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海口地区发生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感染的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牲畜疾病,所有品种的猪都会造成感染,致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高达百分之百。该病毒对猪危害巨大,如果该病在国内扩散蔓延的话,会对养猪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及损失]疫情后,秀英区第一时间响应,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于5月24日通过省农业农村厅评估验收,解除非洲猪瘟疫情封锁。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秀英区进一步落实压实区属责任,按照“一封五管”的总体要求,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细化实化防控措施,对疫区实行全面封锁,做到拔点除根,不留后患;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加强风险排查,追根溯源查找病因,打好阻击战;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对疫情邻近镇村进行再检查、再督办,切实堵塞漏洞;邀请畜牧疫病防控专家针对性技术指导,规范防疫防控流程;充实防疫物资,确保防疫药品和器材准备齐全、有效供应。进一步织密防控网络,建立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以铁的纪律和作风,坚决打赢这场群防群治的人民战争。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联防联控合力。非洲猪瘟防疫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秀英区把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传达省、市非洲猪瘟有关会议和指示精神,对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二是迅速排查,果断进行捕杀无害化处理。疫情发生后,全区迅速展开排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共排查受威胁区生猪197522头次,其中全区其他区域累计排查生猪62439头次。果断对疫点病猪和同群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全区共处理病死猪55头,捕杀579头,无害化处置634头。对疫点、疫区进行全面消毒。设置消毒面积5900平方米的5个消毒场,其中疫点消毒养殖场户1个,面积2800平方米;疫区消毒养殖场户4个,面积3100 平方米。累计消毒40场次,面积56700平方米,使用生石灰6.22吨,消毒液2.63吨,投入消毒设备146台/套,人员365人次。三是追根溯源查病因,加强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疫情出现后,秀英区立即开展“流调”(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追根溯源查找病因,累计完成100户养殖场536份样品采集。同时,在进出疫区路口设置14个临时消毒检查站。每个临时消毒点安排食药监、城管、联防、交警、永兴镇等单位人员及防疫员24小时对出入人员、车辆按规范进行消毒。累计检查、消毒人员及车辆9804次,投入人员1942人次,使用车辆62台(套)。另外,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在永兴镇高速路永兴互通处对辖区内所有备案生猪运输车辆进行统一消毒,累计消毒生猪运输车辆57车次。同时,为保障永兴当地群众肉食品供应,稳定市场需求,累计调运猪肉44头,及时稳定当地市场需求。四是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发动群众群防群控。全区通过发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海报并利用“山海相约秀美英姿”官方微信公众号广泛普及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提高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主体责任人意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非洲猪瘟,放心消费生猪产品。同时,多个督查组分赴各个镇向村民普及非洲猪瘟疫情科学防控知识,让群众客观了解疫情,引导群众不恐慌、不信谣,发动群众做好防控工作。累计发放宣传折页3万份,宣传海报3600份。五是强化防疫技术指导,保证防疫药品器材齐全。秀英区加强防疫技术培训,于4月27日举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业务知识培训班,普及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和管理要求,提高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防控能力,确保打赢非洲猪瘟防疫阻击战。在永兴镇举办多次非洲猪瘟防治、消毒知识培训会,邀请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畜牧疫病防控专家授课,进一步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规范防疫人员防控流程,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充实防疫物资,确保防疫药品和器材准备齐全、有效供应。累计发放防护服699 套、消毒药318 箱、石灰粉13475 千克、喷雾器145 台、消毒器械33 个、高压消毒炉57 台、高压消毒水枪25 支、防护眼镜626副、电动消毒机44 台、药液配置桶67个、手套2099双、一次性口罩1570 个、鞋套2322双。
2019 年5 月13 日,农业部督导组到海口市秀英区督导检查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蒙仕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