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治推进】2020年,陵水县政法委积极推进社会综治。
政治安全和维护稳定两手抓。努力消除风险隐患。共排查掌握46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风险隐患,已化解22个,正在化解24个;列管重点人员31人;第三方稳评机构累计备案22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累计备案项目23项。
深化反邪教斗争。2020年,共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场次,制作宣传广告牌10余个,发放宣传折页5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60余条,悬挂横幅18条,循环播放各类宣传片100余次。
强化社会面管控。优化社会面巡防模式,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2020年,全县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的刑事类警情和治安类警情同比呈下降趋势,社会治安形势整体向好;开展“控发案、多破案”百日攻坚行动,着重加强对公共停车场、废品收购站等重点场所、部位管控;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做好民爆物品监管,督促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严格落实寄递、物流企业“开箱验视、实名寄递、X光安检”3个100%制度,严防违禁物品通过寄递物流渠道流通。
抓好舆情引导与信息安全。积极开展“平安陵水百日宣传”“平安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及时推送陵水县开展平安建设的进展情况及相关政策解读、工作成效、实时动态、公益宣传片等。2020年,共刊发相关平安宣传稿件208篇(省级以上媒体105篇、县域媒体推送103篇),播出《拒绝毒品诱惑》《扫黑除恶》《交通安全》等5个公益广告930条次563.96 分钟;组织网警、网信等职能部门严格落实网上24小时巡查机制,未发现涉平安建设重特大的负面网络舆情事件;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执法检查,对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3家单位发送了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完成了整改工作。
扫黑除恶。黑:指黑势力,即“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通常具备以下4个特征: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以“黑”护商,以“商”养黑);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庇护或者纵容(保护伞),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内或者行业内(行霸、村霸、区霸),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恶劣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以及百姓生活。恶:即恶势力,指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在一定区域内或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影响的犯罪组织。同时具备以下4个特征: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人数较多(3人以上),有相对明确的组织者或首要分子,骨干成员基本固定;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5起以上)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有组织地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组织容留妇女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暴力性;严重扰乱一定区域或行业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一般无合法经济来源,经济实力较弱,没有大的经济实体,保护伞和关系网不明确,或层次较低。扫黑除恶:既要查办黑恶势力犯罪,又要追查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还要倒查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专项斗争收官战。截至2020年12月31日,累计侦破涉黑恶案件128起,侦办涉黑恶团伙21个,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99名,追逃43人,对涉黑涉恶案件提起公诉28件130人,审结21件108人,处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42件54人,清理不合格村(社区)“两委”干部16人。
严厉打击整治私彩违法犯罪。2020年,查处涉及“私彩”的治安案件91起,查处违法行为人99人;破获刑事3起,抓获“私彩”违法犯罪人员4人;共收缴追缴涉案资金1.6万余元;共组织宣教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横幅200余条。
持续加强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严管工程”建设。2020年,陵水县政法委投入了约60万元的经费用于规范化建设陵水县各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在椰林镇、提蒙乡打造了2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示范点;将禁毒专干390余万元薪酬待遇纳入财政保障,并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和考核管理,在保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职工作队伍稳定性的同时,不断提升其业务工作的规范性和能力水平。2020年,陵水县配备了59名禁毒专干,禁毒专干及公安机关对吸毒人员出所衔接管控实现100%无缝对接;联合农业、司法、就业等部门在椰林镇打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示范基地,着重做好对生活困难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帮扶救助工作。2020年,全县实现就业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共有635人,就业率达72.7%;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基本信息、尿检记录、帮教计划、访谈记录等信息已基本录入到海南省社戒社康人员精准智能服务管控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管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2020年,全县共开展各类禁毒“严管”工程宣传教育活动50余场次,发放各种禁毒宣传教育资料10万余份。
建设综治中心、社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新机制。综治中心方面:目前,已建设成以“县综治中心”为总指挥部,以“11个乡镇综治中心、118个村(居)综治中心”为分支管理机构的全县综治中心组织架构体系;建成了“四室三中心一馆”(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社管平台办公室、群众接待室、信息指挥中心、96299综治便民服务热线中心、公共信息服务中心、智慧体验馆);按照中央“9+X”模块要求完成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建立了9大模块、23个子系统,并实现与省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对接。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全县按照每个网格100~150户、人口500~1000人为宜,共划分502个网格,现配备522名网格员(其中男性349人,女性173人;大学本科7人,大专文化57人,高中文化141人,中专文化144人,初中文化173人;30岁以下106人,31~40岁233人,41~50岁135人,51岁以上48人),网格员每月生活补助1200元纳入财政预算,组建了136名网格志愿者的工作队伍,与网格员一道共同提升陵水县502个网格的服务管理质量;2020年,陵水县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通过走访巡查记录的民情日志累计651541条,内容涵盖矛盾纠纷调处、法制宣传、防风防汛、精准扶贫、疾病防治等,共调处矛盾纠纷4591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4501件、调处成功率98%。此外,经陵水县委编委同意,县社会管理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办公室正式更名为县社会管理信息化服务中心(加挂县网格化服务中心牌子),负责统筹推进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在“专职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矛盾纠纷双向排查机制和互通互报联动联调机制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村干部、调解法官等工作力量和乡贤五老、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枫桥司法e精灵诉调智能化平台,构建起“线下+线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及时发现、调解辖区内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着力通过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优化营商环境、和谐社会氛围;2020年,全县各级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15次,发现矛盾纠纷线索290件,预防纠纷120件;调处矛盾纠纷998件,调处成功968件,调解成功率达97%,履行925件,履行率95.5%,无因调解不及时或不当造成的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
自贸区(港)“一号工程”社管平台项目稳步推进。县级社管平台总体平台已实现了与省社管平台、乡镇和村(居)综治中心、网格员的数据互联互通;先后6次参加海南省社管平台组织的实战演练,成绩排名全省靠前;县社管平台一期项目与陵水县综治分平台、县综治中心共享软硬件设备设施,与县级应急管理分平台共用指挥大厅,并结合工作需要开发、配备了新的功能模块、设施设备,做到了充分利旧、资源共享、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县级环岛边海防立体管控分平台已完成“2·15专项行动”沿海视频监控点位的建设工作,正在计划建设一期前端港区、卡口视频监控点位。县级公安分平台目前已完成建设视频监控点位1525个,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100%,视频监控联网率100%,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完好率95%;高铁沿线80个点位视频监控已全部完成立杆和设备安装。县级应急管理分平台已建成应急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和实战指挥调度大数据平台,并完善配备了相关硬件设施、软件设备及应用系统;2020年,启动Ⅲ级响应2次、Ⅳ级响应4次,指挥转移群众1189人、工人1032人,向群众发布预警短信674143条,有效防御强降雨5次、防范台风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