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秀英疾控中心下大力气抓好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属于我国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防控工作。(1)蚊媒监测。继续按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在石山镇的扬佳村兴隆村民小组开展媒介消长监测工作,每月进行1次媒介消长的监测。幼蚊监测共调查500户,合计容器数808个,其中阳性容器数98个,平均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则属于安全范围;如果该指数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为19.6。1—10月叠帐法叮咬指数6只/小时。同时每半个月另选取2个自然村/社区作为媒介伊蚊流动监测点,开展媒介伊蚊幼虫密度和蚊种鉴定监测。共开展监测流动点监测44次,调查2350户,结果阳性容器数343个,平均布雷图指数为27.62。(2)疑似病例监测。共监测22例登革热疑似病例,确诊16例,均为海南省人民医院报告的从外地输入的登革热病例,输入地分别为泰国2例;柬埔寨9例;新加坡1例;越南1例;印尼1例;广西1例;广东1例。对16例确诊病例均进行流调(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宣教,并对省医院传染病房及秀英区内疫点进行伊蚊成幼蚊密度监测、200米范围内进行蚊媒消杀。(3)暴发疫情处置。9月5日,秀英区确诊1例家住书场村的本地登革热病例,随后在西秀镇五源河片区的星华海岸城工地、五源河公寓A区等多个工地、小区出现本地病例。疫情发生后秀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启动了Ⅳ、Ⅲ、Ⅱ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政府主导,多部门联防联控,全民动员控制疫情。本次疫情共确诊179例病例,在10月底前所有病例均治愈解除隔离,继而达到连续25天无新增病例,蚊媒控制达到防控要求,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未造成进一步扩散,11月份疫情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