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厚植山水白沙生态底色,精心呵护好绿水青山,确保白沙山清水秀、空气清新。(1)坚决筑牢生态底线思维。深入贯彻落实省30条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三线一单”管控,坚决不上对环境有负面影响项目。抓好问题整改,以推进中央两轮环保督察和省生态环境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部署开展专项督查行动9次,推动解决生态保护重点问题。结合开展“四爱”健康大行动、全面禁塑等活动,引导全县上下增强守护生态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以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为抓手,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新增违建得到有效控制。完成14家“散乱污”企业整治,超额完成老旧车淘汰任务。扩大烟花爆竹禁放范围,疏堵结合打好秸秆禁烧组合拳,PM2.5平均浓度值下降3微克,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强化河(湖)长责任制落实,常态化开展河湖巡查,坚持以全链条严打的方式整治非法采砂,查处非法采砂行政案件6宗,行政拘留19人。持续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实施9个乡镇级及以下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3条城镇内河水质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V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落实农药减施、除草剂少用、养殖污染治理、医疗废物监管等工作,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量保持稳定。严格落实“林长制”,扩大生态直补范围,大力推进生态修复,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3)加快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完成295个自然村50个农场连队共345个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行政村覆盖率60.81%,修复整改16个不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全县14个存量生活垃圾点治理,建成垃圾收集转运站4座、垃圾分拣棚59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成效初显,垃圾减量化达30%,城镇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4)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治理经验。高质量完成全省首个试点生态移民高峰村搬迁,探索的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新模式,入选海南省第十批制度创新案例,为实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提供有益经验。创新生态保护举措,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立法权,制定《白沙黎族自治县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健全完善农村饮水、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机制,切实以创新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