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落实情况】一是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其一精准帮扶,顺利完成剩余的55户182人减贫任务,达到有力可脱、有业可脱和稳定脱贫的要求。其二大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改善“小散弱”的局面,同时加大贫困户稳定就业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持续稳定就业。全区无收入低于5000元的脱贫户,已出列的贫困村脱贫成果稳定。其三整合脱贫攻坚战斗中队、驻村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等队伍资源,进一步压实“区包镇、镇包村”责任机制,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及结对帮扶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提高帮扶干部能力。其四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民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并扎实开展“美丽乡村,我的家”等环境卫生评选活动,调动贫困户参与积极性,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其五多元化丰富产业脱贫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将科研成果植入产业谋划,产业发展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组织化帮扶全覆盖,农村产业发展活力得到极大提升。其六逐步探索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衔接机制,通过用强用活国扶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研究开发龙华区农村贫困人口监测预警系统,争取全覆盖监测全区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做到提前干预和兜底救助。二是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其一在摘帽不摘责任方面。龙华区严格落实区镇村三级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和“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4个镇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要求各镇、各行业部门围绕本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和区级年度工作要点,认真制定细化方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其二摘帽不摘政策。在确保各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医疗、住房安全和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均能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多次开展问题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部分贫困户房屋“五项直观”不达标、产业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行补充帮扶。其三摘帽不摘帮扶。严格贯彻落实政策要求,管好用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队伍,并按照实际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到驻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其四摘帽不摘监管。不断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要求纪检、审计部门加强对区扶贫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确保依法依规使用扶贫资金。同时坚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专项治理高压态势,不断压实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三是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其一脱贫退出工作。2019年,龙华区精准制定55户182人拟脱贫人口(含10月初回退的3户9人原清退人口)的“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并逐条予以兑现帮扶措施。严格按照脱贫退出程序要求,55户拟脱贫户完成了脱贫程序村级民主评议、村级公示、镇级脱贫验收等程序。并由区水务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及区卫健委等“三保障”工作部门对饮水安全、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落实情况均进行核准。经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准予退出,于11月1日进行退出公告,11月10日正式完成脱贫退出。其二大排查工作。2019年,全区共计开展三轮大排查工作,共完成全区35856户140038人的入户排查任务,其中完成入户核查的常住人口数为28110户110361人,不配户622户2428人,常年外出户7124户27249人。经过三轮排查,全区入户排查出有45户存在4类85个问题,非入户对象排查出56个问题,已全部落实整改。其三高标准抓信息采集和数据清洗工作。为完成数据信息精准采集,全区在年度大排查工作的基础上,高标准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大摸排”,完成全区贫困户以及贫困村的基础信息和历年帮扶措施采集、项目库信息录入,并完成每一户数据与各行业部门的数据比对工作,采取集中封闭形式开展多轮系统数据清洗工作。国扶办、省级反馈的三保障部门比对问题数据均已清洗完毕。国扶办12月数据提取显示龙华1-3级规则内无问题数据。其四边缘户及脱贫监测户。认真组织开展“两摸底一核查”(摸底脱贫不稳、边缘人口情况、核查建档立卡数据系统)活动,对全区农村人口家庭人均收入 5000 元以下,收入来源不稳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未保障到位,因灾、因意外事故、因产业失败、就业不稳,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和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经过各镇村摸排审议及区指挥部召开会议审议核准,最后明确全区共有“边缘户”15户54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5%;无脱贫监测户。召开区政府专题会议专项研究“边缘户”帮扶工作,明确由各镇指派帮扶干部,安排区级财政分解下拨各镇困难人口济困专项资金,对边缘户开展临时救济,每季度监测评估救济成效,确保不存在返贫风险。其五脱贫户“不再享受政策”工作。认真组织各镇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查、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等方式,对以往年度已脱贫户,参照2019年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暨扶贫对象”大排查摸底情况以及年度动态管理工作中信息比对的结果,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经过帮扶或自身努力,户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或明显不符合贫困标准、群众意见较大的农户,启动相关“不再享受政策”程序,经过村级公示、镇级审议公告并报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全区共对23户108人自2019年12月启动“停止帮扶”处理,其中遵谭镇16户、龙泉镇4户、龙桥镇3户。四是驻村结对帮扶工作成效。其一压实驻村结对帮扶工作责任。严格按要求逐级落实“十抓十好”工作月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及工作督导制度等,进一步强化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管理,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同时印发一系列关于压实驻村帮扶干部责任的文件,多次一线暗访督导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岗履职情况。其二驻村角色融入迅速。2019年,常态化参与村“两委”干部会议研究村务工作,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党务、村务,消除群众疑虑,提高村级治理能力和村“两委”干部的公信力。此外,开展普法教育35次,接受普法教育群众238人次,化解矛盾纠纷52起。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群众3万多人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大力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推动村民自觉参与制定乡规民约,营造邻里守望和谐的农村人文氛围。其三产业帮扶成效明显。引导贫困户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入股企业,为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旅游集体经济公司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谋划策,委托专业团队指导,帮助一批基础较好的村成立、规范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上做好规划,引入培植仁里石斛、新发地果蔬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发展遵谭镇百香果、龙桥镇食用菌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打造“龙华羊山美味”和“浓丰农”等农业品牌,有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五是扶贫项目实施管理。其一规范项目库建设管理。严格按“村申请、镇初审、行业部门审查、区审定、省市备案”的项目入库流程,做好2019年新增项目入库管理,并逐月开展项目库动态管理工作。经动态调整后,全年总计入库项目538个,涉及金额2139.580598万元。在项目库建设新指南出台后,对项目库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清理和归档,进一步规范项目库建设管理工作。其二规范产业项目库建设。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的论证,确保项目安排精准,所有产业项目统一项目库建设标准及流程。根据贫困人口需求、政策调整变化、脱贫攻坚进度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2019—2020年入库产业项目进行现场查勘、出具论证意见,对2019年新增村集体产业项目会同热科院专家进行多次调研和项目论证。其三在精准使用项目资金上持续发力。资金下达后,各镇、各部门按任务匹配和轻重缓急,从项目库中选取项目,制订项目计划报批准后实施,实现资金项目闭合和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全年安排项目538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1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2个,教育补助类项目146个,医疗补助类项目202个,技术培训类项目50个,危房改造项目类14个,金融扶贫类项目9个,年度实施项目均为入库项目,提升资金项目安排精准度。六是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其一做好资金分配和项目计划安排。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一个水龙头出水”,按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直接将资金分配下达到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各镇和各相关行业部门,由各单位统筹使用,便于资金监管,极大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率。在资金分配和项目计划安排中严格公示公告制度,规范管理和完善工作台账。其二强化资金使用管理。以执行资金支出进度考核通报制度推进扶贫项目建设进展,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定期通报制度,将扶贫资金分为产业和设施帮扶、危房改造、教育帮扶、电商扶贫、整村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统计各项扶贫资金支出使用情况。截至12月20日,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合计 1537.67万元,实际完成支出1495.20万元,进度97.24%。其中用于产业项目的资金是1145.02万元,占比74.46%。其三发挥财政、审计监管监督职能,强化资金监管。此外,还开展扶贫物资采购、财政资金一卡通、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产业项目实施等领域专项治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七是巡视考核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其一落实问题整改。认真对照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与中央专项巡视、历次督查、检查、审计发现各类问题整改相结合,共自查认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到位、饮水安全和‘三保障’工作不够扎实、政策措施落实有偏差、扶贫项目资金合作管理不规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有发生,脱贫攻坚出现松劲懈怠、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强”等七大类56个问题。龙华区共召开5次会议对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督促整改落实。审议并通过《海口市龙华区2018年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及本市自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各镇、各部门明确职责、整改措施、责任人,加强上下沟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整改措施落地、台账规范完整,高质量完成问题整改工作。现已整改完成56个问题,完成率100%。其二开展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根据省、市关于确认国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进度情况和“回头看”的有关要求,对前期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一体整改、一体解决,务求见底清零、彻底销号。针对群众内生动力、集体经济薄弱、政治学习不及时等8个需长期坚持的问题,要求各责任单位常抓不懈,防止反弹回潮,确保整改实效。八是推进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情况。其一坚持政治引领,高位推动专项治理纵深推进。区纪委主要领导共主持召开6次纪委常委会、2次专题会,对扶贫领域整治工作进行传达、研究和部署,先后印发《2018—2020年开展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2019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扶贫领域四个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并实行“直查快办、督办督查、交叉复核、工作例会、每月通报、通报曝光和警示教育”七大机制。其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压实行业监管责任。龙华区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纳入“4·13”重要讲话专项检查内容,突出问题导向,紧盯各扶贫牵头责任单位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农业农村、扶贫、住建等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专项治理任务,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对扶贫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责任倒查,累计发现问题19个,发出整改督办函7份,督促整改到位19个,督促建立完善《龙华区扶贫种养种苗生产跟踪服务管理办法》等扶贫制度性文件16件。其三坚持执纪问责,始终保持专项治理高压态势。全区共立案9人,党纪政务处分9人,问责11人及1个单位党委。截至年底,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8条,启动初核6件,查处6起,谈话提醒62人,通报曝光4批10起14人,挽回扶贫资金86421元。同时以案促改,召开警示教育大会3场,组织1000多名镇村干部赴海南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观摩、组织600多人参加法庭旁听庭审活动,着力打造扶贫领域反腐“第二战场”。在开展区委第三轮巡察和配合省委巡视工作中,对龙桥、龙泉、新坡、遵谭等4个镇党委以及农业农村、教育、卫生、民政、住建等5个职能部门党委(党组)开展了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发现扶贫领域突出问题14个,移交问题线索14件23人,推动立案审查调查3人,党纪政务处分3人,其中科级干部2人。所有问题均已督促整改,确保了扶贫政策落地、项目落地、资金落地。九是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培养锻炼。其一一线提拔使用干部。根据《海口市关于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考察识别选拔重用优秀干部的实施意见》,坚持“一线培养使用干部、一线考察考验干部、一线提拔任用干部”,2019年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20人,第一书记2名。其二树立先进典型。对10多名乡村振兴工作队与第一书记进行宣传报道,累计被《人民日报》《海南日报》、海口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次;表彰4名优秀驻村工作队长与2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及54个星级基层党组织与星级书记,教育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作为。其三加大对一线干部关怀力度。认真落实《海口市党内关怀帮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累计4批次慰问帮扶110名困难党员,发放帮扶资金36万元。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队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对派出单位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经费、生活补贴、体检保险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四聚焦能力提升。积极对各级扶贫干部开展业务培训,强化政策业务能力,全年累计培训1100多人次,实现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集中轮训全覆盖,力求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