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县创新“四好乡村”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2020年11月12日)
近年来,松桃县以强化基层堡垒、项目管理、乡风治理、服务引导“四个强化”为抓手,探索创新组建强劲好乡村、产业兴盛好乡村、邻里和谐好乡村、绿色宜居好乡村“四好乡村”,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发展能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8 月,松桃苗族自治县被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评为“2020 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一、强化基层堡垒,打造组织强劲好乡村
一是村级“头雁 工程”带动。实行以 45 周岁左右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梯次结构,实施村党支部书记背景联审和备案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实施“五个一批”计划,计划选聘 300 名以上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确保全县 496 个村(社区)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目前,省市县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共计选派 288 名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工作。二是村级基层网络治理。把村(社区)划分为片区、小组、住户三个管理层级,建立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小组长、党员,帮扶干部四级网络体系,把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纳入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党小组长的领导机制,以村支“两委”成员、驻村干部、村警、小组长、党员以及帮扶干部为骨干,建立服务团队定期走访网格,成员普访住户家庭,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目前,全县 496 个村(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三是六星党员评比管理。围绕三会一课、政策宣传、帮孤助残、调解纠纷等18 个方面的内容,列出 7 项负面清单,制定六星党员评比制度,由乡镇(街道)党委联系指导,村(社区)党支部组织每半年开展“党员争六星·当先锋”评选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在全县“党员争六星·当先锋”评选活动中,50 余名党员被评为六星党员。
二、强化项目管理,打造产业兴盛好乡村
一是建立产业党建联盟。实行坝区、坡地大党建模式,以乡镇(街道)组建、产业覆盖村联建模式,选派懂产业、有经验的副科级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任片区党组织书记,产业覆盖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下设产业链党小组,村支“两委”为组长,实现产业全过程职责化管理。目前,全县成立坝区党支部 56 个、产业党小组 200 余个。二是选派专家下乡帮扶。根据全县产业发展情况,由县委统筹管理,成立十二个重点产业服务专班,选派 218 名科技专家挂牌分类指导村级产业发展,重点开展技能培训、产业选择、跟踪指导等一系列一对一服务。将科技专家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与挂牌产业挂钩,不断激发科技专家干事激情。截至今年 8 月,全县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等八大产业,实现产值 47.08 亿元。三是创新“村社合一”合作。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同步完善产业“双十”分配机制,即从产业利润分红中拿出 10%作为村干部激励,对产业发展突出的村提高其村干部 10%绩效奖金,实现兼职向专职转变,提高劳动报酬,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持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同时配套成立农村劳务合作社,实现村民流转土地得股金、就近劳作得薪金、承包管护挣现金,不断提升农村产业带富能力。全县496 个村(社区)累计发放村民到产业地劳作费用 6000 万余元。
三、强化乡风治理,打造邻里和谐好乡村
一是建立村民公约红黑榜。由村(社区)党组织结合《村规民约》内容,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分类整理村民理事会公开议定条款,将卫生整洁、勤劳致富等十五项总结提炼成“红榜”,将“懒靠等要”、不孝敬老人等十五项归纳整理成“黑榜”,并采取广播、小卡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对“上榜群众”采取不定期通报,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二是成立道德评议团。由村民理事会集中组织,号召群众公推的“为人正直、威信较高、说理能力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成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团,围绕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友善、讲究卫生、移风易俗等十个项目开展评议,对评出的典型模范通过“广播、公示栏”等形式进行表扬,对评出的不道德行为,由评议团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批评教育和帮教,引导村民践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2020年,全县成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团 500 余个。三是推行“八员村警”制。采用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乡镇(街道)派出所负责的形式,组织村警、辅警,开展当好情报信息收集员、法律政策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便民利民服务员、社会治安管理员、急难险重求助员、交通消防协管员、禁毒禁赌宣传员“八员”提升培训,划分村级日常任务职责,制定八大任务清单,引导村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目前,全县已培训“八员村警”496 名。
四、强化服务引导,打造绿色宜居好乡村
一是乡风文明积分制。围绕爱护环境、移风易俗等方面,结合六星党员、村民公约三十项红黑榜、道德评议团十项评议事项,制定乡风文明积分兑换细则和分值制度。按照“乡镇(街道)统筹一点、帮扶单位下拨一点、村公职人员出资一点、春晖行动筹集一点、集体经济匹配一点”的方式,建立乡风文明积分基金,每年末开展积分实物兑换和评优评先活动,引导村民爱护环境、提升品德,共建美丽农村。今年 5 月,乡风文明积分制在全县两大城区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正式运行。二是村级服务清单制。组织各乡镇(街道)针对低保申请、住房保险、养老保险参保,助学金申请等直接涉及村民生产生活的50余项服务事项进行梳理,编制“民事一本通”服务清单,绘制民生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明确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公开服务事项办理人员联系方式,发放到村民家中,着力优化群众办事服务。目前,发放“民事一本通”服务清单 50000 余份。三是民事互帮制。组织村支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党员成立民事帮忙队,开展修路架桥、房屋拆迁等集体帮工,红白事积极帮理,填表申请、招工找活主动帮办,助老、助幼、助残、助病救济帮扶“四帮行动”。截至目前,实现全县村(社区)民事帮忙队全覆盖。2020年,全县累计开展“四帮行动”20000 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