县级社管平台工作落实,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总投资1495.78万元,建设资金由县财政统筹; 促进平安琼中的内涵再深化。积极推进乡镇和村级综治中心建设,不断规范乡镇、村级便民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模式,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政岗、综合治理岗、党员服务岗等职能下放至村委会,实现农民群众农事不出村、矛盾调解不出村、农技推广不出村、一般审批事项办理不出村。2020年,全县各乡镇、村级综治中心覆盖率均达到100%,累计为民办实事5.4万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效能明显提高。构建“一本三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将网格化服务延伸至乡镇、村(居)委会、村小组,配网格监管员13名,网格员215名,形成了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促进平安琼中的宣传再延伸。通过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宣传月、扶贫电视夜校、巡回车宣讲等方式,利用琼中宣传、琼中政法、平安琼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大对平安建设、扫黑除恶、查禁黄赌毒、安全生产等宣传力度,共印发《平安建设知识手册》1万册、《扫黑除恶宣传手册》3万册、《扫黑除恶进校园宣传手册》1.5万册、《法治扶贫宣传手册》1万册、扫黑除恶宣传扇3万把,在各类微信公众号、《法制时报》等平台推送平安建设宣传文章2088篇。切实做到宣传覆盖面广、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高,营造“人人参与平安建设活动,人人共享平安建设成果”的良好局面;促进平安琼中的力量再增强。琼中县严格落实“路长制”工作机制,由公安牵头,综合执法局、公路、交通等各乡镇共同参与,通过部门间资源整合,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加强了街路面治安防控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此外,还积极构建网格员和村级联防队员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发挥1+1大于2的效果,网格员充当“眼睛”角色,联防队员发挥“盾牌”作用,两者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铜墙铁壁。截至2020年底琼中县共有群防群治组织445个,其中治保委员会119个,联防队、治保小组326个,群防群治成员共1700多人;促进平安琼中的覆盖更全面。为助推平安海南建设,以技防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保驾护航,琼中县以黎母山大木村委会为建设示范点,逐步实现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并逐步复制,大木村委会下辖7个村小组,共安装50个“天翼看家”摄像头,基本实现监控无死角区、零盲区。以中国电信“天翼看家”视频监控为基础的平安乡村采取民用级摄像头,借助电信现有网络资源,安装在村里的关键路口、密集人群的私宅屋檐下,监控图像接入到村委。因其具有“投资小、建设快、覆盖广”的独特优势,是对现有“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的有效补盲。“天翼看家”平安乡村还拥有远程视频查看、录像抓拍、移动侦测、红外夜视等多项“硬核”功能,村委通过“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掌握整村公共安全情况,满足建设平安乡村、防疫需求。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延伸审判职能,优化发展营商软环境 琼中县政法各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坚持能动司法,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积极贡献法治力量,努力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成立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法治服务中心。2020年11月13日,由琼中县人民法院主导,多方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该中心引进了海南国际仲裁院、海南第一民商事涉外法庭及知名律师事务所进驻办公,并由县人民法院派驻相关民商事资深法官团队全程指导。对园区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妥善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为党委、政府提供产业园区总体法治化营商环境白皮书,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法治服务中心现已具备纠纷调处、法治教育宣传、引导市场良性竞争、提供涉外诉讼、仲裁服务、社会综合治理等职能,通过该平台汇聚多方力量,致力于为园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切实为海南中部地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加强对政府重大行政行为的事前协调。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对于涉及到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的合同进行集中审阅评估并提供法律意见,对现有已经落地的企业在履行合同时存在的问题提供法律帮助。同时,主动跟进政府重点项目,深入调研,精准摸排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司法难题,及时提出前瞻性法律意见,支持政府依法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优化整合资源,建立公职律师团队,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切实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服务。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法治扶贫,琼中县积极推进律师送法进乡村活动,律师们针对农村常见的赡养纠纷、家庭婚姻纠纷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等开展“以案说法”,并现场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