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实推进】2021年,秀英区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成立“双减”工作专班,扎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到实处。(1)加大对辖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宣讲力度,对确实有意进行“营转非”的校外培训机构,指导其按照海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方案》的流程办理“营转非”,总体上在12月中旬完成,已经办理“营转非”的有4家。向全区发出《致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封信》,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监督举报电话信箱,通过网格化管理、工商信息系统管理比对、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摸排,建立动态管理台帐。对全区206家校外培训机构、89家托管机构进行集体约谈。按时完成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数据录入、账户激活和待初审工作,全区103家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数据已完成录入工作,录入率100%。(2)严格执法,形成有效震慑力。对辖区内“证照不全”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查封。截至年底,开展专项联合执法15次,检查整治无证无照培训机构103家,其中依法取缔“黑培训机构”31家,执行政策自行停办40家,检查时处于关门状态27家,不属于查处范畴5家。(3)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情况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落实收费公示、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对各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梳理研判可能遇到的退费问题。(4)开展学科和非学科鉴定准备工作,年底前已收到9家校外培训机构的鉴定申请。(5)努力提高校内教学服务水平。组织全区2800余名中小学教师签署《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组织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督查检查,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要求,开设特色校本体育课程,安排班级值日、家务劳动、田园课程等实践类作业。康安学校、长滨小学等把应急逃生、游泳技能和不玩手机游戏融入课堂建设和课后服务。教育局牵头举办秀英区第一届学生游泳比赛、足球比赛、健康啦啦操等赛事,以赛促学。学校在全面落实“5+2”(每周5天,每天两小时课后服务)的基础上,提供N(N=时段扩展+学段延伸+内容拓展)种增值服务,并逐步从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教育延伸,从工作日向周末、寒暑假延伸。至年底,下午4∶30~6∶30的课后服务已实现全区19所中小学校(村完小、教学点纳入中心学校统计)全覆盖。海口十四中、康安学校、永兴中学等7所中学为有需求的中学生提供晚自习服务。2021年暑假期间,组织辖区4所学校、两所幼儿园和两个社区,为双职工家庭和有暑假托管需求家庭的孩子提供托管和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兴趣培养,切实增强群众的满足感和获得感。(6)构建“好课堂”,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在辖区中小学中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打造秀英“好课堂”。鼓励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改革,并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成果和特色精品课梳理出来,通过微课视频等形式呈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预习、复习和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提供服务,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助力“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提升秀英区教育教学质量。年底前已围绕文化课和素质课打造了精品课30节。(7)加强作业管理,提升“双减”成效。制订《海口市秀英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专项视导实施方案》,成立“作业管理专项视导”小组,由区研训中心组织力量,对区义务教育学校(不含乡村教学点)开展作业管理专项视导工作。先后组织省、市、区专家和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分别到市十四中、三十三小、丘浚学校、海秀中心小等学校开展作业管理专项视导。采用“听、查、访、导”等形式,分别对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视导,各视导组向所视导学校及时反馈,并形成书面视导报告,提出改进建议。(8)办好家长学校,家庭与学校共同落实“双减”。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家校联动、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秀英区家长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家长学校学员已由23600人增加到65500人,家长学校学员约占全区家长总量的97%,家长参学率达100%。
2021 年11 月5 日,秀英区教育局举办秀英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项培训暨“双减”工作推进会 (秀英区政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