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尽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现“白沙白”】自2020年1月21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以来,中共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抓严抓实防控各项措施,打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过硬的作风扛起保护全县人民生命健康的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实现“白沙’白’”。(1)全面部署,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防控工作指挥部总指挥长。同时,成立6大工作专项组和县卫健委9个专项联络小组,统筹领导、上下联动,推动全县疫情防控措施取得实效。各乡镇、各村(居)委会分别成立疫情防控领导机制,组建全县424名网格员的疫情排查队伍;各级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执行预检分诊,指定专人负责发热门诊数据上报,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层层推动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压实责任,严格落实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和“五有三严”要求。(2)落实“四早”措施,把牢输入关。县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实行人员分类管理,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将居民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安排高风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学观察机构或居家实施严格的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相关机构和社区对其进行严格管控。中风险人员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自觉接受社区管理。低风险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可出行和复工。把牢输入关,紧盯重点人群管控。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网格图细化责任分工,对全县各小区、各乡镇行政村、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逐一登记排查境外及其重点风险区域抵(返)白沙人员,建立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切实撤到不漏一人,严防输入。(3)规范发热门诊,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成立救治会诊专家组,组织163人的医疗救治队伍,设立县人民医院医学集中隔离观察点和县城金都商务宾馆集中健康管理点,各级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20个,设隔离间20间。1月20日一6月21日,全县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累计8607人次,医疗机构医学留观累计31人,解除留观出院31人。(4)强化培训,规范疫情处置。积极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县疾控中心累计组织召开各类防控培训班及演练37次,参加人员达1300人次。(5)精准指导,科学宣传,专业处置。开展发热门诊设置指导69次;对全县企业、中小学、幼儿园复工复产复学开展现场督导检查与培训218次,培训4032人次;加强科普宣传教育,由县疫情防控宣传组每天在应急广播、电视、白沙新闻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播放防范新冠肺炎知识,特别是秋冬季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等。同时,在全社会倡导公勺公筷,推广分餐制;加强公共场所公众防控意识,在景区、超市等公共场所出入口分发《秋冬季新冠肺炎防控》手册、粘贴倡导公勺公筷,推广分餐制等宣传海报,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市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县疾控中心在上半年发放宣传折页75462份,宣传海报39000份,制作健康宣传栏935版;开展进行流调及发热个案调查、追踪接触者161人;采集标本送核酸检测2588人次;累计派出终末消杀队伍268人次,消杀可疑疫点109处,累计消杀面积45209平方米;回复群众咨询电话2842人次,积极答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科学防控,不信谣,不传谣。(6)强化防控常态化管理,有序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按照加强娱乐场所恢复经营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明确各经营场所、景点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各网吧、KTV、游艺游戏场所、景区等200多名经营单位控措施并进行演练,确保各场所对疫情防控有效落实和突发疫情事件科学有效处理。实施分包片区域工作方法,对全县内大型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易聚集的密集场所,文化娱乐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全程监控。现场督查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共查看复工复产的工业、建筑企业单位81个,其中20人以上34个,20人以下47个;检查景区景点9处、旅游酒店11家次、娱乐场所11家次,网吧5家次、游泳池7家次,完成省厅督导整改2项。截至11月11日,已对全县农贸市场开展检查27次,对全县超市开展检查17次,对全县娱乐场所开展检查3次,对全县宾馆、酒店开展检查4次。(7)落实公共场所入口测温及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在农贸市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做好入口的体温测量以及营业人员佩戴口罩和穿戴手套等工作。同时,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对车站的疫情防控监管工作,在车站配备测温仪、消毒洗手液等防控设施,保持车站洗手设施完好,在进出口和人流聚集区进行疫情防控安全提示并进行体温检测,如检测出乘客体温在373。以上的情况时,立即将情况报告县疾控中心。(8)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加强应急处置演练和培训工作。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全县424名网格员严格落实网格员职责,做好外来人员摸排和信息上报工作,对所负责网格内群众住户、出租房屋、沿街门店以及各自然村民小组进行排查,坚决做到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11月11日,全县未排查出新疆喀什、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以及安徽阜阳颍上县等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做好疫情宣传巡查工作,要求各村(社区)网格员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每天定时循环播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教育、倡导公勺公筷,推广分餐制等宣传短片和录音,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和培训,9月21日,县疾控中心组织应急队伍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疾控中心专家组、流调组、消杀组、采样组等成员共计20余人参加;9月22日由县卫健委牵头,在县人民医院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增强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控处置能力。自疫情发生以来,共组织县级培训18次,医护人员已培训683人,检测人员培训35人次。(9)加强哨点医院检测能力,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2月13日,海南移动首套5G+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在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大厅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式投入使用。选定县人民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向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申请700万元,装修改造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和发热门诊及负压病房。加快信息系统(HIS系统)建设,对接海南省数字疾控平台,提高监测质量和防控水平,负责每周采集20份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标本储州市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随着防控形势的需要,加强县核酸检测能力情况。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于9月22日投入使用,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新冠病毒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为1128人份/日(如果按照10:1混检方法,新冠病毒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为11280人份/日),实际已开展最大检测值为188人份/日。实验室检验人员数量为16人,其中具备PCR资质实验室检验人员数量为10人,截至11月11日,核酸试剂盒储备数量为4000人份,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采集标本共6160人,均为阴性。截至年末,全县尚无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10)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物品、药品监测工作,落实食品物品、药品检测管控措施,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疫情风险监测,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物品、药品新冠病毒污染风险,阻断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途径,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截至11月11日,县疾控中心累计检测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份数为137份75场次,其中肉类59份21场次;水产品类11份8场次;食品外包装6份5场次;环境类42份23场次,从事冷链食品销售从业人员19人次。冷链药品监测16份2场次,药品管理人员1人份。(11)做好发热门诊和集中隔离场所设置。新建标准化发热门诊,按照《海南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建设管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或诊室)设置标准》,对县人民医院内三科一楼病房进行发热门诊规范改造,9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发热门诊符合“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共设置留观室6间;全县医疗系统有创呼吸机5台、无创呼吸机3台、心电监护仪68台、救护车4辆。设立集中隔离观察点和集中健康管理点,确定县人民医院内三科为全县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含发热门诊共有医护人员37人。有集中隔离病房18间,位于七坊中心卫生院龙江门诊部。同时,县城雅登大酒店为备用集中健康管理点,共有89间房。(12)规范做好防控物资使用管理工作。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要求,结合库存实际合理拨付相关防控物资,并严格做好登记管理,已划拨的物资及时采购补充,做到出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