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郭 刚
同志们:
刚才,凌云书记的讲话回顾总结了全区2019年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明确了2020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是指导全年工作的总纲,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就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19年经济工作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实干担当、砥砺奋进,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工作主要有以下亮点:一是经济总量增大。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99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比重由44.5%提升到46%。二是棚改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优化。因统计规则的变化,全年固投完成220.64亿元,同比下降3.1%(全市下降15.4%),主要得益于棚改发力,全年供地746亩,其中挂牌出让617亩,完成固投42.7亿元。投资结构优化,房地产与非房地产投资结构由50.65∶49.35调整为41.8∶58.2,非房投资占比近年来首次超过50%。三是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21元,同比增长8.2%(市增速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87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78元,增长8%。四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3∶19.1∶79.6优化为1.3∶18.2∶80.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29.08亿元,同比增长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89.6%提升到92%。五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动能增强。复兴城、观澜湖成为省重点园区。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新引进企业200家、同比增长34%,营业收入完成130亿元、增长30%,税收13.23亿元、增长3倍。六是消费潜能不断释放。推出“闪亮夜龙华”“龙华味道”等精品活动20多场,举办国际电音节、电子竞技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点亮夜间经济、聚焦周末经济、做活假日经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35.04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的30%。骑楼老街业态调整初见成效,引入海南非遗文化、先锋艺术展演等常年展演活动,全年吸引游客210万人次,增长16.7%。七是市场活力迸发。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95万家,同比增长47.4%,全区市场主体共15.15万家,占全市的41.2%。八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2017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相比,第二轮督察期间龙华接办群众投诉信访件总量和全市占比两项指标实现双下降,降幅分别达39.29%、55.53%。2019年PM2.5年度平均值下降5.6%,化肥农药减量3.47%,垃圾分类实现减量7500吨。九是民生保障务实贴心。建成11家长者饭堂,实现城乡全覆盖。在12所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四点半服务,惠及学生1.49万余人。建立城区公共健身器材监管维护机制,将辖区公共场所206处1953件健身器材实行统一管维,响应市民报修66次修复145件。十是农业农村事业稳步发展。完成55户182人高质量减贫,有效保障已脱贫的409户1793人不返贫,并建立预警帮扶长效机制。打造村集体经济组织17个,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启动3个合作项目。新坡镇农丰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被《新闻联播》《海南新闻联播》报道。梯度打造52个村居。龙泉镇坡佐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被农业农村部、省委办公厅信息平台发布。十一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搭建平台、完善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做法获得央视《朝闻天下》和《新闻联播》报道。在第三方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估中,79.32%的企业和单位认为我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二是社会治理助力经济发展作用明显。12345政府服务热线综合考核全市第一;群众来信来访上访同比下降2.98%,到省群体访人数下降46.3%,实现零进京非访;禁毒工作绩效考评实现全省三连冠,吸毒人员比例下降至2.1‰,全市最低,良好的社会治理对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压力和挑战,不畏艰辛、担当实干,成效明显。海口湾畅通工程如期实现示范段4.49千米“三道”全线贯通,外滩酒吧一条街初具规模,成为海口最新网红打卡地;发改、统计等部门对全区项目每天调度、每周分析,主动对接服务机制受到省市充分肯定;面前坡棚改指挥部、坡博坡巷棚改指挥部攻坚克难,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圆满完成回迁安置地块出让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经济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虽然全口径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指标,但同比出现了下降,进一步增收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增长空间受限,新兴产业体量还不大,第三产业带动力不够强,农业农村基础仍比较薄弱,民生保障与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加快解决。
二、关于今年经济工作
当前,龙华经济发展面临海南加快推进自贸区港建设、海口“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战略布局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深度学习、深度调研、深度创新、深度落实,盘清家底,协调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守正与创新、定位与路径、侧重与均衡的关系,补短板强弱项,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结合龙华实际,对照省市发展目标,经区委、区政府研究,今年主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为实现以上目标,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拓展思路、招引并举,推动招商引资质效实现双提升。要加速融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加力推进,引进更多产业链长、财税贡献大的优质企业,为龙华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紧扣政策招商。学好用足自贸区港在放宽金融领域外资市场准入、中央支持海南发展“6+3” 交易场所等政策,以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等为目标,找项目、选企业。拓宽渠道招商。强化招商队伍建设,瞄准产业链短板和弱项,主动上门招商。加强与上级金融、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一批在谈企业落户。充分利用中国绿公司年会、知名企业海口行活动等契机,争取吸引一批企业入驻。发挥会展工场、华润中心、置地东方等楼宇商务企业积极性,以商招商,力争40多栋190多万平方米写字楼利用率在当前83.6%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服务保障好复兴城、观澜湖省重点园区建设,完成观澜湖产业园区的拓展任务,推动复兴城吸引智能物联、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企业加快聚集发展。优化服务引商。升级优化国贸、滨海大道等片区的商务配套,加快完善滨海国际、海垦国际金融中心、天邑国际等大型写字楼周边基础配套,解决好停车难等突出问题,优化商务基础要素保障。进一步健全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解决好企业在进驻、运营等过程中的难题,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尊商爱商的诚意和抓经济发展的决心。
二是着眼绩效、紧盯过程,精细抓好项目建设。主动策划服务项目。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部署精神,加快恒大·海口湾三期、海口五色土酒店、滨濂商贸城等出让的16宗479.35亩土地开发建设,如期完成23.6亿元投资纳统。继续盘活辖区内集体建设用地等一批待开发土地,策划一批有乘数效应的项目,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观澜湖度假区(二期)、龙湖海口时代天街、红星美凯龙家居等3个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保障面前坡B0201地块等46个新开工项目顺利开工,确保海口华润中心(二、三期)等165个竣工及续建项目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海口湾畅通工程建设和中共琼崖“一大”旧址改造,继续提升骑楼老街品质。严抓项目全流程管控。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个一”的项目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到人,加强项目建设动态管理,形成“目标节点—过程控制—反馈督查—整改提升”的管理闭环,建立项目全周期监管评价体系,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已安排2亿元用于支持项目前期工作,发改部门要主动协调上级部门资金支持,按照建设时间节点深度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另外,要践行经营城市理念,完善教育、医疗及基础设施配套,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龙华非房产业的投资,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
三是文化搭台、政策催化,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当前文体旅游、打卡经济、文化IP等消费新业态不断升温,我们要在继续抓好原有消费业态的基础上,全力培育引进外来消费。要积极打造旅游吸引物聚集消费人群。抓好骑楼老街业态调整和文化创意落地,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特色文化街区。助力海口湾畅通工程全面完成,大力推动晓岛书店落户海口湾,积极引入知名酒店、餐吧、酒吧入驻。优化提升海垦花园夜市、金盘夜市、国贸酒吧街,打造一批打卡点、网红店,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要充分发挥政策效益增添消费动力。全力引导观澜湖奥特莱斯等市场主体,试行国外演艺机构驻场演出、免税等政策,在商品品种、价格上提高竞争力。要精心策划活动打造消费热点。积极承办国际会议、重大文体赛事、文博拍卖等活动,借助拳击“超级晚”、搏击年度大赛等一批文体赛事活动,形成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消费旅游。继续策划一批大IP、节庆项目等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主题。
四是综合施策、提升效能,为企业提供一流营商环境。要综合施策,使营商环境真正成为我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本钱。要在“简政放权”上做好减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为契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确保审批服务接得住、效率高、服务优。优化“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整合优化审批事项与流程,探索“一业一证”改革。要在“靠前服务”上做好加法,完善政务服务三级大联动体制,先行先试政务服务“全城通办”,优化提升“不见面审批”服务体验,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构建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体系,将24小时自助服务区拓展至滨海国际等园区,深化服务专员制度,做到“企业一叫,政府就到”“企业不找,政府不扰”。要在“政府效能”上做好乘法,把实现政府效能的“乘数效应”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基本路径之一,把出结果、见成效当作目标,进一步完善提升实时督查平台管理机制,加强行政事务全流程管控,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五是建管统筹、综合治理,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聚焦城乡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升级“五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环保和公共服务设施,解决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问题。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聚焦老旧小区改良、重点片区打造,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大力推进龙珠新城小区、海云鞋厂宿舍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改良试点,策划生成一批民生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聚焦当前“三农”工作短板与弱项,主动对接市场、对接技术、对接生产资料、对接金融,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在培育现有的27个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全覆盖。持续抓好28个常年蔬菜基地生产,积极推进生猪补栏。如期完成25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六是科学治理、长效管控,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标准,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重点做好“两违”整治、湿地保护修复、噪声和油烟污染治理等工作。保持打违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长”。全力做好“六个严禁、两个推进”,确保完成PM2.5浓度下降目标。抓好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整治,确保金盘沟等水体水质达标。加强推进南渡江沿岸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全面落实“禁塑”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要求,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达5万吨以上,主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20%以上,上门回收覆盖率达到100%。抓好土壤污染整治,继续落实化肥农药“减施工程”,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合格率达95%以上,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七是用心用情、以人为本,切实抓好民生领域各项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心用力改善保障民生。切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围绕老有所养,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开办养老机构;建设1个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四镇敬老院;巩固提升长者饭堂,引入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赋予长者饭堂新内容、新内涵。围绕幼有所教,以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为引领编制教育发展规划,探索组建教育服务集团;实现课后四点半服务、校园安保工程、足球进校园“三个全覆盖”;加快推进滨海小学、面前坡学校等4所学校建设,改扩建金盘实验学校、农垦一小等6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300个;通过新建、改造、回收等方式增办一批公办幼儿园,努力使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做好保供稳价。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推广平价菜进小区、社区,使群众“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轻松。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守安全生产底线,狠抓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加强对辖区危化品企业、非煤矿山、人员密集场所、消防“三合一”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八是提高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和自贸港加快建设需要,突出自贸港政策体系落地、突出营商环境优化、突出重点产业、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乡村振兴、突出补民生短板等内容。要在吃透政策、熟掌区情、与上级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并争取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
春节将至,我们要扎实开展好生活困难群众、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走访慰问活动,让困难干部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抓好安全生产和春运工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要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全力做好保供稳价,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要开展好春节系列旅游活动,确保旅游市场繁荣有序。要抓好春节元宵期间禁燃烟花爆竹工作,有效防治大气和噪声污染。要认真做好值守应急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外出报备制度,确保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要提前谋划、赶早行动,确保一季度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开门红”。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实干担当,实现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扛起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龙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