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建设推进】至2021年,“海澄文定”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不断提高。海口市强化区域对外通道建设。美兰机场二期建设完成,谋划启动机场三期建设。加快推进新海港综合客运枢纽和“海澄文定”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构建“海澄文定”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江东大道、海秀快速路二期、绕城高速二期建成通车。海南环岛高铁海口至澄迈市域列车开通运行。加快推进火山口绿色长廊改造拓宽项目,谋划南海大道快速化改造、海口羊山大道至定海大桥公路等项目。
加快规划衔接,区域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配合省发改委完成《海澄文一体化发展规划》编修工作。在开展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时,统筹考虑“海澄文定”区域规划衔接,开展“海澄文”(空间)一体化战略专题研究,形成规划成果。开展《海口市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海口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层面统筹“海澄文定”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设。
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区域发展不断深化。加大辐射“海澄文定”全区域的基本公共投入,4市县居民医疗和社保共享进一步深化,确保在海口务工的文昌、澄迈、定安等地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海口市委、市政府投入16.3亿元推进32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白驹学校椰海分校、教育幼儿园改扩建、北师大初中部(二标段)、面前坡学校、面前坡幼儿园和城西小学新建综合楼6个续建项目建设,新增9983个公办优质学位,海口市中小学生应急演练基地、龙华区特校、琼山区特校按计划完工。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有新进展,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中学部)项目签约落地并启动建设,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建成招生。优质中小学校有新成员,海口中学通过“省一级甲等学校”评估认定。美苑小学、龙泉中心小学通过“省级规范学校”评估认定。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投资10亿元级的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秀英院区)10月30日开业,海南成美国际医院即将开业,中国(海口)国际生命科学城项目进行用地选址,海口市国际中医中心项目有序推进。开展就业创业合作,依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招聘服务活动,全方位、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岗就业。加强警务协作。2月,琼北片区特巡警“红蓝对抗”演练在海口特警支队营区举行;4月,琼北片区特巡警队伍在海口开展应急处突合成演练。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跨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实施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联防联控,4月与澄迈县签订《南渡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海口—澄迈)》,共同推进南渡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工作,做好南渡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促进南渡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跨区域水体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推进迈湾水利枢纽配套灌区工程,开展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海口配套供水工程前期课题研究工作。推进环境生态修复,加快推进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园区建设,产业合作有所突破。通过共建园区、产业合作、飞地经济等形式,加强园区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江东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高新区、老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建设,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建设“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东翼核心江东新区,全面启动新区主干路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口综合保税区与老城经济开发区、生态软件园等产业园区抱团发展、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区域内资源合理配置;加大与老城经济开发区在临港工业、仓储物流等领域合作力度;加快推进马村港口岸对外开放水平,强化优势资源整合,与生态软件园共同推动软件外包等创新型服务贸易,更好地实现“区港产”融合,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化物流联动,放大海口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为周边区域物流配套和市场支持等提供服务支撑,扩大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业务,与澄迈金马物流园推动促进澄迈、海口及周边物流配送体系。建成综保区老城片区内2万吨冷链仓储物流中心,为澄迈祥泰海产品及澄迈品牌农产品(桥头地瓜、无核荔枝等)和澳牛、红酒等的进出口提供保税冷链仓储支撑。
(市发改委 张 宇 郝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