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优
打造幸福新美兰,深入推进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推动城乡公共事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力推动民生福祉建设。
第一节 推进优质均衡教育建设
以教育国际信息化手段为引领,全面深化美兰区教育保障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打造以“全社会参与”“优质均衡”为目标的美兰教育新格局。
现代化信息化教育。以江东各类教育园区为试点,率先探索智慧教育服务新模式,以5G网络教育应用试点,配合推动教育省域网建设以及海口市“千兆进校园”工程,对接引进国家及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全区深化“智慧信息班”实验学校教育变革,推动信息化教育全覆盖,以信息化教育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创建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海口市美兰实验小学、海口市第九中学、海口市第七中学、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学校等15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参与模拟课堂的学校16所。设置互联互通、协同开放的教育管理、监测和评价功能,转型升级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适时推动一批互联网创新实验室、智能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网络化教学试点建设。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为目标,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开展以“互联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信息化工程,落实教师“区管校聘”政策,科学调配专任教师,多方引进教育人才,推行教育集团化模式等,统筹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问题。在江东新区规划并逐步建设新学校,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城市创新发展,提升全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完善乡村地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网络多媒体教室、体育运动场(馆)配套建设,对教室进行多功能技术改造,积极配合推进海南省乡村小规模学校“三个课堂”应用全覆盖。
国际开放型教育。引进国际教育体系,加大江东新区国内和国际品牌学校引进力度,与国内重点高校合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国外知名院校,鼓励有条件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交流,以合作办学、合作办班、远程教育等多元化方式,建立美兰国际开放教育模式。加强全区教师与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的学习交流培训。
第二节 推进健康美兰建设
坚持海南自贸港“全健康”理念,加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医疗联合体深化改革、以智慧化应用引领智慧医疗,以业态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健康美兰全面发展。
持续深化医疗改革。深化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综合改革,大力配合海口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持续推进以市人民医院为责任主体,整合美兰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集团试点建设,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社区预防和康复体系建设。加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工作与地方病防治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残疾预防,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建设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提升残疾康复服务水平和质量。
创新智慧医疗建设。全区推进美兰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海口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健康信息数据库,增强统筹医疗卫生管理、智能问诊、健康跟踪等综合功能。推进全区医疗卫生机构5G全覆盖,以海南省中医院新院区及海医一附院江东新院为试点,率先建设江东新区物联网的基层医疗机构,并借鉴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经验,探索建设5G江东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基地,辐射带动全区5G、物联网、智能医疗建设。全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建设美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对接海口城市大脑和椰城市民云,建设江东新区市民生命健康科普体验馆。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整合“医疗+康养”资源,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符合美兰生态康养特色的健康医疗项目,打造医疗、保健、疗养、旅游等业态融合的美兰“全健康”产业链。引进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国内外顶级医疗资源,通过美兰智慧医疗建设,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机制。
第三节 推进文化美兰建设
通过美兰特色文化品牌,紧抓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彰显美兰独特人文历史精神。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品牌。以大致坡琼剧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为主导,拉动全区八音、公仔戏、冼夫人信俗文化、三江舞虎、祠堂文化等人文及民俗文化品牌发展,通过完成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加快推进美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将历史文化融合福同村百年老宅、《奉官示禁》石碑、林鸿高围楼(罗梧楼)、演丰“海底村庄”、大致坡美贴村进士第、折桂坊、冯氏大宗祠等珍贵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创意空间设计、文艺交流活动、平台营销等方式打造一批“美兰特色历史文创基地”,形成集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文物保护、展示、研学为一体的美兰特色历史文化品牌示范区。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美兰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项目建设,推动落实全区文化艺术中心、文体公园等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体育公共事业相融合,形成15分钟公共文体服务圈。创新社区文化服务形式,升级改造全区社区(村委会)活动室,建设文化传承站及文体公园,定期举办琼剧夜剧场、书法美术展、摄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等常态化的社会文化活动,激发传统文化及基层文化交流活力。
推进智慧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对接省级智慧图书馆系统,推进区级公共智慧文化平台建设,打造线上图书阅览室、群众文化创作室、文化传承工作室、全民文化教育线上计划、青少年文化游学平台等全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直播展示群众线上创作、历史文物古迹修缮、“非遗”保护,开发线上文化知识竞赛、图书阅览、演艺、艺术欣赏、青少年兴趣课程等应用窗口,以“一键通”数字化应用方式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以沉浸式5D幻影时光体验剧场《光景如诗·骑楼》为借鉴模板,在江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免税购物商城、骑楼老街、大英山金融集聚区等地,创新融合AI、VR等技术打造历史故事、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体验式文化展示场馆。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区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改善民生,构建幸福美兰。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民参保,优化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居民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进一步落实保费征缴改革,提升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水平,配合省市探索江东新区引进人才新型社保试点工作。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和电子社保卡发放,力争实现城乡参保人员全覆盖,鼓励居民参加商业保险,推动社会保障卡跨险种、跨地区广泛应用。
推进“关怀”服务保障建设。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打造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服务体系。配合市里建设海口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医护服务中心项目,鼓励企业参与家政养老、养老机构建设、社区食堂、乡村留守老人、残疾人网格化“一对一”关怀等服务,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托养照护机构,统筹养老机构打造智慧定制化养老服务共享平台,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强化住房保障。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美兰区公租房、廉租房配租管理机制,以及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政策,推进人才保障房、公共租赁房、品质商品房建设。制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政策,实现住房保障政策全覆盖。加强江东征拆区域居民回迁后续管理,提升居住品质。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就业跟踪服务机制,探索与大型招聘平台合作,打造专业、开放、多元的就业服务模式。围绕自贸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施技能人才能力提升行动,推进重点领域劳动者技能提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抓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就业帮扶。健全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打造符合美兰实际的培训基地,定期举办人才招聘活动,吸引更多企业及人才聚集。
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建设。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重视和支持妇女儿童工作,延续并优化“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精神,全面落实未来五年国家、省市关于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务,编制区级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重视指导推进家庭教育规划的实施,持续配合省市完善保障妇女儿童法律及规范性文件,构建区级妇女儿童社会教育和保护体系。
强化退役军人保障建设。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理念,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事务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全力推进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落实退役军人优抚褒扬、就业安置等政策制度,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