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总体思路及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等自贸港具体建设要求,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及“一个中心、六大发展”的基本思路构想、省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以人民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主线,以江东新区发展为核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坚持创新发展、稳中求进、砥砺前行、埋头苦干的发展理念。以临空引领的“1+N”产业新格局破“瓶颈”,以全方位多领域智慧化保障强服务,以美兰创新复合型战略促发展,以四大乡村高质量发展特色行动抓进程,以“八大举措”保目标的思路,着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承载区的重要城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展示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到2025年初步建成“空港门户,活力城区”,实现新升级、新融合、新征程的美好新美兰。
第二节 战略定位
未来五年,美兰区将围绕“空港新城、核心商圈、卓越水岸、城市绿肺、生活枢纽、都市田园”24字描绘美好蓝图。“空港新城”:依托美兰机场航空枢纽,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辐射带动“大航服”“大金融”“大总部”“新消费”“新商展”等江东产业,打造国际化、智慧化、集约化的未来城市先锋。“核心商圈”:谋划布局美兰特色产业集聚区,汇聚“高精尖”资源,将大英山片区打造成为中央商务区、金融总部集聚区、国际贸易服务区。“卓越水岸”:优化提升南渡江两岸和东海岸产业和环境,布局公共服务、科技研发、高端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展示城市新面貌、新形象。“城市绿肺”:持续加强南渡江流域、东海岸沿线的生态保护,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水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与“产城乡人文”共融的“水上美兰”。“生活枢纽”:打造“宜居宜产宜行”的美好社区,营造最具本土特色“烟火气”街区,大力优化建设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全力建设“以人民美好幸福为中心”的新美兰。“都市田园”:以保护和保留乡村本土“原味”风貌,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承载乡愁记忆、饱含乡间情怀的乡村振兴样板区,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依托美兰美好蓝图及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美兰区“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为“四区一门户”。
空港门户:以“空港门户,活力城区”的新发展理念,以临空经济体系为引领深化全区经济社会改革,以美兰国际航空枢纽优势,以江东新区为核心,加快国内外资源要素流通,全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改革开放,扎实建设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全区助力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海南自贸港核心承载区的重要城区:推动制度集成创新,以营商环境转变、科技发展、要素流通等三大创新抓手,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制度集成系统,立足江东战略性新城区发展起点,转型美兰传统产业,承接新兴业态,打造深度开放、自由便利、平安法治的营商环境,打造对标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五大自贸港功能型平台”,支撑增强城市核心承载功能。
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核心城区:打造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多领域全方位配套的“服务保障网”,充分挖掘江东新区开放优势、临空引领产业优势、生态资源优势,紧抓海南自贸港政策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科技创新平台、特色开放经济体系、城乡一体化强化服务保障功能。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城区:建立生态经济共生共赢的发展模式。推动重点生态资源项目修复和保护开发,建设“生态CBD”“中央休闲区”(CRD)及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步进行生态产业开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及城市静脉产业,实现以江东生态“山水林田湖草”与“产城乡人文”生命共同体为引领共生共荣共建的大共生格局。
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充分利用美兰区域特色,发挥临空产业优势,采取“创新导入”“城乡共进”“改旧育新”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五大国际化现代化产业集群,促进全区产业现代化、智慧化、共享化发展,实现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加快创新引领进程。构筑“三大组团”格局,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全球旅游消费展示中心带动国际旅游消费商圈链式发展,提升城市智慧化品质,完善市政设施网络,以五大自贸港功能型平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功能,加快提升中心城区战略地位。
第三节 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全面深入改革开放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建立符合美兰实际的深度改革开放机制,实现海南自贸港自由化便利化的发展目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规划创新、服务创新、科教创新等多领域全方位突破发展。以制度创新引领,先行先试社区治理、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江东产业等领域,推动全区形成临空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国际开放型经济格局、现代乡村产业格局、配套服务保障格局、生态循环产业格局、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等六大创新格局,实现美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智慧服务、配套保障。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智慧化城市管理及乡村治理模式。另一方面,以新基建发展为突破口,实现江东社会服务管理和产业配套的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总的来说,通过配套服务体系、生态配套体系、智慧化社会治理平台等方面打造美兰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美兰在全海南自贸港服务保障中心地位,全面建设美兰服务保障中心城区。
——共享互利、融合发展。利用智慧化共享化生产及治理模式,推动江东美兰“园区”融合、“产、城、人”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一是转型升级共享共治共建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建立综合社区公共治理体系,实现智能化社区管理及公共服务;二是建立生态发展共生模式,形成生态配套CBD及海南自贸港中央休闲区CRD;三是共享式资源互通,人、财、物等生产要素高速流通,发展全产业链的现代服务业、特色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等产业,优化全区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同时协调产业经营主体各方权益平衡,实现互惠互利。
——绿色发展、协调共赢。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城乡生态链,实现生态与发展协调,共生共赢。一是充分利用美兰“大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二是发展生态配套城区规划,依托江东新区规划“山水林田湖草”与“产城乡人文”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大共生格局,扩大至美兰全区,实现城区内部生态循环链条。三是利用循环农业技术培育自然生物链,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利用资源再生技术发展城市静脉加工产业,实现全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实现六个高质量目标,培育“五个”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集群,初步建成经济开放、智慧融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生活幸福的“空港门户,活力新城”。
——经济综合实力高质量提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智慧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期末达816.4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产业改旧育新,建立现代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211.48亿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期末达到444.4亿元,年均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期末达3.7亿美元,年均增长20%。
——国际化现代化产业高质量体系初步构建。培育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免税消费产业集群、航空服务产业集群、服务贸易产业集群、农旅文体产业集群等“五大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集群”,优化配置全区优质产业资源,起步建设临空创新功能型平台、现代金融商务功能型平台、国际免税消费功能型平台、现代服务贸易功能型平台、国际旅游消费功能型平台等五大“自贸港功能型平台”,支撑美兰对外开放经济体系,形成符合美兰实际发展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
——产业转型高质量升级。以临空产业为引领,以智慧化现代化融合化方式推动现代服务业、智慧物流、新金融、生态休闲农旅、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各类新型业态发展,提升产业类项目投资占固投比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5%以上,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和城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水平。
——乡村振兴高质量突破。以乡村振兴三大高质量特色行动,拉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农旅全产业链带动“一核四重”现代乡村经济体系,短链配送、生态循环以及信息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粮食总产量达1.42万吨,夯实都市农业基本供给、服务、休闲功能,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社会民生高质量跨越。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政府行政服务更加精简高效,社会治理能力增强,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全方位保障,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543元,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指数9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红树林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保护修复持续加强,加大水土集约化利用力度,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维持98%,水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森林覆盖率达到27.35%。
到2035年,美兰区的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将大幅度提升,与全市建设同频同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建成更高开放度的“五大自贸港功能型平台”,打造世界一流的“空港门户,活力新城”。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优质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五大”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互联网、消费、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支柱作用凸显;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幸福美丽新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