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松桃、江口、印江三县交界处,东西宽21千米,南北长27千米,总面积419平方千米,地处东经108°45′55″—108°48′30″、北纬27°49′50″—28°1′30″。保护区处于中国大陆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结合部,整个区域出露地层在10亿—14亿年之间。保护区内植物种类277科795属1955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4属19种,占全国种类数的9.5%;种子植物144科460属115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4.6%;苔藓类50科127属24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1.1%;蕨类38科85属183种,占全国种类的7%;大型真菌45科123属372种,占全国真菌数的4.7%。保护区内乔木林地面积323平方千米,灌木林地面积13平方千米,疏林地面积26平方千米,荒山荒地面积3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80.2%。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004种和4个亚类。其中兽类8目23科69种,鸟类6目39科191种和4个亚类,两栖爬行类8目24科70属75种,昆虫600种,陆栖寡毛类21种,鱼类4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梵净山冷杉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钟萼木、连香树等10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穗花杉、厚朴等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15种。1978年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列入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同时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保护网”成员。2018年7月,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梵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