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十大新闻
1.定安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30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所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再压缩不低于20%;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执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内……2020年1月初,《定安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正式印发,30条措施进一步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定安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共有八大方面30条措施,提出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畅通政企服务渠道,建立“亲”“清”政商关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持续发展动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改善信贷和融资环境;加强法治服务保障,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加强监督考核评价,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定安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的出台,有利于定安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推动定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公布,龙湖镇安仁村榜上有名
1月初,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5部门共同审核认定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公布,定安县龙湖镇安仁村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之列。据了解,2016年以来,安仁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引导村民脱掉“穷帽”,并相继完成了道路硬化、群众用电、饮水安全工程、灌溉工程、美化绿化亮化提升、信息网络全覆盖等便民利民项目,文化室、卫生室、邮政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村庄各方面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安仁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也下足功夫,除集中拆除村内废弃房屋和养殖栏舍、清理陈年垃圾等外,还与全村村民签订环境卫生责任状,每个季度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表彰活动。同时,安仁村抓住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安仁村产业发展基金平台,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能持续带动农民增收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优势产业。
3.定安医疗队千里驰援湖北,10名医护人员奔赴一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月15日,由1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定安县人民医院医疗队奔赴湖北,这也是定安支援湖北的第一支医疗队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县医务人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舍小家、顾大家,带着全县人民的嘱咐和重托,怀着与湖北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深情厚谊,千里驰援湖北。在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医疗队不负重托,使数百名患者转危为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任务,充分展现了海南人民、定安儿女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据了解,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面对出征的集结号,2月15日,定安派出支援湖北医疗队,10名医务人员在湖北战场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4.时任省长沈晓明到定安调研,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5月7日,时任省长沈晓明赴定安县全面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突击检查脱贫攻坚、常年蔬菜种植、违建处置图斑整改等工作。他要求,要持之以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毫不动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两违”整治、城乡环境整治、耕地保护等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补齐短板弱项,防止返贫;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鼓励“公司+农户+标准化”种植养殖模式;挖掘旅游资源,积极谋划特色旅游发展;充分融入“海澄文”,推动“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切实做好民生保障,抓好提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气代柴薪”和安居房工作。沈晓明要求,围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编制好定安“十四五”规划,系统研究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谋划与“海澄文”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5.定安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刘峰松同志任定安县委书记
5月19日,定安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省委宣布对定安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刘峰松同志任中共定安县委委员、常委、书记,陈军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定安县委书记、常委、委员。定安县委主要领导的调整,是省委从全省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出发,根据全省的工作大局和定安目前的发展需要,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做出的决定。刘峰松表示,任定安县委书记,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完全服从组织安排。在今后工作中,坚守好“两条红线”,履行好“四个角色”,将统筹好发展、富民、稳定“三件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认真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南自贸港建设“三个大考”,进一步加快建设美好新定安,努力向省委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6.新华社点赞定安农副产品品牌打造工作,小康路上粽子飘香
——海南定安打造农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
6月26日,新华社刊发新闻通稿《小康路上粽子飘香——海南定安打造农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点赞定安农副产品品牌打造工作,讲述“定安粽子”从众多市县特色粽子中杀出重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老百姓脱贫奔小康的故事。据了解,近年来,定安在打响定安粽子品牌上下了狠功夫:2014年,“定安粽子”被正式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起,定安每年举行一次“定安粽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授权仪式,引导和监督企业和专业户按标准生产粽子;不断深耕品牌文化,通过“电商+直播”、美食文化节等多种创新形式,不断延伸粽子产业链,逐步将小粽子做成了大产业。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定安粽子名气越叫越响,年销量从2010年不足100万个,跃升至2020年2900万个,2020年实现总产值4.35亿元,较2019年增长24.9%,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7.定安丰收节举办田间摄影展,诠释脱贫致富“幸福样”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定安举办了脱贫之星摄影展,此次摄影展结合农民丰收节活动,以肖像、经典和帮扶结对庆丰收为创意主题,邀请定安县多名“脱贫之星”充当模特主角,选取定安特色农副产品为道具,旨在用夸张的艺术形式结合最质朴的民风和丰收盛景,充分展现农民积极向上、充满期待的精神风貌和富有特色的品牌形象。一幅幅趣味横生的巨幅摄影图片和生动形象的宣传标语,充分展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庆祝丰收的欢乐形象,让“脱贫之星”的形象和故事调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涌现出更多乡村振兴之路上的实践者、带头人、好榜样,从而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该组摄影图片一经推出便引爆了媒体圈和朋友圈,并在评论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省内外各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引起全国媒体圈和朋友圈的刷屏,向全省乃至全国强力推荐了定安形象。
8.登央视舞台展定安风采,定安新农人入围央视《超级新农人》全国20强
9月2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策划制作的大型新农技能挑战类节目《超级新农人》在北京揭晓了“超级新农人”全国20强,并启动“新农挑战盛典”。定安的“新农人”代表陈明泰和吴英明接受挑战并入围全国20强。其中,陈明泰还凭借丰富的养鸡经验和大数据平台稳稳推算出阉鸡的隐藏信息,如愿带走“超级新农人”的奖杯。节目中,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开文携智慧养鸡达人陈明泰和无人机植保高手吴英明代表海南展现新时代“新农人”风采面貌,并通过央视镜头向全国观众展现定安热带农业特色,展示定安新农人对农业的热爱,对农技的钻研及不断创新的精彩历程。
9.中央文明委表彰名单出炉,定安1个乡村和3个单位上榜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简称《决定》)。龙湖镇高林村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县人民检察院、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定城镇西门社区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据悉,县人民检察院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检察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2018年至今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单位、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高林村是海南历史上唯一探花张岳崧的故里,拥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的美誉。其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做法,更促进其自身发展,并逐步走上物质丰富、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之路。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在1928年和1932年琼崖两次革命低潮时,曾两度保存了琼崖革命的火种,在琼崖人民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被誉为琼崖革命的摇篮。
在定城镇西门社区,志愿服务队掀起邻里文明互助之风,智慧服务帮手调解矛盾纠纷,社区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10年来无新增吸毒人员……社区居民正享受着沐浴在文明新风下和谐家园带来的平安“红利”。
10.定安全面融入“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
2020年12月4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建议》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的明确,是省委从自贸港建设大局尤其是“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出发,积极拓展琼北经济圈发展纵深的战略谋划,也是定安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定安将实施‘北融东联、突出三区、做强中轴’发展战略,主动加强与圈内其他市县对接合作,推动实现定位互补、错位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定安不仅仅是34万定安人民的定安,还是综合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同时,全省区域发展格局的一系列宏观安排,都将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要求,赋予定安更多新任务、新使命。
(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