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实】一是饮水安全政策落实。首先完成水质检测全覆盖。龙华区已投入资金137.45万元用于水质检测,共完成266个农饮水和932份末梢水的水质检测,涵盖所有农户,出具检测报告1198份,水质检测合格率为100%,实现全区农村供水水质检测全覆盖。其次提升水管员职业素养。强化对农村管水员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培训,进一步提高管水员的综合素养,为供水设施正常运行做好人员保障。再次做好饮水项目管理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经费、共筹措各级财政资金4025.9万元:①3640万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巩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兴建水塔、新打深井、更新水管、设备维修管护和采购消毒设备,项目总体进展达90%,12月底完成;②90万元用于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11月下达资金正在招投标;③224.5万元用于遵谭镇本道、儒库和儒黎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④71.4万元用于消毒设备的安装,已100%完成安装。二是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完成“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目标。首先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落实100%保障。列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保障的学生272人,共计发放教育补助69.58万元,实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身体正常应该上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均能上学,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其次落实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持措施,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方面支持。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阶段83人、高中阶段24人、中职阶段86人共计发放教育补贴28.15万元;对低保特困学生459户779人共计发放教育扶贫款共177.985万元(其中学前阶段54人5.4万元,小学阶段315人75.6万元,初中204人59.16万元,高中71人14.2万元,中职135人23.625万元)。2019年度的雨露计划已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完毕,共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3人,发放补助4.025万元。再次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和动员复学制度。落实准确核查,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和动员复学制度,确保贫困户适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上学无辍学,对因身体残疾原因不能上学适龄人口,安排特殊教育学校以及乡镇学校安排教师送教上门、送康复上门。截至11月30日,在“三类贫困学生”摸底核查中,发现不在校的6~15周岁适龄人口共有4人:龙泉镇的吴和蓉因烧伤办理暂缓入学;龙泉镇吴宣志因患身体软化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办理暂缓入学;遵谭镇的吴多学、龙泉镇的陈文冰2人因自身身体残疾或智障等原因,生活无法自理,无法随班就读。以上4名人员由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最后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19年,全区投入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计6025.63万元,用于农村学校现代户和信息化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和学生宿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交流,交流教师达86人,定向培育农村学校教师9人。开展教育帮扶,遴选优秀教师56名组建“龙华区兼职教研员队伍”,定期下乡开展实地帮扶,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三是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其一实现五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特困由政府资助参合参保,并且五重医疗保障覆盖率达100%。其二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政策。全区慢性病门诊报销补偿2362人187.91万元;住院贫困户医疗863人873.29万元;建档立户慢性病门诊和住院实际报销补偿比分别为 89.85%和 90.36%。“档外”农村低保对象慢性病门诊和住院实际报销补偿比分别为91.45%和90.49%;特困人员实际报销补偿比均为100%,个人自付比不超过10%,就医看病费用负担大幅减轻,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其三大病分类救治和慢病集中管理。市级巡诊医疗队和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深入各镇排查贫困人口患25种大病情况,截至年底,核查符合2019年国家规定的农村贫困人口25种大病患者71户73人,逐一建立救治台账,按要求组织专项救治,确保大病救治率达到 100%;患28种慢病719户731人,市级巡诊队和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入户进行慢性病诊疗,并对符合办理慢病证条件的农村贫困患者办理慢性病证。其四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和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为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区共组建27支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家庭签约服务全覆盖,慢性病签约管理率达100%。其五医疗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加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市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推进4个镇卫生院和3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改造,实现村卫生室有村医看病,配备常见药品,并能开展新农合报销。其六“一站式”结算。依托新农合信息网络,推进新农合、新农合大病保险、商业健康、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共享,实现信息交换和新农合、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医疗帮扶工作信息化管理。四是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落实。其一完成四类重点对象鉴定工作。截至12月15日,完成龙华区四类重点对象共2417户(含已危房改造户818户以及退保户)的房屋等级鉴定工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4户,低保户1393户,特困户560户。排查结果为:评定为A级691户、B级1559户、C级25户、D级142户。对于历年排查发现的C级/D级危房,均已列入各年度危房改造计划或通过其他方式予以改造,已全部完成改造工作。此外,已完成全区504户贫困残疾人、1002户重度残疾人房屋安全状况的排查鉴定。其二完成年度危房改造工作。2019年,列入危改计划内的34户(建档立卡25户,低保9户;C级3户、D级31户),已全部竣工入住,入住率100%,共计拨付资金1703600元,拨付率100%。改造后鉴定A级的30户,B级的4户;列入危改计划外,即以其他方式解决的有133户,已全部竣工入住。其三完善建档立卡户五项直观。全区共计排查出有61户需完善“五项直观级楼梯扶手”,61户已全部整改完毕。截至12月21日,共计排查出114户共有产权危改户,均采取锁门、挂警示牌等整改措施,并要求各镇建立台账,整改率100%。其四加强对无法拆除危房的管控力度。龙华区共有产权危改户114户。为做好共有产权房屋封锁,安排工作人员及配备封锁工具到各镇,随同各镇工作人员分组入户到农户家中,通过采取锁门等措施防范,并拍照存档。114户均已采取整改措施,并要求各镇建立台账。其五狠抓危房改造质量工作。制定《海口市龙华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案》。狠抓质量管理,组织农村建房工匠参加相关建房质量安全培训会并集体观看《海南省农村自建房质量安全须知》,提高农村建房工匠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落实三个节点的安全重点监管(地基基础、墙体砌筑、屋面工程),每户危改房建设现场巡查不少于2次,并建立台账,实现危房改造一户安全一户。五是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其一精准聚焦扶贫对象因地制宜实施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龙华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所有符合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特困户制定一户一案,应扶尽扶,产业帮扶覆盖率100%。2019年,为贫困户购买帮扶物资,帮扶资金153.315万元(其中区级资金26.88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26.435万元);为9户35人低保特困户购买帮扶物质,帮扶资金80800元。其二全面清查产业资金项目。聘请海南佳衡会计师事务所对各镇的产业扶贫项目及4家带动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同时组织各镇开展扶贫产业项目排查,未发现存在不符合条件却享受产业帮扶的情况以及通过虚假合同、“空壳”合作社或者企业骗取、套取扶贫产业资金,优亲厚友、贪污侵占、收受贿赂等问题。其三改进和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着力整改产业扶贫项目“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突出问题,制定村级差异化入股分红方案,完成签订四个镇贫困户、村委会、入股企业、镇政府四方补充协议,对贫困户入股资金进行二次分红,并对贫困户入股本金到期后的去向进行明确。组织贫困户参与环境整治等公益行动,改善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保障贫困户对入股企业的监管权益,积极组织贫困户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激发贫困户用自身能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带贫企业均定期组织开展产业生产情况汇报会。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新发地公司、柏盈兰花等企业为农户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用工岗位,并向贫困户及周边农户低价发放瓜菜种苗,带动发展成效明显。其四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提高贫困户自我增收能力。2019年,投入资金15万元开展贫困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4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对贫困家庭有劳动力的249人开展针对性培训,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至少一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自我增收技能。通过培训、考核,聘任55名产业发展指导员进村入户指导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9年,产业发展指导员跟踪服务贫困户200多次。其五开展助力消费扶贫行动。成立龙华区电商服务中心以及一个镇级、两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积极发动贫困户及爱心企业在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组织爱心农业企业参加龙华新春扶贫集市等大型活动,开展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消费扶贫开展以来,全区贫困户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091307.52元。其六光伏政策落实。龙华区共计投入182.96万元,建立4个贫困村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进一步投入落实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管理主体和单位(广西拓瑞),确保光伏电站设备正常运行、光伏电站达到预定发电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发电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通过设置公益岗位,鼓励光伏扶贫对象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劳务收入,并设立专项补助,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设立补助金额,其余部分可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或一事一议确定支出。六是就业扶贫政策落实。其一加强与贫困劳动力岗位对接促进就业。压缩招聘会规模,切实提升岗位匹配度,在新坡、遵谭、龙泉分别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并在全国扶贫日之际于龙泉镇举办就业岗位对接活动。招聘会及岗位对接活动共进场企业86家,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4人次参加,达成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8人次。其二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贫政策。已发放2批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奖励性补助共83人17.36万元,第三批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奖励性补助42人144122元于12月24日前发放完毕。全区共有公益岗位贫困劳动力在岗47人,其中2018年、2019年共安置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上岗33人,贫困村特设岗位上岗6人。已开发公益专岗上岗8人,完成公益性岗位清查,严格落实“岗位情况清、在岗人员清、工作时长清、补贴情况清”。区农业农村局11个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已开发完毕,已分解拨付11万元到4个镇,各镇已上报拟聘人员名单进入审核阶段。其三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及基地。全区共有3个就业扶贫车间,1个就业扶贫基地。其中2019年7月25日揭牌成立聚欣就业扶贫车间,11月25日授予海口龙马环卫公司“就业扶贫基地”牌匾。3个车间和1个基地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6人就近就业。其四开展就业培训和就业宣讲。2019年,龙泉镇、龙桥镇共开办4期电工技能培训,其中第二期、第三期培训 23名贫困户;2019年5月20日、21日、24日,龙桥、新坡、遵谭、龙泉四镇各举办1期转移引导性培训暨就业创业宣讲活动,共有贫困劳动力118人参加。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对就业服务内容及务工奖补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等相关扶贫政策知识的知晓率,帮助贫困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致富观念,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目的。其五指导各镇持续开展零就业贫困家庭情况排查。确保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零就业”贫困家庭清零。七是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其一掌握基本情况。全区共计完成小额信贷60户。截至12月14日,全年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4.4万元,其中2019年新增贷款33户,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4.1万元。2019年逾期还款金额为0,逾期率为0。其二严格落实小额信贷政策。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民小额贷款给予年贴息率为5%,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年贴息率为3%;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金额在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执行基准利率1年期贴息利率4.35%、3年期贴息利率4.75%的小额贷款,财政资金给予全额贴息的政策要求。根据《海口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文件相关要求,风险补偿金由市财政局统筹安排。其三扶贫小额信贷使用情况。经排查,2019年各镇均坚持户借、户用、户还,无发放“户贷企用”类小额信贷,不存在贷款建房情况,未发现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和集中用于政府融资平台、生产经营企业等其他用途。其四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范。对于发放的贷款,督促各镇及银行定期进行跟踪问效,根据银行上门回访情况,通过对扶贫小额贷款上门回访,发现如有存在贷款回收困难,或近3个月贷款即将到期不能按时还款,预判会形成逾期的情况,则协调区扶贫办、各镇上门对存在还款困难的贫困户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可控。八是综合保障脱贫政策。其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截至12月,全区共有农村低保1425户3409人、五保特困户541户541人(分散供养462户,集中供养79户)。2019年第四季度新增低保特困户210户474人,其中低保新增139户403人,特困新增71户71人。其二两项制度衔接。“两项制度衔接”共计双向纳入135户443人。其中从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特困111户384人,低保特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59人,低保特困群体与建档立卡户实现无缝衔接,实现100%落实“三保障”。其三落实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截至12月,共计为4497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四返贫人口临时救助情况。2019年全区返贫人口2户(龙泉镇1户、遵谭镇1户),经核实不符合临时救助政策。其五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3224人,共发放补贴资金 754.374万元;困难残疾人926人,共发放补贴资金87.128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8人,共发放补贴资金4.0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