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县脱贫攻坚综述
2020年,陵水县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全力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决落实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现行标准下,陵水县10482户427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零。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6元,比2019年增长8.72%。自2015年的9843元以来,年均递增9.5%。农民群众可持续增收能力明显增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高认识,坚定不移扛起责任担当
不断深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层层压实政治责任,推动全县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上来。
强化政治站位带头落实责任
2020年,陵水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先后召开36次会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研究解决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产业扶贫、务工等问题。严格落实“三级书记”遍访任务,县委书记累计遍访贫困村68次,乡镇书记和村书记完成遍访10482户贫困户,累计解决问题6384条,确保问题“清零”。
构建作战体系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陵水县不断优化调整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体系,调整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并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下设16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强化指挥部阵地建设。建立完善“县包乡镇、乡镇包村”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成立11支脱贫攻坚大队、108支脱贫攻坚中队、713支脱贫攻坚小队,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先后遴选出343名优秀干部到11个乡镇、107个行政村驻村帮扶,整合驻村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工作队,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落实。
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干部活力 2020年,陵水县加强帮扶干部培训力度,共组织培训47次,实现帮扶干部全覆盖。给予驻村干部经费补贴保障,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均有专门的工作经费,在全省率先给驻村工作队发放1.5万元生活保障经费,为所有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发挥正向激励作用,2020年优先提拔脱贫攻坚干部16人,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干部27人。涌现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得主黄丽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陈飘;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姚佩君等优秀典型,大大激励了全县广大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
抓好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
2020年,陵水县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抓工作、上台阶的契机和动力。省县两级自查发现问题7类47个,国家脱贫攻坚督察反馈问题5类19个,针对上述66个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强化责任,做好精准帮扶文章
2020年陵水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坚决防范返贫致贫。
强化数据管理
2020年,陵水县相继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及数据清洗核实工作。全县全年无新增识别贫困户、无新增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内人口自然新增415人,自然减少651人。
关注监测人群
2020年,陵水县通过自我发展生产及落实综合保障、就业务工、产业帮扶等措施,边缘户中已解除风险点取消监测360户1306人,监测户中已解除风险点136户568人。
巩固脱贫成果
2020年,陵水县坚决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对40个出列的贫困村驻村帮扶总体稳定,落实结对帮扶干部3397人,实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按照贫困户2700元/户的标准,安排帮扶工作经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购买防贫综合险,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精准施策,保障政策全面覆盖
对照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和标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抓好保障,巩固民生需求
饮水安全方面,针对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供水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共出具报告112份,检测结果全部达标。住房安全保障方面,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156户已全部竣工并全部入住。教育保障方面,2020年度共发放教育资助金约2170.18万元,惠及1.68万人次;2020年春秋季雨露计划发放407.9万元,惠及2331人次,全县无贫困户因贫失学辍学。健康扶贫方面,2020年陵水县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均达到90%。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87家村卫生室均配备了阴凉柜、基本药品、急用药。完善奖励机制,基层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平均增加400~800元,切实提高医务者下基层的积极性。
抓好产业,走宽致富之路
2020年,陵水县坚持从县级层面精准谋划产业项目,出台《陵水黎族自治县2020年扶贫产业项目实施计划》,投入资金规模1.6亿元,抓好产业扶贫。全年共入库产业项目59个,已安排资金9828.8万元,完成支出9398.24万元,资金支出进度为95.6%,实施产业分红累计受益1891户798.2万元。积极探索“两跳一规范”产业发展模式,跳出地域限制,整合资金、抱团发展,将全县9987户40817名贫困人口以“飞地”模式纳入水产南繁种苗养殖项目,项目保证每年8%的收益回报率,贫困户通过培训学习养殖技术,投工投劳参与项目经营管理,实现“差异化”分红;跳出传统农业,结合“三块地”改革,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做实公共服务业,建设英州镇田仔村、光坡镇港坡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两个产业项目,惠及贫困户2228户9744人。本号镇创新性引进第三方辅导中心规范扶贫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现场表扬,做法入选《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脱贫攻坚案例选》、中组部学习强国优秀案例、脱贫攻坚网络学习课程案例。此外,陵水县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实施产业奖励扶持政策,通过种养产业自救补助、产业奖补等政策共计发放465.77万元奖补资金,惠及4673户次,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继续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助力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重要抓手,2020年来新增贷款989户1034笔,共计金额为1608.35万元,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抓好就业,端稳增收饭碗
2020年,陵水县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就业:
搭建就业扶贫招聘平台。全县举办就业扶贫招聘活动11场,累计有293家企业提供岗位8430个。
开展就业扶贫职业培训。结合企业用工和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开办就业培训班169个,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05万多人次。 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建成就业扶贫车间(基地)1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5人。2020年新开发扶贫公益岗位249个,全县共有扶贫公益岗位1929个,有效地拓宽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渠道。
用足用好就业奖补政策。累计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及培训伙食交通补助3161.63万元,惠及19632人次,极大提高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抓好项目,规范资金使用
2020年,陵水县积极建立完善扶贫项目库。在库扶贫项目共有138个,资金规模5.23亿元,项目开工率100%。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共2.6亿元,截至年底,已支出2.58亿元,资金支出率98.02%,达到海南省财政厅支出要求。
抓好防控,克服疫情影响
2020年疫情期间,陵水县开设1992个临时公益岗,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就近务工问题。开展劳务输出、线上线下就业扶贫对接活动50次,共推荐927名贫困劳动力到企业、扶贫车间(基地)务工,其中陵水县跨区域点对点输送136名贫困劳动力赴深圳比亚迪公司务工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报道。做好扩种增养工作,巩固和推广露天“菜篮子”示范基地,4869户贫困户19476人从中受益。对生猪引进繁育、育肥出栏等予以补贴,投入2000万元新建、改造养殖场5个,带动贫困户1715户6720人稳定增收。抓好扶贫领域特种养殖产业转产转型工作,对全县饲养的豪猪、竹鼠等野生动物全部进行妥善清理处置,补偿金额432.4万元。开展消费扶贫促增收,当年全县扶贫产品销售金额约0.93亿元,受益贫困户约1.2万户次3.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85%。实施兜底保障防返贫,实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共救助贫困户883户3350人,救助金额127.7万元。继续抓好两项制度衔接工作,2020年以来,脱贫户新增纳入低保、特困户共313户723人。
志智双扶,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陵水县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户不等不靠自主勤劳致富的观念。开展扶志扶智“六治”活动,举办“扶贫先扶志 启志树新风”贫困户能力提升集训营,有序组织集中和自主观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40期,贫困户劳动力平均参学率95%,陵水县有3个典型故事入选《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案例。精心组织贫困户大比武活动,让贫困户主动上台讲述脱贫故事,展示脱贫成果;开展“创业脱贫致富之星”活动,共评选出30名“致富之星”;通过道德“红黑榜”红榜表彰111人、黑榜曝光40人,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虽然陵水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陵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但仍然存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业小弱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待加强等问题。下一步,陵水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并以此次第三方评估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补齐短板弱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陵水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