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历史名人】大鹏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刘起龙、赖恩爵、钟笑、柯彩凤、刘黑仔、赖仲元、袁庚、戴卓民、戴基、林本戎等均来自大鹏。
振威将军
刘起龙
1772—1830,字振升,大鹏镇人。行伍出身,初入大鹏营,嘉庆十七年(1812年)升水师提标右营。翌年迁东山营守备,后又迁硇州营守备。当时海盗为患,刘身先士卒,作战机智勇敢,屡立战功,遂不断迁升。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升南澳镇总兵。道光六年(1826年)升福建水师提督。道光十年(1830年),刘在巡洋时以身殉职,道光皇帝诰封他为“振威将军”。
赖恩爵
1795—1848,字简廷,大鹏镇人,赖英扬之子。自少从军,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海门营参将。为铲除英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走私鸦片所造成的祸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赖恩爵奉林则徐之命,率水师兵船3艘,进驻九龙湾,坚决抵制鸦片走私。在1839年9月4日中英九龙海战中,赖恩爵亲自指挥水师兵船及炮台官兵,英勇还击英军船舰突然袭击。经5小时激战,击沉英舰2艘,击毙英国侵略者17人。由于他在九龙海战中战绩卓著,道光皇帝赐他“呼尔察图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的称号,并赏戴红顶花翎,晋升为副将。同年11月,赖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之命,带兵移守大屿官涌炮台,分兵五路于尖沙嘴官涌击英军。十天内进行大小6次战斗,击沉英舰2艘,把英舰全部逐出尖沙嘴海面,取得中英穿鼻洋海战胜利。1841年9月,赖晋升为广东南澳镇总兵。1843年12月升任广东虎门水师军务提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内封授“振威将军”,并于同年去世。
巾帼英雄
钟笑
1924—1945,女,大鹏镇人。“七七事变”之后,刚小学毕业的钟笑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团组织的扫盲工作队和自卫队。同志们看她年纪小,劝她留在家里。但她从不接受照顾,经常晚上下乡工作,一有空就去同伴家里帮忙。1944年夏,钟笑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更加积极。当时,东江纵队护航大队在坝岗坳与国民党顽军一个营激战,她主动承担组织青年们送茶送药到前线的任务。她连续熬夜工作,战友们劝她休息,但她坚持不下火线。8月,钟笑任民运工作队小组长,到稔平半岛开展工作,以亲戚的名义,住进铁冲村。白天帮村里老百姓种田、割草,晚上到老百姓家宣传、串联、开会,动员青年参加革命队伍,组织农民起来开展减息斗争。1945年1月,铁冲乡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钟笑当选为乡长。之后,钟笑和战友们一起在日、伪顽势力统治区域开展革命活动,把活动范围扩大到巽寮牛背岌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于1945年冬派出重兵进攻稔平半岛,钟笑积极参加支前工作。该年冬至前夕,钟笑由东和乡转到鹧鸪岭山,随武装部队驻营。翌日,大队长曾城命钟笑为组长,带两名战士下山到大坑埔村了解情况,途中不幸中地主武装埋伏而光荣牺牲,年仅21岁。
柯彩凤
1928—1948,女,大鹏镇人。柯彩凤家庭出身贫寒,是村里有名的民歌手。1944年初,十六岁的柯彩凤参加东江纵队。不久随部队挺进粤北,任卫生员。在工作中,她不怕苦、累、脏,十分认真负责,经常通宵达旦看护伤病员。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烟台,柯彩凤留在五岭地区。1947年4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春,柯彩凤与粤赣湘边区纵队北二支队中队长何珠同志结婚。这年夏天,部队在大瘐县和崇义之间活动,她奉命带3名伤员到深山隐蔽治疗。由于叛徒出卖,敌保安队包围伤员隐蔽地点。部队派来的2名送粮食和药品的队员还未离开,他们一边战斗,一边撤退。柯彩凤当时已怀孕,还是搀扶伤员撤入密林,3名伤员最后安全撤离,而她却不幸中弹受伤被俘。被俘后,她坚贞不屈,惨遭杀害,年仅20岁。
抗日英雄
刘黑仔
1919年生,原名刘锦进,龙岗大鹏人。刘黑仔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放过牛,做过帮工;读小学时,参加演出《投笔从戎》话剧,受抗日救国思想熏陶。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刘黑仔目睹家乡惨遭蹂躏,矢志抗日。1939年春,刘黑仔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后改为东江纵队)。后来部队受挫,刘黑仔回到大鹏,任小学代课教师,从事地下工作。1941年初,日军第二次在大鹏登陆,奸淫掳掠,激起刘黑仔满腔义愤。刘黑仔在大鹏王母圩击毙伪维持会会长袁德等多名汉奸。1941年12月,日寇攻打香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按中央指示,派员深入香港地区广九铁路沿线,开展游击战争。刘黑仔奉命任广九短枪队副队长、队长。刘黑仔作战神勇,被誉为“神枪手”。在九龙、西贡和沙田一带,神出鬼没,袭击日军,出色完成运送武器、护送文化界名人、抢救国际友人、打击汉奸土匪,收集军事情报等任务,成为名扬港九的传奇英雄。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5月1日,刘黑仔在南雄县界址圩调解民事纠纷时,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突围时不幸大腿中弹,后染上破伤风而牺牲,年仅27岁。20世纪80年代,刘黑仔陵墓迁回他的故乡——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即现在的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
抗日战士
赖仲元
1918—1988,大鹏镇人。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地下党乡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东江纵队独立中队政委、东江纵队特派员等职。1944年任广九路东新一区区委书记兼区长期间,因对敌斗争坚决、群众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上级机关通令嘉奖。日本投降后,赖仲元在惠阳地区镇隆、永湖一带领导武装斗争,任东江江南第二战线政委。1946年5—6月,跟随东纵司令员曾生,在惠阳地区惠州、坪山、多祝等地与敌人展开合法斗争。7月随东纵北撤到山东,任华东军政大学教导员、华东党校营团队队长、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粟裕将军随从参谋等职。1949年后,赖仲元先后任华南分局党校组教处长、广东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主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省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兼省科委副主任等职,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以及科学研究事业倾注毕生精力。1964年,他带队到东莞县搞农业区划试点,与当地政府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出色完成试点工作,对东莞农业生产发展作出贡献。后试点在全省推广并向全国介绍,被国家科委列为1965年全国重大科技成果之一。1988年9月,在广州病逝。
改革之星
袁庚
1917年4月23日至2016年1月31日,原名欧阳汝山,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镇(现深圳龙岗区大鹏街道),汉族客家人 。少年时期,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袁庚历任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上校、三野二纵队四师参谋处副处长、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中共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胡志明顾问、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袁庚曾参加黄谭战斗、南麻临朐战役、昌潍战役、济南战役。袁庚是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重要探索者。为表彰袁庚致力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香港航运事业巨大贡献,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授予他金紫荆星章。2016年1月31日凌晨,袁庚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
(徐 瑗)
■ 2020年4月26日,布新社区举行疫情防控服务证书、抗击疫情捐赠证书颁奖仪式 (布新社区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