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整治】积极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工作 积极构建青少年普法宣传建设网络。将宣传重点落在加强校长、园长法治教育培训和青少年专项治理工作中,完成了全县33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续聘工作,聘请县检察院干部、司法所长及公安干警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通过开展法治报告、法治教育课等活动,使“法治进校园”活动成为工作常态;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护,使得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水平走向了新常态和高水平。同时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措施,并会同县公安局、县检察院等部门对全县各中小学校隐患排查;运用“两大抓手”推动青少年普法教育有成效。首先运用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工作抓手。共青团琼中县委结合县禁毒三年大会战工作部署,深入学校广泛开展“青春助力禁毒大会战”“禁毒流动课堂”宣教活动16余次,覆盖人群2万人次;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一誓一课一体验”活动,推动各学校常态化开展国旗下禁毒宣誓,联合县教育局开展“开学第一课”禁毒宣教活动45场次,举办禁毒签名仪式28次,动员全县33所学校、2万名师生参与,实现校园毒品宣传教育常态化。其次运用好未成年人保护这一工作抓手。联合省12355平台深入全县中小学开展“阳光行动”3场次、安全自护教育和“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公益讲座等5场次,推送黎母山镇腰子居委会、和平镇和平居委会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试点。
多措并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健全部门联席机制。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等十个部门,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完善防治办法,加强考核检查,共同推进学生欺凌防范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健全台账核销机制。建立学生欺凌专项摸排工作台账,对已经处理解决的问题核实后及时销号,对于新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入册,明确处理责任和时限;健全常态防范机制。坚持刀具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坚持课间巡查的积极尝试、坚持班班都有安全信息员等常态做法,实现学生欺凌事件“零事故”;健全工作联通机制。建立上下联通的学生欺凌防范月报机制,各学校每月将学生欺凌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县教育局,汇总后上报省教育厅,同时将各学校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通过内部群和微信及时通报给各学校,以便引起重视,做好防范。5月22日,县教育局督导室、基教股抽调有关人员对大丰学校、阳江学校、新进中学和新进中心小学等学校进行摸排,个别学校仍然存在校园欺凌的现象,已要求学校立即整改。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管理,充分利用班会课和每周一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开展防性侵工作。2020年6月17日,县人民检察院和县教育局联合印发《琼中县“护苗2020·防性侵”主题法治教育活动方案》(琼中检会〔2020〕2号),对全县29所学校开展60场法治教育讲座,参加的学生和家长达1万人次。9月7日县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围绕“一号检察建议”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教职工与学校签订《教职员工承诺书》,签订率100%;开展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引导中小学生及家长共同学习消防安全知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吸取云南丽江森林火灾的惨痛教训,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引领家长注意日常消防安全和森林防火;结合2020年开学工作,县教育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相关部门深入各中小学开展校园及周边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有效保障学校消防安全;开展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琼中县61所中小学校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妇联、团委等单位,精心组织开展好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部分县城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组织禁毒骨干教师和学生开展毒品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以禁毒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栏及学生手抄报绘画评比;组织学生开展观看禁毒电影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一系列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意义深远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禁毒教育氛围。全县29所中小学校近2万名师生参加活动;开展涉黑涉恶化解防范风险专项工作。在教育系统全体师生中开展远离赌博、高利贷、校园贷、网络贷等专项活动。对涉及赌博、高利贷、网络贷的人员进行排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挖深究,形成联动机制,从源头上有效化解防范风险。
加强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安全稳定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着力规范中小学校(园)校车安全管理,由县教育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交通管理大队等相关部门对县内28辆校车的行驶路线、停靠站点等进行实地勘查,全面排查县内校车安全隐患,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28份,签订校车安全责任状28份,发放校车标牌28个,相关校车安全隐患均已整改到位;大力强化交通安全执法管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县道、乡道弯道、陡坡等危险地段增设警示标志牌,窄路面拓宽,道路挡土墙加固等方式,全力保障县道、乡道行车安全,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全面加大交通安全执法力度,大力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学生返校、放学等重点时段,加大交通疏导工作力度,全面实施上车前体温监测,全力保障交通安全。经统计,2020年开学以来琼中县交通管理部门开设县城4条学生日常公交专线和周末16条学生公交专线,共运送学生2万余人次;为营造交通安全管理良好氛围,全面加大学校交通安全和全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要求各学校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利用短信、微信群及时发布道路交通安全警示信息,通知全体家长上学放学用摩托车接送孩子务必戴头盔(乘车人和骑车人都要佩戴),严格控制车速。针对中小学生违规驾驶摩托车、电动车和私自到危险水域游泳戏水等易造成人身危险的行为,县交通运输局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制度,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信息给予举报人50~500元/条奖励,有效约束相关学生不良行为,避免事故发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认真开展2020年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整治,重点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管理制度、食品贮存、索证索票等,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812人次,车辆177辆次,检查学校食堂136家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214家次,检查覆盖达100%,抽检不合格0批次,合格率100%。此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海南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标准化(示范)建设现场检查评定标准》举办培训班、现场参观学习等措施,积极开展创建示范工作。2020年,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审核挂牌8家(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琼中乌石学校、琼中新世纪幼儿园、琼中岭头学校、和平中心幼儿园、琼中阳江学校、琼中中平中心小学)。
强化责任落实,社区开展相关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 制定科学的帮教方案。充分考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帮教方案,帮助其尽快融入社会;保护当事人隐私。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不进行公开矫正宣告,对其社区矫正管理档案进行保密;协助其完成学业。对有就学愿望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与学校签订监管协议书,由学校代为监管其在校期间的矫正,并做好相关保密工作,不公开其矫正情况,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其到辖区司法所报到、掌握情况,避免其在寒暑假期间脱管。琼中县曾在校读书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并解除社区矫正;及时教育关怀。黎母山镇未成年矫正对象王某,父母离异,家庭生活困难。辖区司法所了解情况后及时与镇民政部门沟通协调,申请到了2000元救助金,帮助其渡过难关。对情绪不稳、家长反映不良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及时做好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为未成年犯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监督管理。明确监护人的管教义务,要求监护人及时报告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表现异常的情况,对未尽监管义务的监护人,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责任。
2018年至2020年,琼中县共接收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共10人,其中:男10人、女0人;少数民族10人;目前在校生0人;分布在营根镇4人、湾岭镇2人、黎母山镇1人、和平镇1人、上安乡1人和长征镇1人。10名未成年矫正对象矫正期间总体表现良好,无人重新犯罪,已全部解除社区矫正,无在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
(叶彩云 徐小芳 王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