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一是完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实施。成立了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海口市美兰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两年行动方案(2020—2021)》,细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在工作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区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动员部署会,并多次深入辖区一线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要通过建立严格考核机制进一步压实各单位责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区政府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具体研究部署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区分类办制定了《美兰区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配置指南》,为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配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强化宣传发动,注重教育引导。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制定了《2021年美兰区垃圾分类宣传方案》,其一组织全区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居“两委”成员、网格员、群众党员、辖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等人员参加了垃圾分类知识测试。经统计,参与线上考试人数达到30760人,为垃圾分类线上宣传及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夯实了基础。其二坚持把志愿服务工作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机结合,全区各镇街、各行业主管单位认真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招募工作,积极号召更多的热心群众、党员、公职人员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全区共成立55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共招募850名志愿者。志愿者积极进社区、进小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商圈、进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市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例如在和平南环保教育站发动周边孩子组建“环保小小兵”志愿服务队,多次走街串巷开展宣传。其三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党员先行做示范”主题党日活动,注重发挥党员的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其四为做好春节期间垃圾分类工作,区分类办发出垃圾分类倡议书,号召全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其五全区各单位采取“人口普查+入户宣传”“疫情防控+入户宣传”模式深入965个居民区、107088户居民开展入户宣传,先后发放宣传资料约8.2万张、张贴宣传海报约4500张、环保袋3000个。其六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团聚青春力量 共助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食品安全”、趣味运动会、“益起来捡跑”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约51场,9100余人参加,不断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其七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在区分类办的部署下,各镇街、各行业主管单位也常态化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全年共开展25场次分类培训,参训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覆盖全区各镇街、各行业单位、各分类场所的工作人员和督导员。其八建立“美兰区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并上线运行,公众号总关注人数为32050人。其九在白沙门环保教育站挂牌成立美兰区生活垃圾分类基地。这是美兰区乃至海口市成立的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基地。其十发布美兰区原创垃圾分类歌曲《美了海南》《美兰环卫天团“出道”,教黑皮哥垃圾分类》系列宣传片,通过歌曲传唱和情景短片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参与垃圾分类。其十一注重教育引导,坚持“小手拉大手”将垃圾分类融入各级学校课堂,2021年春季开学后,各学校、幼儿园利用开学第一课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活动约1810场次、约73322人参加活动。各单位组织垃圾分类督导员、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约组织181场次,约有414人参加。并组织开展黑板报、手抄报、手绘比赛、摄影展等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活动。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初步的认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参观考察团、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观摩团、五指山市参观考察团、陵水县执法局参观考察团先后到美兰区参观考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民网、中新网、搜狐网、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南海网、海口网、海口广播电视台、《海口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79余次宣传报道美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亮点、成效和显著经验,营造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三是推进全程分类,实现闭环管理。垃圾分类的前端、中端、末端“环环相扣”,已初步建成“一分到底”的全过程分类系统,实现闭环管理。其一在前端突出精细化投放。积极推进前端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分类场所配备了数量充足、标志清晰的分类收集设施设备,同时要求各镇街以居住区为主战场,立足居住区类型和规模,发挥好物业企业、街道社区的作用,通过撤桶并点、桶前值守、定点定时集中投放等方式,组织督导员科学引导居民规范投放,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二演丰镇分类体系初步建立,根据全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配置其他垃圾收集车7辆、平板车2辆、电动车4桶车4辆、电动车双桶车80辆、发放30L易腐垃圾桶及其他垃圾桶各5582个给居民,设置四分类桶点约302个、垃圾分类宣传门牌5444张、垃圾分类二维码3969张、四分类岗亭289个、厨余清运车1辆、可回收机动车1辆、有害垃圾清运车1辆、其他垃圾桶1961个、可回收垃圾桶444个、有害垃圾桶300余个、厨余垃圾桶350余个,使分类转运能力与分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已布设分类收集桶,张贴分类宣传栏,并进行入户宣传。四是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工作落实。其一区分类办安排督查组定期深入各镇街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督查,每周在全区通报发现问题,已编印督查通报75期,并督促责任单位按时整改完毕,做到以督查促整改、以整改促落实。其二区分类办还制定《美兰区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方案(试行)》,每月成立考核组对全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场所进行现场交叉考评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形成每月考评的“红蓝黑榜”进行全区通报。其三美兰区分类办组织开展分类场所垃圾分类督导员定时上岗专项督查,先后检查682个分类场所。按照“不分类、不收运”的要求,组织京兰公司规范分类收运垃圾,对存在垃圾混装的场所下达拒绝收运通知单,以此进一步压实各垃圾分类场所的管理责任。五是“属地+部门”联合执法。为了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各镇、街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辖区住宅小区等场所垃圾分类落实情况,截至2021年11月底,共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868宗,处罚23宗,处罚金额499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