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落实“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统筹资源配置,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构建乐东发展新格局,展现乐东新风貌。创新园区引领产业集聚新模式,践行大三亚一体化发展新理念,探索区域联动新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第一节 优化空间发展布局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城镇、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内的规划编制,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统筹乐东产业空间布局,实现统筹规划,构建全域结构空间,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对旅游景区和城镇联动发展,重点抓好尖峰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尖峰镇,龙沐湾与佛罗镇和尖峰镇,龙腾湾与黄流镇和利国镇,龙栖湾与九所镇,毛公山红色景区与志仲镇和保国农场的联动发展。抱由、莺歌海、千家、大安、万冲等镇及各垦区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形成全域联动发展的格局。
根据乐东的地理位置和特色优势结合全省的发展布局,统筹乐东产业空间布局。西南部滨海地区依托莺歌海港区,联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重点发展低碳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临港经济;依托优质滨海度假资源,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国际主题乐园;依托滨海地区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渔业。中部地区结合尖峰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毛公山景区及农业优势,依托中线高速公路重点发展康养、观光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业。南部地区依托南繁育种基地发展现代种业。北部地区依托昌化江及佳西、鹦哥岭保护区等生态资源,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和大健康产业等。
第二节 加强重点区域建设和功能提升
以区域集聚发展引领产业快速跃升,围绕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构建的切实需求,以“区域承载、重点聚焦、组团发展”为原则,推动龙栖湾、龙腾湾、龙沐湾、尖峰健康养生旅游胜地、九所低碳制造产业园区、千家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文化创意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格局“以点带面”加速重构升级。
龙栖湾。打造成为海南省西南部以发展主题公园、康复养生、免税购物、山海观光、休闲度假、体育娱乐等功能为主的旅游度假区。
龙腾湾。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开展滨海观光、度假休闲、帆船、潜水、垂钓、低空旅游等多种旅游活动。
龙沐湾。打造成为国际化、复合型、多元化的中低密度生态聚居型旅游度假区。空间上采取组团式发展模式,与尖峰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加强功能衔接。
尖峰健康养生旅游胜地。重点在尖峰岭山前地区建成集山海田旅游服务、健康医疗、度假疗养、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时尚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生态健康养生基地。
九所低碳制造产业园区。利用紧靠三亚和具有高速路、国道、西环高铁的交通优势,建设集高新技术产业、科研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制造产业园区。
莺歌海临港产业园区。利用莺歌海码头升级改造及佛罗林场周边土地资源,建设集农副产品进出口加工、进口商品增值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千家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在千家镇中线高速千家出入口东侧地区,重点发展区域农业服务功能。建成集蔬菜、水果、肉类、副食、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加工、仓储、物流配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
文化创意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区。依托千家、大安、志仲、黄流、九所、尖峰等旅游特色小镇,落位黎族传统文化研究、文化创意、设计研发、工艺品展示交易、风情表演、居住体验等功能,弘扬黎族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科学合理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保障。打造特色品牌,加快九所、千家、黄流、尖峰、佛罗特色小镇的城镇化进程,打造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和产业小镇。集中力量加快黄流“互联网+种业”小镇、佛罗农业产业强镇、千家农产品物流小镇等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将抱由镇、九所镇与黄流镇建设成为乐东南北带动的中心城镇,加大资金投入,改造镇墟道路,配套完善商业、市政道路、供电、给排水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可进入性,夯实特色风情小镇基础。
第三节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内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脱贫户技能培训和产业引导,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
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确保乡村建设有规可依、逢建必报,强化农房报建和民居风貌管控。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传统村落、历史名村、黎苗村寨、红色村寨、滨海渔村的保护,传承农村历史记忆、特色和文化内涵。围绕人的城镇化,建设一批具有新文化理念、新治理结构、新服务体系、新邻里关系、新功能作用的宜居宜业新型村居。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深入开展清“五边”促“四爱”整治行动,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按照“一村一品”差异化规划,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性村庄。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独特的黎村苗寨、热带特色、宜居宜业美丽乡村。2025年前,建成60个美丽乡村。
推动垦地融合发展,支持农垦发展一体化,抓好农垦地区统一规划,促进垦地融合发展。推进深化农垦市场化改革,推动垦区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鼓励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优化布局、优先支持建设美丽农场,2025年前完成全部美丽农场建设任务。
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地区法治建设。推进产业发展集约化、公共服务集成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生产生活信息化、环境建设生态化、社会管理规范化。构建农村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高质量完成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国家级创建乡村治理体系示范县建设。
专栏9: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
(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二)昌化江美丽乡村带项目 |
第四节 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绿色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乘客零距离换乘、货物流通无缝衔接。
公路。完善区域性交通网络,立足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加快重点大通道建设。配合完成环岛旅游公路乐东段、国道G540毛九线改造工程。继续推进中线高速龙腾湾连接线项目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建设。以各镇旅游景点、南繁育种基地为中心与国、省道、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辐射到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连通道路。到2025年完成景区硬化建设和村道硬化工程,实现路网全覆盖。
铁路及城市轨道。形成以环岛高铁为主骨架,配合完成三亚—乐东既有铁路公交化旅游化改造项目和“大三亚”城际铁路项目,提升旅游经济交通能力。
港口。充分利用自贸港建设的政策和条件,发展临港经济、进出口贸易经济、国际化旅游消费经济。全力推进港口土地等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口岸规划建设和乐东港通用码头建设。将莺歌海渔港升级改造成为一级渔港,望楼港升级改造成为二级渔港,优化岭头渔港功能。争取多方支持,推进游艇产业的布局规划,在龙沐湾、龙腾湾、龙栖湾建设游艇码头。
专栏10:交通枢纽重点工程 |
(一)莺歌海一级渔港项目 (二)望楼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三)利用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 (四)龙栖湾滨海路网项目 (五)龙腾湾连接线项目 (六)环岛旅游公路乐东段项目 (七)抱由镇绕城南路市政工程 (八)省314天新线乐东沿线镇墟段(大安、志仲)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九)农村公路改造工程 |
二、优化升级网络建设
积极抓好新基建。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融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光网智能建设项目,推进全县城区和行政村光纤宽带提升改造及启动5G网络建设。优化升级信息基础设施,扩大宽带速率、光纤宽带和5G用户覆盖率,夯实场景应用基础,加快开发多个应用场景。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和旅游、农业、民生、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打造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智能乐东。
专栏11:网络建设重点工程 |
(一)5G基站建设工程 (二)4G网络优化工程 (三)新建管道、光缆、光纤项目 (四)综合业务区机房新建工程 (五)10G PON网络改造工程 |
三、打造安全、稳定、智能“电网”
持续推进建设乐东智能电网系统。大幅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接入要求,强化配电网架结构,推进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电网系统抗灾能力建设,提供区域间事故支持和备用功能,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计量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业务流程的智能用电系统和双向互动的营销技术支持平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尽快建成覆盖全县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力争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千家站、龙栖湾站、黄流站),增容110千伏变电站1座(龙腾湾站)。扩建35千伏变电站2座,增容35千伏变电站4座。积极推进海上风能发电项目建设。
专栏12:“电网”重点工程 |
(一)新建110千伏变电站项目 (二)增容110千伏变电站项目 (三)海南电网南部片区应急基地项目 |
四、大力抓好“水网”建设
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利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稳步提高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
大力破解乐东沿海地区严重缺水局面,新建一批蓄水、引水等中小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谋划重要骨干水源之间的跨区域连通工程,建设区域内水系连通工程,推进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南繁基地和热带高效农业水利建设项目,重点实施建设昌化江保定水电站光伏提水工程、南木水库至长茅水库水系连通工程、陀兴干渠至三曲沟水库引水工程等项目,有效补充长茅水库、石门水库、三曲沟水库水源,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不断完善节水灌溉计量配套设施,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谋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建设万冲水厂、望老水厂、利国文且水厂,扩建三曲沟水厂,扩大龙沐湾水厂、尖峰水厂供水覆盖面,确保到2025年城镇供水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开工建设,完善配套管网收集,确保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0%。
专栏13:“水网”重点工程 |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二)陀兴干渠至三曲沟水库引水工程 (三)三曲沟水厂扩建工程 (四)南木水库至长茅水库水系连通工程 (五)乐东山荣水闸工程 |
五、继续提高“气网”覆盖
深入推动城乡“气代柴薪” ,加快重点城镇和园区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建设,坚持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确保城乡天然气供应,逐步提高全县天然气普及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天然气管网和配套加气站点投资建设与运营。建设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综合加气站、中高压调压站、船舶LNG加注站、中压燃气管道等工程项目。到2025年,城乡燃气普及率达到100%。
专栏14:“气网”重点工程 |
(一)液化石油气充装站 (二)综合加气站(包含汽车加注,LNG及CNG供应,LPG充装等综合功能) (三)中高压调压站 (四)船舶LNG加注站 (五)中压燃气管道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