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陵水县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济实力有新飞跃
经济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36.1亿元增长到195.52亿元,年均增长5.0%,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了0.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二五”期末(2015年底,下同)的33.2∶20.8∶46.0调整为26.5∶15.7∶57.8,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全县确定的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占比达到78%,六大产业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此外,农业现代化成效显著,全县累计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基地5个,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590家。农业发展品牌化逐步深入,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累计达到252个。互联网信息业蓬勃发展,2020年信息互联网入库企业68家,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26.5亿元,同比增长26%。全县累计建成103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网商总数达到3269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湾猴岛景区获批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分界洲岛景区获批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海南省星级美丽乡村和椰级乡村旅游点11个,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长。产业平台建设厚植发展优势,陵水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挂牌省重点园区,陵水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陵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等加速建设,中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北斗导航应用、南繁育制种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比“十二五”期末提高了30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了100%。
改革创新有新突破
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完成行政管理体制阶段性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将本级部分或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入行政审批局,由行政审批局依法履行审批职责,审批通过后加盖行政审批局印章,不再盖原行业主管部门印章,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改革成为全省标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先后整合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资规局、县行政审批局。建立四级政务服务“一张审批网”,取消66项审批事项、875项申报材料和68项证明材料,全县行政审批办件提前办结率提高近60%,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优化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和程序,全面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实行简易注销,企业退出市场机制更加便捷灵活。改革创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全县累计注册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2042户,注册资本1894.81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8%。全县“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启动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的国企改革,先后成立陵水县文旅投资有限公司、陵水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垦设“居”改革工作、全县公车改革工作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工作。
城乡发展有新面貌
2020年,陵水县中心大道二期、文黎景观大道顺利通车,全县路网通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道、省道为主线、县道、乡道、村道为脉络、覆盖全县域的公路交通网络。“光网”建设步伐加快,实现全县585个自然村光纤网络全覆盖,成为海南省第一个自然村光网村村通的市县。重点公共场所实现WiFi全覆盖。建成5G基站135个,全省首个基于“5G+海洋牧场”的示范项目试运行。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实施,全县有3个村被评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4个村被评为“海南省三星级美丽乡村”。本号镇大里小妹村、什坡村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光坡镇米埇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提蒙乡曾山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清水湾国际游艇小镇获批纳入全省百个特色小镇。
社会建设有新成效
全面完成“三年脱贫、两年巩固”的进度目标,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吃不愁、穿不愁,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和“发展十大脱贫产业”脱贫攻坚任务,全县建档立卡人口10482户42760人已全部实现脱贫,40个贫困村均已脱贫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零。2020年,陵水县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到分别增长到33602元和15406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7.9%和9.4%,实现较快增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完成就业技能培训3.1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75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5.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3%。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全省率先实现60岁以上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2020年,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5.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8%。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4000余套。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2017年底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初中入学考试综合指数排名提升了8个位次。构建形成了“三医”联动综合改革机制,3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0家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持续提高精神文化服务水平,举办各类国际国内赛事、论坛和重大节庆活动80余场,举办五届城市推介会,陵水城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有新改善
“生态立县”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制订了《陵水县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陵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2016—2025)》《陵水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等。完成全县所有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全县113家餐饮企业油烟处理设施全覆盖。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一河一策”(方案围绕问题、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列出清单,建立“一河一档”信息)覆盖全县主要河流。全县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总体完成8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51.7%。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办理交办案件94宗,办结87宗,共责令企业和个人整改100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宗。累计拆除各类海洋养殖鱼排900余户,完成退塘还林还湿面积9500亩,有效引导渔民转产就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投入使用新能源纯电动出租车100辆,安装公共充电桩150个。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自然村(连队)生活垃圾收运率达100%,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均完成上级年度下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