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课后服务现场会】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双减”政策文件精神,切实提高课后服务管理水平,培育精品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美兰区教育局召开课后服务课程学习推广现场会,市九中等6所中小学进行经验交流。
美苑小学:做到学校教育资源全开放;学生课后综合实践服务需求全满足;实施课后服务与课程建设相融合探索建立“1+x”的优化课后服务推进模式。学校从学科辅导、综合实践、传统文化、阳光体育、阅读活动、创新实践、劳动技能等7个指标开发课后服务课程。
市九中:召开家长会下发调查问卷进行学生民意调查,收集信息后科学排课,制定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每个年级的作业辅导时间错峰安排,原则上以当天作业辅导为主,针对不同年级需求制定学科专项辅导,如初二周四、周五定为生物、地理辅导。课外活动有文化类如经典诵读、写作,体育类如乒乓球、跳绳,还有一些极具特色的课程如模拟联合国法庭。
市七中:课后托管分为基础托管+特色托管,五育融合,凸显特色。学校针对课后服务的开展,对学校教师进行课后服务知识测试,聚焦提高课后服务的管理水平。基础托管部分倡导进行分层作业辅导,特色托管部分开设七彩课堂,有增智类如国学,健体类如武术,育美类如口风琴,实践创新类如湿地实践,并且学校每周和每月都开设主题专项活动。
英才小学:在做课后托管服务前,做到全体教师“应知应会”,研读教育局文件,提高教师们的政治站位。学校坚守育人主阵地,提升服务质量。倡导课程育人,快乐课后。其中包括快乐阅读、快乐运动、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学校开展前期调研,积极地宣传发动学生参与课后托管服务。为了做好托管安全工作,学校落实领导值日,加强巡视,为了做好家校共育,针对家长对课后托管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
龙峰实验小学:继续把作业等“六项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把落实“课后服务”摆在突出位置。把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双减”之下提倡减量提质,由年级统筹,尝试“花式作业”。常态课追求“三个一”,要求限时讲授、当堂评价、及时反馈;一个“多”,多本本子当堂笔练,当堂批改。鼓励在校教师全员参与。本校教师多数参与基础托管服务,只有少数有特长的教师开设了特色课程,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还外聘教师,充实特色课程,比如跆拳道等。
灵山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课后托管工作,并精心筹划。学校广泛宣传托管工作,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学校开设舞蹈类、乐器类、棋类、书法类、美术类、语言类、体育类课程,供学生选择。为了做好托管课程,研发特色课程,学校拓宽渠道,外引内联,传承乡土文化,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融入课后托管校本课程中。
倡导学科融合,学校开设“QQ农场”劳动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其中,让田园教育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