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县第二小学简介】学校概况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是一所县级小学,学校前身为营根小学,建于1948年,1959年并入县立小学。1963年9月析出独立建校,校址在县城营红路西段,占地45亩。时为初等小学,有教师6 人,学生10人,翌年开办高小班。1970年9月至1979年7月附设初中班,每年招生2个班。1980年秋初中班解除后成为完全小学。2005年8月兼并琼中县第三小学,2013年9月兼并琼中县三厂小学,2016年9月始托管高田小学。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设备日臻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现有两幢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学大楼,教职工88人(含高田小学)。校园总面积约1.21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918.9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32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64平方米。
理念目标 根据学校的校情和学校今后的发展态势,学校提出“温暖教育”的教育哲学,为师生构建“每个人都是舞者,都有自己的舞台”的广阔空间,让师生获得健康灵动、主动向阳的发展。
课程文化。田园课程 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高田小学课程团队开发“田园飘香”之“万物生长”课程,2019年、2020年田园课程案例两次荣登《中国教育报》。2020年在高田小学新开发“耕香课程”专列,主要包含“耕之源”“耕之慧”“耕之韵”和“耕之乐”四个课程系列。温暖课程。“温暖课程”主要从德育、教学、后勤、党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温暖课程体系。“温暖课程”注重心灵对话,洋溢民主自由,是师生彼此点亮、共生相长的良性教育生态,传递生命与生命教育的温暖。美篇课程。学校每个部门、每位老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美好故事、美好活动用美篇记录下来,用图文记载工作,用细节温暖人心。
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洁净温馨,有家的温暖。校园很别致,只有两栋楼,在校园里,每一个宣传栏、每一幅画、每一面墙,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元素。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奉行“每个人都是舞者,都有自己的舞台”的办学理念,坚持“信任、理解、尊重、包容”四大原则,提倡“民主、平等、合作、创新”工作作风。学校教学设施齐备,有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电脑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29间教室全部实现电教白板教学。校内网络全覆盖,教师可在网上办公。
高田小学是省劳动教育基地校。这里,有各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劳动教育基地,在每一块劳动基地里种植着不同的蔬菜瓜果,一年四季均有收获。荷花池在夏日的映照下影影绰绰,山兰稻、百香果、田园小径更让人坚信乡村教育的“诗和远方”。校园里稻花飘香,槟榔娉婷,椰树摇曳,榕叶婆娑,是教育的“世外桃源”。
管理文化 学校注重创新管理机制,主要从责任担当、程序简化、提高绩效、以生为本、敢于创新着手。党支部、德育、教学、后勤部门直接对校长负责,受校长室指挥,具体任务落实到政教处、少先队、教导处、教研室等十几个中层部门,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个部门实行积分制度管理,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体现公正、公平、公开。
取得成绩 近两年,学校教师共有46人次荣获国家、省、县、校级荣誉与各类奖项,学生共有800多人次荣获省、县和校级奖项。2020年,王日(校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五年目标 实现三个增值:学生增值——学业水平提高,良好习惯养成,责任意识增强;教师增值——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艺术娴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增值——有形资产增加,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信誉度提升。落实四个目标:学生学业水平“出众”、教师教学业绩“出色”、校长管理策略“出新”、学校教育质量“出名”。创建四个校园: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温暖家园。重抓好5件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硬件问题;建立职责分明、条线清晰、效能显著、管理科学规范的学校;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研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团队精神好的教师群体和领导团队;推进“阅读工程”,形成师生读书学习的良好风气;师生共同发展,保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