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玲镇脱贫攻坚完胜收官】2020年,什玲镇以党建引领,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积极推进“党员+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模式,不断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村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织实施6个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全镇113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为贫困户脱贫夯实基础,取得脱贫攻坚完胜收官。全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30户4380人,已脱贫1130户4380人,未脱贫0户0人,贫困发生率为0%。(1)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年初,保亭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什玲镇年度减贫计划任务3户12人。经一系列精准帮扶,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至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2)进一步巩固提升出列贫困村脱贫成效。什玲镇有贫困村7个,截至2018年,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以来,全镇继续投入987.76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贫困村交通、水利、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投入2480.18万元实施贫困村产业、就业“两个一”工程,稳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3元,比上年增长9%。(3)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克服疫情灾情对脱贫攻坚影响。一是实施务工专项行动,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通过调查摸底、举办招聘会、奖励激励、重点项目吸纳、“点对点”服务保障等举措,组织有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截至2020年底,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人数1834人,同比增长17.9%。同时,加强对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扩宽就业渠道。2020年共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121个。落实就业扶贫各项补贴政策,提升就业务工积极性。什玲镇外出务工总人数1834人,符合条件申请务工奖补第一批1053人,金额143.3万元,第二批外出务工奖补1015人,金额81.85万元。第一批疫情期间外出务工交通生活补助人数76人,金额3.4万元,第二批疫情期间外出务工交通生活补助人数937人,金额102.68万元。二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扩宽扶贫产品销路。强化扶贫产品认定工作,确保扶贫产品应认定的尽认定。目前,已认定扶贫产品商家8家共32种扶贫产品。以爱心扶贫网、直播带货、“832”销售平台等线上方式,以及爱心扶贫大集市、“你种养 我分享”专项活动、“乡村旅游后备厢工程”、O2O线下体验店等为线下载体,形成线上线下高效顺畅的销售平台,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今年以来,累计销售扶贫产品134万元,其中线上消费28.356万元,线下消费105.6440万元,受惠贫困群众超735户次。三是加快推进扶贫领域特种养殖产业转产转型。根据《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工作方案》,我镇涉及特种养殖产业 4家。特种养殖禁食野生动物均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处置。截至9月底,已将4家特种养殖禁食野生动物处置资金53.27万元全部发放到位。目前,2家特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已完成转产转型,其中1家签订新合作协议并完成资金支出,1家将处置资金投入发展该企业、合作社其他产业项目。(4)强化“三保障”(保障有房住,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政策落实,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一是持续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提升教育扶贫质量。2020年春季发放教育特惠性补助14.54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85名,低保特困供养家庭学生6名。2020年秋季截至11月20日,发放教育特惠性补助220.55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869名,低保特困供养家庭学生11名;为贫困家庭就读中高职技术教育学生29名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补助5.075万元,实现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管理”政策。按照“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县教育局-学校-老师”“两条线”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身体正常的适龄儿童全上学,确保残疾、重病、大病等学生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对2名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儿童安排了送教上门。二是持续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提升健康扶贫质量。组织开展排查工作,共排查出专项救治大病患者134人,按“三个一批”进行管理和救治,建立了大病、慢性病巡诊机制。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全镇有慢性病患者共334人,其中四种特殊慢病患者251人,均按季度进行随访。截至8月20日,贫困人口住院报销303.68万元,受益人数492人次;门诊报销17.3万元,受益人数222人次。通过“五道防线”(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贫兜底)保障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达80%。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1130户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续签单更换为新版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将贫困群众新增家庭成员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确保应签尽签。三是持续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提升住房安全水平。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工作。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130户的住房安全进行鉴定,统一悬挂住房安全标识牌,鉴定率100%。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工作。2020年投入12万元,对动态增加的四类人员共2户进行危房改造。强化危改房质量跟踪摸排,切实抓好危改房修缮维护工作。四是持续实施饮水提升工程,保障饮水安全。扎实做好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截至2020年底,81个村小组均已符合饮水安全标准。加强饮水工程维护管理。在由各村委会自行组织村小组清洗消毒水塔(池)的基础上,结合县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对全镇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塔(池)进行清洗消毒,实现村小组饮水安全设施消毒维护全覆盖。五是持续落实综合保障政策,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截至2020年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双重身份人员95户228人,12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农村低保金7.77万元;为纳入特困供养予以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32人每月发放特困供养金4864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57人办理临时救助发放9.03万元。落实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全年投入55.88万元为16~60周岁贫困人口2794人代缴社会保险;投入11.94万元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贫困人口621人发放基础养老金。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年内为重度残疾人114人发放护理补贴46620元;为困难残疾人142次发放生活补贴11360元。(5)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强化监测帮扶,防止返贫致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出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对20户边缘户安排17名帮扶联系人,全面摸清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精准帮扶,防止致贫返贫。二是持续开展“智志双扶”,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依托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农民培训班、农民讲堂等平台,加强贫困群众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技能。今年以来,共组织贫困户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学习44期次;累计举办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班39期,共培训贫困劳动力2001人次。三是继续抓好生态扶贫,提升生态扶贫效益。为3757户14908人农村户籍人口发放森林生态效益直补,惠及全县农业户籍贫困人口。(6)充分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坚持资金规范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3152.72万元,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就业务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坚持“财政部门一周一通报”,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跟踪审计考核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绩效等情况,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准、用好、用出成效。二是加强统筹谋划,完善项目库建设。严格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审定、省级备案”的流程,将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等项目纳入项目库,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库建设工作。截至11月10日,全镇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调整后入库项目共有35宗。(6)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抓组织建设,让战斗堡垒“强”起来。选派12名农村经验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县直机关单位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力。二是抓学习培训,把能力“提”起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党员“双带”能力。2020年,先后选送6名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和优秀农村青年参加大专学历教育,逐步改善村级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综合履职能力。三是抓“三信三爱”(信党信法信组织,爱村爱民爱亲人),促党群关系“亲”起来。继续实施“党员+贫困户”等帮扶模式,通过设岗定责调动农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为农村党员参与村庄治理提供载体和平台。截至2020年底,54名农村党员积极发扬“爱村爱邻爱亲人”精神与贫困户主动联系对接,带动164户贫困户脱贫。(7)狠抓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围绕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反馈问题以及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按照有整改目标、有整改措施、有责任单位、有责任人和有整改期限的“五有”要求,对标对表制定整改方案和台帐,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层层压实整改责任,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在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中,保亭县共查摆出6类12个问题,对标制定了927条整改措施,已完成整改问题12个,整改进度100%。在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及普查发现问题整改中,共查摆5类1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问题14个,整改进度100%。(8)落实两项制度衔接。截至2020年底,全镇农村低保双重身份共有97户228人,其中贫困户纳入低保户共有54户129人,低保纳入贫困户有43户99人。
2020 年8 月6 日,保亭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县司法局、各镇政府启动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图为司法局律师在什玲镇宣传 (保亭县委政法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