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祁阳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祁阳为楚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祁阳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零陵郡,祁阳属零陵郡的泉陵侯国。东汉时改泉陵侯国为县,隶属未变。
东吴孙皓元兴元年至天纪四年(公元264—280年),分泉陵县,置祁阳、永昌二县,祁阳县设县治于今祁东县金兰桥镇新桥村,永昌县设县治于今祁东县砖塘镇烟合岭。时祁阳境域限于清江流域和湘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及今衡南县一部分地方。祁阳、永昌隶属荆州零陵郡。西晋时,祁阳隶属湘州[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由荆州改属湘州]零陵郡。东晋时,祁阳隶属荆州[安帝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省湘州,仍属荆州]零陵郡。南北朝时,祁阳隶属湘州零陵郡[南朝宋时泰始初(公元465年)改祁阳属湘东郡,五年后复旧]。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泉陵县为零陵,并将永昌、祁阳、应阳3县并入零陵县。祁阳隶属湘州永州总管府[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称零陵郡]。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零陵县复置祁阳县,永昌县并入祁阳县。同时将县治由金兰桥迁至老山湾(今茅竹镇老山湾村和茶园村沿河一带)。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祁阳县入零陵县。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复置祁阳县,隶属江南西道永州;五代时隶属江南西道永州零陵郡;宋朝时隶属荆湖南路永州零陵郡;元代时隶属湖南道宣慰司永州路[至元13年(公元1276年)改零陵郡为永州路]。明代时隶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路为府。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迁县治于东北高埠檀山湾(今址)。清代时隶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隶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隶属湖南布政使司]。
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衡永郴桂道为衡阳道,祁阳隶属衡阳道。民国26年12月,湖南省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祁阳属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4月,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祁阳自东吴建县始,县以下组织称乡里。几经析并,至唐才稳定下来,相沿不变。北宋元丰(公元1076—1086年)年,祁阳分为坊廓乡、上和平乡、下和平乡、上归阳乡、下归阳乡、上祁阳乡、下祁阳乡、上文明乡、下文明乡、太平乡、永隆乡、永昌乡、永丰乡、普乐乡14乡,宋、元、明沿袭,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从南部析出兴庆、新化两乡,共为16乡。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改乡为都,每都各10区,计160区。清嘉庆年间仍改称为乡,直至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前,沿袭未变。
清同治时设团,祁阳县共设立108团。到民国初,合并为39团。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改39团为6个区和39个自治小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祁阳县6个区,改39个小区为40个乡1个镇,设保823个,设甲13683个;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撤区存乡,将40个乡1个镇调整为33个乡镇。民国36年(公元1947年)5月,将原33乡镇并为1镇、18乡、271保、3163甲。这个区划直至1949年10月祁阳解放。同月,湖南省永州专区专员公署正式成立(原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祁阳隶属永州专区。1950年5月,永州专区名称停止使用,统称为零陵专区。
1950年6月,祁阳建立乡人民政府,将原6个行政区分置为14个区,共建立172个乡、6镇和城区8个居民委员会。1950年10月,增划12个乡。
1952年2月,祁阳划分祁阳、祁东两县,祁阳县辖8个区。9月,调整为11个区和1个区级镇、212个乡4个乡级镇、8个居委会。1952年9月1日,祁阳县石梓塘的南园坳、段家两个院子划归常宁县管辖。10月14日,将八区风口岭、鸣远冲两乡划归祁东管辖。11月,撤销衡阳、零陵、郴州3个专区,合并成立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祁阳隶属之。
1953年10月15日,将三吾镇更名为城关镇。在凤凰滩乡(观音滩区)增设成立祁阳县水上乡人民政府。
1954年6月17日,将宁远县和常宁县的部分地区划入祁阳,置金洞区。年末全县共设12个行政区、1个区级镇、226个乡和4个乡级镇。1954年7月,湘南行政公署撤销,祁阳属衡阳专署。
1955年7月14日,撤销凤凰滩水上乡人民政府的建置。22日,数字排列的区,改用地名命名,依次为城关镇、观音滩区、大忠桥区、肖家村区、白水区、黄泥塘区、羊角塘区、潘家埠区、下马渡区、黎家坪区、大村甸区、文明铺区、金洞区。
1956年6月,撤区并乡,撤销原12个区的建置,在226个乡和4个乡级镇的基础上,并成50个大乡和3个镇,其中城关镇8个居民委员会,并为城东、城南、城北、东江4个居民委员会。
1957年元月,设立大忠桥、肖家村、金洞、潘家埠4个办事处。1958年3月,先后将4个办事处撤销。5月,又将50个乡镇并为24个乡镇。
1958年10月,撤乡镇体制,将24个乡镇,建立政社合一的25个人民公社,在原956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组成180个生产大队。
1959年1月,将25个公社并为18个,并以驻地命名,全县共280个大队,4个居民委员会。
1961年6月,将18个公社又划为83个公社。8月恢复区、镇建置,全县划为12个区、1个区级镇,82个公社、2个社级镇、887个生产大队、12个居民委员会。
1962年12月,恢复湖南省零陵专署,祁东、祁阳划归衡阳专署。
1965年,撤销潘家埠公社,建立石洞源公社,城关镇析出浯溪等9个生产大队建立浯溪公社,属观音滩区管辖。年末,全县为12个区,1个区级镇,83个公社,2个社级镇,此后,祁阳的行政区划的建制稳定一个较长时期。
1968年9月,成立衡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撤销地区革委会,成立衡阳地区行政公署。祁阳隶属之。
1981年3月,从黎家坪公社析建黎家坪镇。12月,三塘公社改称三口塘公社;杨桥公社改称杨桥坝公社;大桥公社改称大桥湾公社。
1983年1月,从观音滩公社析建观音滩镇。1983年3月,祁阳县划归零陵地区管辖,7月1日被正式接管。
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开,将83个人民公社管委会撤销,成立83个乡(镇)人民政府。同时,撤销金洞区,将所辖原7个乡划归金洞林场代管。同年7月7日,晒北滩乡改为晒北滩瑶族自治乡。8月21日,建立大忠桥镇;黎家坪乡划入黎家坪镇;文明铺乡划入文明镇;观音滩乡划入观音滩镇;浯溪乡的浯溪村、塔边村、土轻村,芳名亭乡的百花村、椒山村、白沙村,七里桥乡的天马村、赤塘乡的黄土村、东江村,太白山乡的光明村共10村、105个村民小组划归城关镇管辖;七里坪乡的蔡衙里村、席家亭村,三江乡的喜善村、湘江村共4村、33个村民小组划归白水镇管辖。
1985年1月14日,撤销浯溪、赤塘2乡,将原浯溪乡所辖的长流村划归茅竹管辖,孙市、五里、新埠头、小江、灯塔5村,划归城关镇管辖。赤塘乡原辖的上赤湾、竹子坳、罗家岭、下赤湾4村划归下马渡管辖。撤销黄泥塘、塘弦湾、羊角塘、大村甸、太白山、肖家村、金洞7个乡的建置,改为镇的建置(其中塘弦湾为潘市镇,太白山为下马渡镇),其黄泥塘原8个村改设为3个居民委员会;潘市镇原13个村改设为3个居民委员会;大村甸镇原12个村改设为2个居民委员会;肖家村原14个村改设为2个居民委员会;金洞镇原9个村改设为3个居民委员会。年底,全县有11个区和1个区级镇、70个乡、12个乡级镇。
1986年1月15日,撤周塘乡,其10个村划为茅竹乡管辖;撤栗林乡,其11个村划归三口塘乡管辖;撤胜利乡,其11个村划归上马乡管辖;撤大江乡,其5个村划归太平乡管辖;撤火田乡,其9个村划归百里乡管辖;撤龙桥乡,其12个村划归黄市乡管辖;撤朱家桥乡,其12个村划归木梓圩乡管辖;撤杉木冲乡,其8个村划归七里坪乡管辖;撤杨桥坝乡,其8个村划归石坝乡管辖;撤白鹤乡,其9个村划归石梓塘乡管辖;撤龙口冲乡,其城墙脚、长冲、泥江桥、搭州、官冲5村划归河埠塘乡管辖,龙口冲、建新、半边塘、太平渡4村划归黄泥塘镇管辖;撤八岐乡,其8个村划归兰桥乡管辖;撤龙口源乡,其6个村划归文冲乡管辖;撤芳名亭乡,其8个村划归苏油坪乡管辖;撤许家亭乡,其8个村划归何公庙乡管辖;撤松林湾乡,其9个村划归高码头乡管辖;茅竹镇的长流村划归城关镇管辖;兰桥乡的复兴村划归羊角塘管辖。
1987年末,全县统计共设12个区(含金洞林场),1个区级镇,54个乡,12个乡级镇,916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8815个村民小组,216个居民小组。
1991年8月,黄市乡改称八宝镇。
1992年3月,将唐家岭村、陶家岭村、樟树岭村并入城关镇。
1992年9月,将晒北滩瑶族自治乡的内下、河上江两村划出组建内下林场。
1993年11月25日,将宁远县荒塘瑶族乡的瓦窑村、新屋场2村划归内下林场。
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原城关镇、苏油坪乡、合并建立浯溪镇;撤销原观音滩镇、东泉乡、新铺乡,合并建立观音滩镇;撤销原茅竹乡、滴水乡,合并建立茅竹镇;撤销原大忠桥镇、祝兴乡、马江乡、上马乡,合并包括原上马乡的丛山、杨家冲、羊角井、莲鹤观、十里村、两塘、群强、胜利、双合铺、走马、中华11个村建立大忠桥镇;撤销原三口塘乡,合并包括原上马乡的同庆、古木、两江、马嘶、上马、上木、金凤、堡头、陡桥、满明、农科11个村,建立三口塘镇;撤销原肖家村镇、太平乡、汪家乡,合并建立肖家村镇;撤销原八宝镇、百里乡,合并建立八宝镇;撤销原白水镇、石坝乡、三江乡、木梓圩乡、七里坪乡,合并建立白水镇;撤销原黄泥塘镇、唐家岭乡,合并建立黄泥塘镇;撤销原河埠塘乡、石梓塘乡、合并建立进宝塘镇;撤销原潘市镇、下七渡乡、马鞍岭乡、石洞源乡、松林乡,合并建立潘市镇;撤销原梅溪乡、楼梯乡,合并建立梅溪镇;撤销原羊角塘镇、铜银乡、平安乡、城山乡、兰桥乡,合并建立羊角塘镇;撤销原下马渡镇、云盘甸乡、大桥湾乡、睦关头乡,合并建立下马渡镇;撤销原七里桥乡、文家冲乡、白竹塘乡,合并建立七里桥镇;撤销原大村甸镇、新铺子乡、何公庙乡,合并建立大村甸镇;撤销原黎家坪镇、张公坪乡、九龙寺乡、横江桥乡,合并建立黎家坪镇;撤销原文富市乡、白茅滩乡,合并建立文富市镇;撤销原文明铺镇、狭江乡、高码头乡,合并建立文明铺镇;撤销原龚家坪乡、大坪铺乡、窑头铺乡,合并建立龚家坪镇。共调整为20个乡镇,祁阳县共辖27个乡镇(含金洞林场代管的6乡1镇)。
1997年1月,全县各镇共下设73个办事处。2003年5月增设八宝镇火田办事处。至2003年底,祁阳县共辖21个镇,6个乡,74个办事处,959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村委会908个,居委会51个。
2005年7月,全县撤销办事处。祁阳县辖21镇6乡。
2006年5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准,设立“永州市金洞管理区”,保留“金洞林场”牌子。
2008年6月,设内下乡。
2010年11月,撤销金洞管理区万宝山工区,成立万宝山乡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撤销浯溪镇,成立浯溪、龙山、长虹3个街道办事处。
2012年末,祁阳县辖观音滩、茅竹、三口塘、大忠桥、肖家村、八宝、白水、进宝塘、黄泥塘、潘市、梅溪、羊角塘、下马渡、七里桥、大村甸、黎家坪、文富市、文明铺、龚家坪、金洞等20个镇,龙山、浯溪、长虹等3个街道办事处,内下、小金洞、晒北滩、凤凰、白果乡、石鼓源、上司源、万宝山等8个乡,共31个乡级政区。
2013年3月,撤销大江林场、挂榜山林场,设立大江乡、挂榜山乡。
2014年末,祁阳县辖观音滩、茅竹、三口塘、大忠桥、肖家村、八宝、白水、进宝塘、黄泥塘、潘市、梅溪、羊角塘、下马渡、七里桥、大村甸、黎家坪、文富市、文明铺、龚家坪、金洞等20个镇,龙山、浯溪、长虹等3个街道办事处,内下、小金洞、晒北滩、凤凰、白果乡、石鼓源、上司源、万宝山、大江、挂榜山10个乡,共33个乡级政区。共878个村,82个社区(居委会),下设8565个村民小组,470个居民小组。
2015年11月,撤销大江乡,将大江乡的澎家湾、塘岭、大院、黄沙、白竹、青石、百岭、唐家冲、赵家棚、龙凼10个建制村划入肖家村镇,设立肖家镇;将大江乡的九渡、瓦屋2个建制村并入大忠桥镇。
撤销内下乡,将内下乡与八宝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八宝镇。
撤销挂榜山乡,将挂榜山乡与七里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七里桥镇。
将白果市乡与凤凰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凤凰乡。
将上司源乡与石鼓源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石鼓源乡。
将万宝山乡、小金洞乡与金洞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金洞镇。
2015年底,祁阳县辖凤凰、石鼓源、晒北滩瑶族3个乡;观音滩、茅竹、三口塘、大忠桥、肖家、八宝、白水、进宝塘、黄泥塘、潘市、梅溪、羊角塘、下马渡、七里桥、大村甸、黎家坪、文富市、文明铺、龚家坪、金洞20个镇,龙山、浯溪、长虹等3个街道。共878个村,82个社区。
2016年,全县进行合村调整改革。至年底,祁阳县共辖3个乡,20个镇,3个街道,82个社区,523个建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