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简述
“十三五”期间,祁阳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776户、81984人,贫困发生率9.81%,省定贫困村7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面上县。祁阳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增加投入,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创新举措,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主要指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2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27亿元,支持贫困户11421户,建成产业扶贫项目和基地109个,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2779个,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达28788人,消费扶贫累计帮销近5亿元,带贫16万余人次,建成83个光伏发电站为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近4万元,到2020年年底7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776户、81984人全部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300元提高到11347元。
重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确保两完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重点围绕农村安全饮水、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工作,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教育扶贫方面。累计补助各学段贫困学生46.96万人次,补助资金达3.09亿元,深入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学校教学功能全面完善提升。二是健康扶贫方面。实现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县域内就诊率92.62%,县域内实际报账比例达到85%以上,贫困人口33种大病救治率100%;4类慢病贫困患者签约服务率100%,全县56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三是住房安全方面。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843户,其中4类重点对象15342户、“边缘户”和其他低收入家庭1501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00户5512人,在每个集中安置小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委员会,开设就医、就学、社保等公共服务窗口。四是饮水安全方面。巩固提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82处,铺设管道11.5万千米,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一期项目大村甸水厂建成投用,彻底解决了北部五镇一办一场29万人干旱缺水难题,惠及19个贫困村、2.32万贫困人口。五是基础设施方面。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417台,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2522千米、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1246.5千米、通组公路957千米,9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网络全覆盖,92%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进村全覆盖,农村水、电、路、信得到全面改善。
积极探索走出祁阳路径。创新“四扶四建”新模式。探索并出台《脱贫攻坚“四扶四建”实施意见》“1+6”机制,扶志气建讲堂、扶技能建中心、扶产业建基地、扶队伍建堡垒,着力解决“人穷志短、因陋就贫、无能为力、无事可做”的现实问题,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四扶四建”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在全国2018年扶贫日“扶贫先扶志”论坛作经验交流,国务院扶贫办组织9家媒体集中宣传,入选全国扶贫典型案例、全省《精准扶贫100例》和中宣部、国务院扶贫办编写的《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采取“六个全覆盖、六个必到户”新举措。率先探索推行脱贫攻坚“六个全覆盖、六个必到户”行动,即“党群服务中心、光伏发电项目、村级医务室、村辅警室、通信网络电商服务平台、扶贫产业项目全面覆盖到村;产业就业联结到户、教育医疗服务到户、住房安全保障到户、电网升级改造到户、公路建设通达到户、改水改厕实施到户”,得到贫困群众和各级各部门充分肯定。其中,“六个全覆盖”工作经验被吸纳、提升为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工作报告和决议,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祁阳智慧”。建立“消费扶贫”新机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突出解决市场营销问题,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的重要指示,创新实施以“好货出巷、好景出山、好汉出乡”的“三好三出”消费扶贫模式,促进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产、劳力变劳务,促进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龙溪、黄石、龙凼、三家、挂榜山等贫困村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得到省扶贫办和《中国扶贫》杂志大力推介。
(市乡村振兴局陈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