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2021年,乐东黎族自治县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特色化发展、效益化经营、组织化管理、品牌化营销、景区化打造,着力做强做实特色产业,促进人才下沉基层,推行多种产业运营模式,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产业振兴 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按照“规模化、强管理、保质量、创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发展产业。持续安排各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拓宽产业合作平台,在与38家企业合作发展帮扶产业的基础上,又投入9976万元与13家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热带高效特色产业,累计共分红8071.19万元。继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监测户/脱贫户”帮扶模式,发展毛豆、甜瓜、火龙果、金菠萝、养殖产业及全域旅游“5+1”模式,打造产业帮扶平台,通过企业帮销售、分收益、教技术、给岗位,辐射带动全县监测户和脱贫户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产业帮扶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持续增长,差异化分红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效益,实现良性循环,做到帮扶对象产业组织化帮扶全覆盖。
火龙果种植基地
甜瓜种植大棚
种植技能讲座培训
贫困户采摘自我生产种植的槟榔
组织专家深入基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人才振兴 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监测户/脱贫户”帮扶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热带特色高效产业, 促进农户土地流转, 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抓手,促进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成了海南柔鸣红心火龙果有限公司等6个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打造了“ 方老三西甜瓜” “ 高明火龙果”“柔鸣火龙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同时,鼓励帮扶对象自主发展产业,选聘311名产业指导员到村入户指导,提高帮扶对象产业发展能力。引导外出务工,提高务工人员工作技能,全年,举办就业技术技能、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174期,培训脱贫劳动力8110人。共引导脱贫劳动力31150人外出务工。
网红打卡点——抱班村
网红打卡点——西黎村
文化振兴 加大发掘乡村特色力度,以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民族文化优势,通过“旅游+”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13个椰级乡村旅游点,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应运而生,这些遍布全县的乡村旅游点已经成为乐东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目的地,提升了当地老百姓的地域文化自信,也让他们在绿水青山中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振兴 整合相关部门资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改造,以点带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70个,以清“五边”促“四爱”为切入点,结合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半年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美化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全年, 新建和改造农村厕所3400座, 加强农村厕所后期管护工作,安排清掏队及时对防渗漏厕所进行清掏,确保农村厕所建得好、管得了、用得上。
海南最美乡村——丹村风貌
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共庆扶贫产业丰收
组织振兴 加强帮扶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设立了11个镇乡村振兴大队、188个村乡村振兴中队,安排188名驻村第一书记、616名驻村工作队员,调整增强定点帮扶力量,从原118家定点帮扶单位增加到128家。继续安排我县2332名帮扶联系人开展结对帮扶,从“提能力、压责任、重保障、严考核”四环节持续强化定点帮扶,严肃队伍管理和驻村工作制度,采取奖惩结合方式,激发驻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打造富有创新精神的乡村振兴战斗队伍。
利国镇荷口村
荷口村位于利国镇西北侧,距离镇墟5.8千米,总面积857.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50.67公顷,辖3个自然村(分别荷口村、长兴村、槐脚村).荷口村交通便利,临近海三中线高速出口,往北约2公里是利国镇高速互通口,往西南约3.5公里是环岛高铁黄流站。
2021年,荷口村户籍人口1012户3932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11人,其中妇女干部2人,退役军人1人,返乡大学生1人,全村共有党员9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20人,2019年已全部脱贫,2021年人均收入超过2 万余元。
荷口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槟榔、蜜瓜、豇豆等。现有南繁育种基地73公顷, 其中核心区30.4公顷。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荷口村与通海农业公司融合发展种植热带高效农业,每年增加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
荷口村现有小学1所, 即荷口小学, 有6个年级,教师12名,学生168人,2019年被海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规范学校”。学校建有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以花园式校园为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教学设施。
2019年8月,“荷口村教育基金促进会”成立,现有会员32人,自成立以来共筹集资金13.17万元,已支助大中小学生以及优秀老师146人次共50950元。
万冲镇卡法村
万冲镇卡法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卡法岭下,是一个黎族同胞聚居的行政村。卡法村位于万冲镇墟西南部。全村共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户1763人, 有中共党员64人、村“ 两委” 干部8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8公顷(水旱田)、坡地面积191.53公顷。
卡法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3.8℃,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地肥沃,风景优美,森林覆盖率达90%,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卡法村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自然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各种时令食材应有尽有,如淡水石鲮鱼、福寿鱼、鳗鲡、五脚猪、雷公笋等,它以其独特的热带自然景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独树一帜,是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其有不可替代的旅游开发价值。
受交通闭塞、生态开发限制等因素影响,卡法村曾是乐东最落后的村庄之一,是全县仅有的两个“十三五”深度贫困村,曾经茅草房连片、道路泥泞,贫穷凋敝的形象与苍翠的青山形成巨大的反差。
卡法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橡胶、槟榔、养殖本地猪、罗非鱼、鹅、小种鸡、养蜂等养殖业。卡法村在发展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鼓励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主要种植益智,砂仁等。2018年,卡法村全面完成环村道路硬化,行政村主道拓宽后,卡法村到乐东县城的城村公交车开通。同时,引入山泉水和建设水塔方式实施7个自然村自来水饮水安全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263座,建设完成4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财政资金600万元建设三社、畜牧、孔论等自然村的民族特色村寨,为村民房屋外立面增加黎族特色的装饰,新建村心公园等文化娱乐设施。
如今卡法村中小楼林立、道路宽敞、村容整洁,并在2018年卡法村顺利完成贫困村摘帽出列任务。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4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