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落实】 强化县委、县政府主体责任。县委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19次,专门议题33个;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23次,县政府党组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17次;召开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8次。分管县领导召开脱贫攻坚办公室主任办公会7次、整改办主任办公会5次;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普查等专题会议33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坚持牵头抓总、分线运行、各负其责、共建其功的原则,市管领导各负责1个乡镇,担任指挥长,每月4天以上蹲点指导、靠前指挥、现场参战。持续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44个、走访贫困户468户;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66759户;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29.3万余次。强化县级行业扶贫部门行业扶贫责任。坚持部门分线作战,全面压实24个行业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政策一竿子到底、事项一揽子到位,部门长“白天当村主任,晚上当局长”。根据“十大专项行动”“定点攻坚战”“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等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要求,县级各行业部门分别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具体任务事项,充分做到定人、定事、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定目标,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完成、取得实效,压实压紧行业扶贫部门分管责任。强化乡村脱贫攻坚工作直接责任。实行乡镇分块作战、驻村分村作战、村社分户作战,层层签订责任书,人人立下军令状。按照辖区负责制,全面压实乡镇的主体责任;严禁村干部当甩手掌柜,全面落实村支“两委”的直接责任,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每村都有工作队,所有乡镇班子成员担任村级指挥长,乡镇干部一律禁止“走读”,一线攻坚、定点包干、蹲点作战,工作队一律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每户都有责任人,8052名帮扶干部对接3.4万户贫困户,按照“八到户八到人”要求,全力以赴解决困难,获得群众认可。建立日常巡察、定期暗访、业务督导、交叉检查“四位一体”督查体系,对乡镇、帮扶单位、贫困村、非贫困村实行流动红旗嘉奖,黄牌警告。县委组织部累计督查村、社区1733次,抽查扶贫手册7013册,发出督查通报15期,全面保持驻乡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稳定,确保在现场、在岗位、在状态。
【政策落实】 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23座集镇水厂回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3处,完成全县农村人饮工程水质检测,累计出具水质检测报告2293份,人人吃上干净水。危房改造构建“安居家园”。动态新增73户危房改造对象已全部完工并入住,实现了危房改造动态清零。
组织开展农村危旧房鉴定,鉴定农村土坯房12118户,逐户完善住房安全等级鉴定台帐。全覆盖开展建新拆旧行动,坚决防止老人流动式居住,户户住上安全房。
全年完成大学生学费资助申报5556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651人,及时解决学习或生活实际困难;落实残疾学生每周不少于1次的送教上门或远程送教服务,让243名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平等享受教育权利;8000余名教师遍访全县13.45万名学生家庭,及时回收辍学学生。
2848名巡访医生建立家庭医生签约队伍339支,累计签约27.1万人、巡访服务71.3万人次,实现在家贫困户、边缘户100%签约管理。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累计救助12.74万人次,救助金额1.32亿元,贫困患者平均自付比例8.07%。推进“353”工作法,累计开展风险排查4500人次,1457人得到进一步救助。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至33种,累计救治4046人。
全县农村低保保障困难群众12751户294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050户15825人,占农村低保人数的53.75%。特困人员救助供养5456人,累计发放供养金6116万元,其中贫困户510人。对5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城乡低保、建卡贫困对象,按照低保标准2倍按月发放临时救助金7560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910人、资金724万元,其中救助贫困户557人。为9519名重度残疾人6971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1148万元。资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4892人、金额1289万元。民政“惠民济困保”投保40425人,赔付案件1673件、金额242万元。
整合资金2.3亿元,持续培育376个主导产业村、20个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51个。持续巩固拓展25种长短结合、生态循环增收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13万户,持续巩固贫困户入企入社100%、主体带动100%、产业增收100%。按照脱贫监测户每户不超过2000元,未脱贫户、疫情户每户不高于3000元的标准实施产业到户奖扶,惠及1248户,资金314.96万元。开展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按持股金额的6%持续5年固定分红,全县村集体经济已累计兑现现金分红552.9万元,惠及贫困户3.2万户12.2万人。聘请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机构20余名专家组建顾问团,遴选33名县级专家组建11个产业发展专家团,376名特派员定点包村服务,1000名“土专家”每人带动100户,助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累计为1.64万户次贫困户提供资金7.54亿元,放款额居重庆市前列。严格落实“两免一贴”优惠政策,发放利息补贴6223.61万元。引导支持4400余户发展脐橙、油橄榄、中药材、山羊四大主导产业,2600余户发展优质粮油、生态蔬菜、精品烟叶三大优势产业,2300余户发展脆李、蚕桑等小特精产业项目,2700余户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提前向即将到期贫困户送达《还款催收通知书》,引导积极还款。每日对各乡镇还款情况进行调度,对逾期情况进行通报,制定风险补偿办法,建立县级风险补偿金,全面守住“零坏账”底线。累计补偿24户117.5万元,逾期25户106.11万元,到期逾期率0.28%,整体风险稳定可控。
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劳务协作”系列活动,实现5.73万人次贫困人员转移就业,比上年增长3.26%。新建就业扶贫车间12个,全县43家扶贫车间运行正常,共吸纳1153人就近就地就业、其中贫困人员就业491人,贫困人员就业占比达到30%以上。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6796个,兜底安置建档贫困人员4949人。新增县级特色职业(工种)2个,组织开展贫困人员技能培训5009人,完成市上下达年度目标的153%,着力提升贫困人员就业技能。培育致富带头人693人,全面落实“减免缓补返”援企稳岗系列政策,全县各类企业叠加享受社会保险降费减负3.32亿元,发放企业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社会保险补贴74.3万元,一次性吸纳就业岗位补贴44.4万元。为5372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70.68万元,兑现落实2383名贫困劳动力跨区域交通补贴103.94万元,兑现贫困人员自主创业89户71.2万元。
完成“十三五”期间市级下达31488人易地扶贫搬迁指标,采取“集中+分散”方式进行安置,建成2个市级集中安置点、104个微型安置点,安置人口1927人。制定出台后续扶持和产业配套意见,完善安置地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为每户搬迁户支持产业发展资金2000元,开发搬迁户“零就业”公益性岗位1362个,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持续巩固覆盖23个乡镇、110个非贫困村、63个贫困村的15.2万亩中药材产业,覆盖20个乡镇、93个非贫困村、45个贫困村的13.2万亩油橄榄产业,拓展产业后续增值效益,带动中高山8100余户2.1万人贫困户稳定增收。统筹资金4705万元,落实中药材、蚕桑、油橄榄、油茶产业扶贫项目43个;完成退耕还林任务5万亩,补助资金8000万元;设置831个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岗位,补助资金831万元;落实生态效益补偿335万亩,补助资金4271万元,惠及32019户贫困户。
【工作落实】 组织8052名帮扶干部、2968名核查员对贫困户全面开展自查评估;1006户2994人剩余未脱贫人口已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县累计实现减贫人口35895户139042人。
建立县攻坚办统筹督导、乡镇指挥长指挥督导、行业扶贫部门专项督导工作机制,分级压实责任,限时清零问题。市级定点攻坚的1个乡镇和5个村,共计109个重点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统筹整合资金6287.75万元,落实扶贫项目66个,进一步补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增强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后劲。
深入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签约消费扶贫智专柜50台,建成2个消费扶贫专馆,深入开展网络带贫活动,开展西部消费扶贫周系列活动,开设线上、线下消费扶贫专区7个,社会扶贫网重庆馆累计注册会员11.45万人,销售总额达1116.98万元,注册、销售量位居重庆市前列。
统筹扶贫资金8.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82个,完工项目599个,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骨干产业,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全县共有2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贫困户,均已落实低保标准2倍的临时救助、1户落实了2000元的产业奖扶,无返贫风险。
5月7日至25日,组织8052名帮扶干部、2968名核查员对贫困户全面开展自查评估。5月29日至6月8日,抽选868名干部,组建16个片区指导组、31个乡镇工作组、376个现场检查组入户交叉检查。完成市级反馈国办系统的疑似问题数据修订,完成“百日大会战”市级专项督查、西南大学暗访抽查问题整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4月10日至14日完成兴隆、平安普查试点。7月19日至8月30日配合完成巫山县369名普查人员在奉普查,派出424名普查人员完成云阳异地普查。9月18日至30日完成黔江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全县普查户数共计32347户,上报32347户。从反馈普查指标类型上看,其中有10项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全面达标,12项重点指标全面反映高质量,“总体生产生活有何变化”这项指标普查“明显改善”占比高达100%,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奉节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聚焦八大重点、30项目标、100项任务,持续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数据清洗,提升数据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奉节专场新闻发布会,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全面启动“榜样面对面”宣讲、先进典型电视访谈,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启动《奉节县脱贫攻坚总结研究》,广泛宣传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坚持目标化、事项化、清单化、一体化推进各类反馈问题整改。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61项整改任务和12个点对点问题、国家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9大类76项整改任务和3个点对点问题,已全部销号清零。国家脱贫攻坚督查重庆反馈意见涉及71条整改落实任务,全面认领整改任务61条,已完成整。2019年贫困县退出抽查反馈的5大类22项具体整改任务已全面完成。对2015年以来国家和市级脱贫攻坚巡视、考核、督查、巡查、审计、评估等反馈的问题,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发现问题全面开展“回头看”,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管、饮水安全、农房拆除等14项规章制度,精准防范各类问题。
【效果落实】 始终坚持“迎检如迎亲,过关当过节”,主动请战、全力迎战,先后接受国家、市级及三方机构检查、督查、考核、抽查、媒体暗访等14场次。1月2至4日接受中央第二巡视组副组长王新哲带队到奉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下沉检查。巡视组随机抽选了4个乡镇9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共走访入户13户。11月25日至26日接受中央巡视组常规检查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落实。研究出台《普查综合试点保障工作方案》《做好普查前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脱贫攻坚普查经费预算方案》。组建县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完成专业工作组设置和相关人员抽调,落实办公场所、后勤保障。精选18名乡镇扶贫办主任,作为外调的普查试点人员到黔江开展普查试点工作。4月10日至14日,接受重庆调查总队、市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率云阳普查工作组到奉开展综合试点普查,以及开州、城口、巫山现场观摩,奉节普查综合试点工作为全市提供很好经验做法。
7月19日至8月30日,配合完成巫山县369名普查人员在奉普查,派出424名普查人员完成云阳异地普查。9月18日至30日,完成黔江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全县普查户数共计32347户,上报32347户。从反馈普查指标类型上看,其中有10项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全面达标,12项重点指标全面反映高质量,“总体生产生活有何变化”这项指标普查“明显改善”占比高达100%,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奉节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接受重庆市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11月16至20日,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书记、院长梁震率第三检查组到奉开展2020年区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共走访奉节县4个乡镇,8个村,入户调查93户,检查政策项目18个。11月20日至21日,西南大学第三方评估工作组完成对奉节县入户评估调查,共入户调查3个乡镇,4个村,入户调查220户。
迎接2020年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作为全市两个区县之一(涪陵、奉节),12月6日至13日,代表重庆接受2020年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第三方机构评价。评价组采取座谈听取情况介绍、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评价。
12月8日至9日,新华社吉林分社完成暗访,并组织召开交流座谈会,详细了解奉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圆满迎检国家东西部扶贫成效评价考核。作为全市4个区县之一(彭水、武隆、万州、奉节),12月15日至18日,代表重庆接受2020年国家东西部扶贫成效评价考核。工作组实地核查龙桥乡阳坝村、平安乡长坪村、石岗乡明水村、安坪镇下坝社区、竹园镇丰竹村、平安乡茨竹村6个乡镇11个项目,走访或电话抽查贫困户16户,实现问题“零反馈”,工作组认为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抓干部作风、抓群众满意度等创新工作值得借鉴推广,并将“拓展延伸东西部协作链条,大力培育网红直播经济”作为典型案例上报。
(县扶贫办)
奉节县消费扶贫脐橙产销对接会(扶贫办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