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0年,奉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增长8%,税收收入9.9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099元、13412元,分别增长5.4%、8.7%。
【疫情防控】 1月20日全县启动防控工作,建立“1个领导小组+11个专项工作组”作战体系,实行日报告、日研判、日调度工作机制,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紧急划拨专项经费4437万元,大批量采购口罩、防护服、体温计等物资,强化抗击疫情后勤保障。发动机关干部、医护人员、政法干警、村社干部、志愿者及网格员、小组长、楼栋长等15386人分楼栋作战、分四级阻隔、分行业控流,累计滚动排查159.3万户次、482.8万人次,用19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用46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住院病例“双清零”。
坚持抓复工稳就业,抓复产稳经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及时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从4月开始顺利实施复课复学。全县218个重点项目、3440家工业企业、16919家商贸企业、21662户个体工商户在3月底全部复工复产。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云招聘”“共享员工”等方式,点对点包车,门对门护送,帮助25万春节返奉群众及时返岗复工,其中农村建卡贫困人员5.53万人,湖北农民工返奉8385人。开展抓“六稳”、促“六保”民营企业“百日大走访”活动,全县干部累计走访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689家,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会、推进会731场次,交办问题546个,切实为企业把脉问诊、纾困解难。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持续稳定。加强医院管控,全面落实就医患者戴口罩、扫渝康码、测体温等措施,健全陪护和探视制度。紧盯特殊群体,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医护人员等八类人群实施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确保万无一失。看住重点场所,落实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冷链食品的环境监测,对440份冷链食品、266份医疗机构、242份农贸市场和35份隔离场所外环境病毒核酸实施抽检。保障物资储备,按照防控物资储备目录全面做实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消毒物品、医药设备等应急物资30天满负荷运转储备量,全县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脱贫攻坚】 以“十大专项行动”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压茬推进定点攻坚战、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对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平安乡和5个深度贫困村实行定点攻坚,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2020年年初剩余的1006户299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减贫35895户139042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零。脱贫摘帽后,高质量迎接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市级专项评估等23场国家、市级及三方机构的督查、检查、考核、评估,获得一致好评。
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涉农资金8.87亿元,精准落实102项到村到户到人扶贫政策,实施623个扶贫项目,全面巩固135个村及所有脱贫群众的脱贫成果。对易致贫的812户2517人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对3.15万名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送培训、送岗位、建车间、促转移”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6158个,开办扶贫车间52家,推动5.71万贫困人员稳定就业。把高质量摘帽作为乡村振兴的起点,坚持改革引领、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抓好对象对接、政策对接、产业对接、工作对接,推动基础全面夯实、产业全面升级、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全面改善、治理全面加强,让乡村振兴步伐更稳。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等各类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深化,批发式推出“四访”工作法、“六个环节”工作法、“五个一”行动、“八到户八到人”和集体经济、小额信贷、电商扶贫等10余项经验在全国全市交流推广,集中供养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四访”工作法成为全市基层治理领域首个地方标准。
【生态建设】 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让垃圾出夔门、不让污染进长江、不让青山开天窗,坚决站好保护长江母亲河的“奉节岗哨”,“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41项。
严格落实河长制,清理固废点位115处,整治混排口15个,270艘渔船全部退捕上岸,彻底关闭梅溪河9处非法采砂点,规范提升7个老旧码头。设置监测点位22个,定期对104个流域断面、5座污水处理厂开展常规监督监测,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130余起,稳妥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执法行动,检查企业8400家次,受理环境信访投诉802个。严格执行“双随机”监管制度,对园区、工业污染企业等现场检查680余次。
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30.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4.3平方千米,建成垃圾中转站(点)12个,新建污水管网29千米,实施“绿满夔州·花漾奉节”项目17.56万亩,强化对342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打造美丽库岸16.5千米,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073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29%。“一江五河”监测断面平均水质总体达到Ⅱ类标准,次级河流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612平方千米、限养区472平方千米,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规范处置固液废物30余吨。
聚焦中央、市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梳理任务清单,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周报送、月调度、月通报”的工作机制,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销号,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41件群众信访投诉已办结销号34件、阶段性办结7件。山狠抓环境保护“五大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3天、比全市平均天数高20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以七曜山山系为屏,以长江、大溪河、朱衣河、梅溪河、草堂河为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评估面积为1418.0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4.58%,“一屏五带多点”格局逐步呈现。
【发展绿色经济】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聚焦“四个优势”转化,让“绿水青山”变成越来越多的“金山银山”,用美丽创造效益、颜值创造财富,生态经济占GDP的71.8%。坚持“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方向,脐橙、油橄榄、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规模达到120万亩,一产增加值增速达4.9%,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奉节脐橙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开工建设正邦30亿元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举办智能蚕桑全国招商大会,智能蚕桑3.0系统全球首发,提高生产效率28倍,提升蚕茧优质率25%;“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数量达到318个;统筹资金1.8亿元,连续2年全覆盖扶持村集体经济,巩固“空壳村”消除成果;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扩大到44个村。
六大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园区入驻企业达到59家,全年产值40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达24.94亿元,同比增长0.3%。眼镜企业达到33家、年产值近20亿元,规模居西部之首,150万副眼镜通过“渝新欧”直达德国;华电奉节电厂开启奉节10亿级企业先河;风电新投产11万千瓦;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取得突破,新增脐橙、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加工项目18个。加快滨江国际核心商圈、亿丰汽贸城、国际商贸城三大核心市场提档升级,城区商业网点总面积达到175万平方米。加快建设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区域功能性项目,开设“奉节—台州”等物流专线;建成1个直播中心、4个村播基地,培养主播180名,电商产品种类达到63个,年交易额达47.6亿元。
【旅游开发与建设】 坚持全域旅游统领,持续唱响“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核心品牌,2020年接待游客2046万人次、增长0.29%,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增长2.43%,购票人数126万人、过夜游客107万人,近五年购票游客、过夜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年均保持20%以上增长。完成白帝城·瞿塘峡国家5A级景区创建任务,并高分通过市级验收,新推出三峡之巅、三峡原乡两大景区,茅草坝滑雪场创成3A级景区,三峡之巅、青龙大窝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全县A级景区达到23个、4A级景区达到7个,总量居全市前列。
新推出“巅峰双峡”精品旅游线路,推广三峡第一桌、土家八大碗等特色美食,评选名牌店、老字号,开发10类“奉节好礼”产品。与四川省建立“成渝五绝九城”旅游联盟,与郑万高铁沿线城市形成文化旅游合作联盟,白帝城景区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坚持文化搭台、产业唱戏、企业参与,以“戴奉节眼镜、品奉节脐橙、赏三峡风光”为营销主题,持续擦亮“中华诗城”金字招牌,连续四年与《中国诗词大会》深度合作,2020年首播观众达3.89亿人次、较上季增长14.4%,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暨绿色发展·消费扶贫大会、2020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重庆奉节站)暨年度总决赛等节会,白帝城大遗址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晒”作品获得“最佳传播奖”。持续举办采笋节、桃花节、女儿会等节会,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86万人次、综合收入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30.7%,实现“逆势”上扬。
【城市乡村建设】 开展征地拆迁“百日清零行动大会战”,拆除房屋29万平方米,征收土地4589亩,安置2016年以前征迁群众住房2473套、办理养老保险15871人,启动4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完成123万方棚户区改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拓展至24.89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增至14平方千米,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39.4%提高到50%,城市扩容“双30”格局全面形成。郑万高铁2021年将建成通车,奉建高速工程建设顺利,“玉带双珠”、机场路、伍家嘴大桥、康乐大桥、关门山大桥建成投用,巫奉利高速、长江二桥等对外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有序。推进15个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数量创历史新高,尖山水库、草坪河水库下闸蓄水,6座水库开工建设,24座集镇水厂完成经营权回购,持续巩固21.51万户75.56万人饮水安全,农村供水入户率达到100%、集中供水率达到90.7%。投用新行政服务中心,26个部门851个事项全部入驻。全面推进“四减四办”,212个事项实现一窗综办,企业开办最快2小时拿证,不动产交易最快9分钟完成,小型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13天办结。
突出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等特色,重点打造平安川东游击队小镇、旱夔门鲜花小镇、甲高油橄榄小镇、永乐“三峡第一村”等山地特色城镇20个、美丽江镇8个以及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美丽江村27个。围绕打造美景、美味、美德、美好的“四美”乡村,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改厕15.9万户,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村140个。推进清洁家园“六整齐”、和谐邻里“六大家”,朱衣镇砚瓦村、安坪镇三沱村等19个村入选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名单。开展“三权”分置、“三变”改革,打造40个“亿元”村、150个“千万元”村,实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导,大坝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九通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文昌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小寨村、白龙村、砚瓦村等7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民生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着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强水电、燃气、交通、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抓好特殊群体帮扶,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3.5亿元。安排“三保”预算58.6亿元,扎实推进13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3.2亿元。城区156个活禽交易宰杀点全部取缔,3个农贸市场实现超市化改造。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减免缓补返”援企稳岗系列政策,城乡居民转移就业累计达到34.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9264人。新投用3个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8.64%,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中六校联盟班” 211高校上线率98%,永安中学与幸福中学整合办学,建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建成投用,中医院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1项、申报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5项,综合性医院达到16家。新改建养老服务中心10个、站点36个。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79.34万人,职工医保参保7.44万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深入开展,成功创建第七届“重庆市双拥模范县”。高质量完成“七五”普法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持续推动“四减”和优化投资环境“六个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开展“马路办公”7124次,发现问题20925个,整改率达100%;有序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与3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进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科技型企业达399家,居“两群”第二。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55个、获得资金3.17亿元,争取转移支付资金67亿元,新增债券资金26.4亿元,2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5个,协议投资267亿元、到位资金45.5亿元;落实减税降费9亿元,阶段性减免企业水、电、气、租金成本1689万元,新增支持实体经济贷款31.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9576户、增长16.5%,新增“小升规”企业199家、限上个体户349家。
【安全稳定】 创新推进楼盘建支部、楼栋建小组、楼层见党员“三楼党建”,深化“六项专项治理”,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3场次,深入开展“四访四议”“两回两讲两解”、公示公开“六个一”等工作。大力推进“大数据+”,优化升级“一点到户”平台,扎实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狠抓摊齐门、车归位、街整洁、人守规。用好3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统筹护林员、地灾员等“N大员”做大村级平台,组建乡村治理工作网络。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召开平安稳定风险研判会议40次,交办督办风险清单28期42个。落实预算零结转、预算公开评审等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加强,债务管理严格规范。扎实抓好防汛救灾工作,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10个,城镇防洪排涝项目8个,有效解决防洪薄弱环节,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2个,连续17年已知地灾点“零伤亡”。全面深化改革,两大国有集团经营收入13.8亿元。
建立“1+N”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累计安装“应指工程”视频镜头2475个、“雪亮工程”及其他专用监控系统镜头6968个,连续14年现行命案全破,八类刑事、“两抢一盗”案件分别下降18.5%、29.3%,连续9年获得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区县。严格按照“一人一专班、一人一预案”的信访稳控方案,化解各类重点矛盾问题和积存案件189件,办理群众诉求1219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1件,一批信访老案积案得到化解。坚持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有“伞”必打,处置涉黑涉恶问题线索8件,立案2件,党纪政务处分2人,组织处理10人,累计立案15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2人,处置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81件。
(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