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紧紧围绕“五个体系”建设,搭“五桥”建“五家”,共创“四安家园”,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品牌建设,着力服务好全县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团山社区安置点打造“1236”青年文明号服务专列品牌。通过建立“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聘请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老师,采取“固定+流动”“苗语+汉语”授课模式,每周开课2期,向搬迁群众宣传政策、解读政策,2020年新建2所省级“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聘请教师20余人,开展教学90余期,培训群众共计3000余人次;以团山、育才社区安置点为示范点,建立4个“四点半课堂”服务搬迁群众子女,开设了苗歌、手工、书法、舞蹈等兴趣课;选派1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并在暑假期间招募了23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工作,开展暑假“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课379期,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为安置点图书室募集图书6000余册,募集各种物资折合资金10余万元;整合“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习酒我的大学”和春晖助学金等助学项目资助安置点贫困学生225人,建立春晖爱心超市3个,引导搬迁群众“文明行为兑积分、文明积分换新风”,构建文明社区。开展“新市民·追梦桥”系列助学、“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20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等助学捐赠活动5次,开展大型扶贫助困慰问活动3次;争取各界援建六完小图书室一个,折合资金16.2万元;在七完小实施希望工程智慧教室一个,折合资金15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助学金141.7万元,争取社会捐赠资金177.8万元,资助学生380人,受益贫困人口2211人,受益贫困家庭737户;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阵地3个,舞蹈兴趣班教室1个,兴趣课堂1个,民族文化课堂1个等希望工程陪伴项目,共开课379期,累计时长981小时,服务青少年2万余人次。围绕“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总体部署,紧扣统筹社会力量聚力脱贫攻坚,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凝聚感召在外游子参加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投身脱贫攻坚,汇聚“同心战贫困·赤子报春晖”的强大合力。全县建立春晖社191个,礼聘春晖使者2512人,凝聚春晖社员4095人。2020年,共募集社会公益资金194.47万元,建立春晖扶贫产业园区1个,协调资金建成春晖文化广场1个;引导春晖使者积极为家乡建言献策,召开“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座谈会12场次;开展春晖助学等暖心活动32场次,资助贫困学子918余人,每人发放1000~5000元不等,累计发放助学金174.05万余元;为甘龙镇“7·8”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募集资金10万元;打造春晖使者决策建议“智囊团”、乡风文明“督导组”等特色队伍,协助开展乡村综合治理参与调解矛盾45件;将“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的春晖宗旨与全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建立松桃春晖行动驻贵阳联络处,汇聚在外游子65人,募集春晖资金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