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国内评价标准体系及国际先进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治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第一节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突出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以科技为引领,以信息为支撑,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主体多元、治理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发扬“特区精神”和“椰树精神”。充分发挥本地文化特色,积极引进外来优秀文化作为补充,搭建完整的社会文化结构。培育自由贸易港契约文化。
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增强城镇和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等治理职责,优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实施社区差别化管理,做实基本管理单元,合理配置管理力量和公共服务资源。推进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加强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民族自治,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分类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健全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镇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落实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财税政策。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服务类、文体活动类、专业调处类等社会组织。推进地方群团组织改革,增强组织活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政社分开”,支持社会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监管。
第二节 高标准建设平安乐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积极落实综治中心、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四位一体”新机制建设。加强政法基础建设,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继续推进平安乐东建设,深化公安改革,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禁毒工作,打赢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并重,重点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深化道路交通、火灾等安全事故防控综合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质量工作考核,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提高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构建预防、救援、处置、保障等职能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摸清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点、危险源的底数、分布和安全状况,建立重大风险数据库。实施风险点分级管理,提升风险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县直部门和镇、村应急办事机构及队伍的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强化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继续加强临时避灾点、防洪楼、应急避难场所、山区和沿海应急物资储备库、森林防火等应急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手段应用,引导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构建综合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政策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抢险救灾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整合气象、水文水情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信息化水平。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专栏8:公共安全重点工程 |
(一)森林防火项目 (二)龙沐湾消防站项目 (三)看守所信息安防系统项目 (四)气象灾害预防知识科普宣教基地项目 (五)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合一等项目人防工程 |
第三节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围绕打造公平、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运作体系,推进政务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共享,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和行政审批改革。继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民化。切实加强县、镇、村三级政务体系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三级政务人才队伍和服务机制。持续开展项目“三服务”活动,积极帮助解决项目前期审批手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牢固树立重商亲商安商理念,优化办事流程。认真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实现企业办理简单事项“一次都不用跑”、办理复杂事项“最多跑一次”。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支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政府部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则,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
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清理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不合理准入条件。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降低小微企业等经营成本,开展“一照多址”改革。
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优化申报通关模式。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原则上“单一窗口”受理。进一步减少外资外贸企业投资经营限制,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积极配合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
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实现主要涉税事项网上办。进一步提高商标注册效率。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方参与、社会监管的工作机制,深化营商环境“六个一”⑫服务机制。力促政府服务热线提质升级,实现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运行,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立健全以实施效果为重点的政策评估制度。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加快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受理和分级办理“一张网”。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第四节 健全以社会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建立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各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组织推动和示范带动作用,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要求,明确政府职能部门权力和职责,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注重社会调节机制作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突出行业协会监管效能,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综合监管机制。
健全制度,统筹发展。对标国家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政策措施,结合乐东实际,完善特色产业链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信用工作新模式,强化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和个人诚信建设等各类专项工作。
普及教育,奖惩并举。多渠道开展诚信知识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加强群众社会信用监管意识。加大对守信典型的宣传力度,奖励对社会有影响力的守信者,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多种渠道曝光失信行为,依法依规公开失信行为信息,奖惩并举,全方位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第五节 打造公正透明高效的法治环境
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挥法治在统筹社会力量、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发挥民族自治立法权,立法先行,保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依法调控经济和治理社会,加强法制监督,形成行政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机制。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市民法治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强化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秩序意识,营造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保护合法、打击违法的职能作用,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深化“放管服”和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切实做到便民利企。对执行难问题继续集中攻坚,大幅提升执行标的到位率,让胜诉方真正拿到“真金白银”。畅通反映问题渠道,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认真对待和解决合理合法诉求。通过明察暗访、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等方式,发现和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开展法治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请服务对象参与,让企业家评判,努力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