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1949年11月17日,宁远和平解放,同月24日,成立宁远县人民政府;1955年4月,更名为宁远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3月,改设宁远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宁远县人民政府名称。
2021年,宁远县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取得“十四五”的“开门红”。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获全省发展粮食生产标兵县、茶油大县、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优秀县、首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五化民政建设先进县、法治政府创建示范县等一批省级以上荣誉,营商环境、财政管理和食品安全三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产业发展加快突破。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制造强县,持续做强实体经济。工业发展集聚壮大。抓紧抓实企业、产业和产业链,电气机械及智能终端、轻纺制鞋、高端储能(锂电)三大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开工制造业项目20个,聚锂美新能源、江博士鞋业二期等15家企业竣工投产;中基恒光等4个产业“园中园”建设顺利推进。新增入统规模工业企业10家,入选全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1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192.27亿元,增长19.4%。“五好园区”创建扎实有力,园区“放管服”改革被列为全市试点,闲置土地和空闲厂房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医疗、商贸、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成标准厂房20.7万平方米。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实施“六大强农”行动,5.8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顺利,粮食总产量33万吨。收购烤烟18.47万担,创5年来最高水平,稳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承办全省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新增蔬菜、柑橘、油茶规模种植基地10个,新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个。新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休闲农庄66家,创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九嶷山兔产业园建成投产,全产业链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旅游业提速升温。九嶷山舜帝陵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通过省级初评。全县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2.3%、23.7%,排全市第一。成功举办湘南三市六县八乡瑶族“盘王节”暨“坐歌堂”活动。全域旅游工作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作典型推介。金融、物流、电商等产业发展迅速,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303个,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2.2%、52.4%。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实施重点项目202个,完成投资134.17亿元。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拟过境宁远并设站的永清广高铁纳入国家专项规划,二广高速宁远互通(保安)至新田宋家湾公路建成通车,柏柑公路、二广高速宁远东互通至天堂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7千米、安防工程207千米,改造危桥12座。泠江河二期综合治理、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加快推进。新建5G基站202个。422个村(社区)实现光纤接入,4G网络覆盖率100%。城镇品质不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持续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进展顺利。西部工业新城、南部文化生态新城等片区开发如火如荼。湘妃大道、重华南路竣工通车,崇德路、重华北路加快建设。“两山一水一湖”工程启动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主支管网铺设52千米。供水能力提升、“气化宁远”、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建成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乡镇垃圾中转站。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54个,派出驻村工作队166个,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2038个,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县易地扶贫搬迁办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统筹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空心房”整治,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湾井镇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6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发展活力充分释放。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承办全省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现场会、全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首证首贷”发放仪式。财税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进入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200名。创新驱动成效明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增长13.9%。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新增省级“小巨人”企业1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1名、创新团队3个。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7%。成功创建高新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92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全部落地,1165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领照即开业、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渐成常态。培育形成“诚信为本、以和为贵,天下舜德、德行天下”的舜商文化品牌。发出全省首张“一业一照”营业执照,新增市场主体3832户,其中企业787家,增长10.6%。创新推行“1+N”企业服务模式,对25家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用地、用工、融资等要素保障有力,帮助园区企业招工6000人,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10.3亿元。
生态优势不断巩固。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湘江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河长制、林长制,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抓实“十年禁渔”,积极开展碳达峰行动,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实施重点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春季攻势”“冬季攻势”有力有效,餐饮油烟、秸秆露天禁烧、“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5%。着力整治泠江河曹家滩国控断面水质下降问题,泠江河综合治理初显成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湖“清四乱”不断巩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九嶷河入选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九疑山林场被评为全省“十佳”林场。加快绿色发展。完成造林3.16万亩,建成生态廊道4380亩、泠江河水岸绿化25千米、乡村公园绿地52处,森林覆盖率60.95%。落实“三线一单”管控制度,杜绝“两高”项目上马,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1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48.52亿元,占比84.5%。21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85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92人,就业工作在全省作典型推介。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60万元。社保基金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在省市推广。强化社会保障。实现兜底保障“应兜尽兜”、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特困供养“应供尽供”、补助标准“应提尽提”。新建水市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社会福利中心养老公寓,完成43个“儿童之家”示范创建。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扎实有力。大力提升教育质量。一中新校区、三中新校区、九小、十三小、芙蓉学校投入使用,新职业中专基本建成,改造公办幼儿园4所,城区“大班额”问题有效化解。“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扎实开展。高考本科上线2168人,增长41.6%。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三馆一中心”建设卓有成效,文化馆跻身国家“一级馆”。送文化下乡、农村文体设施配套、文遗保护、红色文化挖掘等工作成效突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在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中获6枚金牌,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妇女儿童医院、人民医院新城分院加快建设。卫生室“空白村”基本消除。县人民医院创“三级”医院通过省级初评,中医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医药、医保、医风“四医联动”持续推进,县乡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实现远程诊疗,基层就诊率62.9%,提升15个百分点。医保工作获评全省先进。
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筑牢抗疫防线。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从快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完成疫苗接种134.8万剂次,保持连续24个月无新增本土病例。稳步推进债务化解。出台“六条铁规”,强化政府债务风险源头管控,全面落实化债任务。加快平台公司整合转型,组建湖南舜源发展集团,实现AA主体信用评级,“八转”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推进平安宁远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八个一律”硬性措施,强化重要节点调度、重点领域防控、专项整治攻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森林防火工作在全省作典型推介。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获评全省先进。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永警利剑”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禁毒、防电诈“三项重点工作”。
政府治理整体加强。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要求,驰而不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意识不断强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汲取力量,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政治“三力”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政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监督问效扎实有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定期向县人大报告工作,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县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关于把营商环境打造成宁远核心竞争力的决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7件。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办理政协提案67件。强化审计依法监督,严格执行审计整改。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加大交办、催办、督办力度,确保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压茬推进。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有效提升。
(张 彭 颜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