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 实行“日巡查、周交办、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和红黄旗奖惩制度,书面通报20期,交办92期4097个问题,督办19期189个问题,整改率95.39%。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用稿7条,《城镇管理曝光台》发布信息25期,曝光不文明行为250个。
“城管+公安”模式成为全市亮点,公安协作大队3名民警和20名辅警长期派驻城管执法支队办公,全程参与和保障城管执法,人行道车辆整治实行“执法互认”。在全市率先将马路办公延伸至乡镇、社区,书记、县长和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定期开展“马路办公”,全年累计开展6289次,出动人数2万余人次,发现解决问题18119个,“马路办公”长期位居全市前列,“六长制”“门前三包”“志愿服务”“烟头兑换”等机制常态运行。
稳步推进治乱拆违、街净巷洁、路平桥安、整墙修面、灯明景靓、江清水畅、城美山青等七大标志性工程。查处人行道违章停车9847起,拆除违法建筑1141.65平方米,现场制止消除违法建设22处。完成张家包大桥应急抢险加固、糖酒公司后边坡滑移应急抢险,推进11座桥梁安全整治,李家沟大桥整治有序进行。推进城市立体绿化花化美化亮化,“鲜花大道”“诗歌街区”“广告路景”效果凸显,亮灯率达99%,裸露地覆绿10万余平方米,重要节庆都有鲜花上街,“山水诗城·美丽奉节”花卉艺术展获中国(重庆)第三届长江上游城市花博会室外布展一等奖。
【脱贫攻坚】加强行业扶贫,争取扶贫资金1069万元,实施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改善项目40个,完成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销号,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常态化,有效治理覆盖比例达93%。结对帮扶甲高镇,选派10名优秀干部驻镇驻村,75名帮扶责任人帮扶贫困户336户,均按要求开展驻镇驻村帮扶工作。超额完成消费扶贫任务,完成比例达143.54%。
受理办结民生之声、“12319”城管热线、市长信箱等各类投诉问题712件,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43件,按期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已具备接收处置能力。建成建筑垃圾、大件装潢垃圾临时处理厂,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生物质天然气项目,垃圾处置难题逐步解决。新改建公厕11座,完成夔府第一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优化5座停车楼停车管理,启动城区路内停车智能收费,新增路灯228盏,修护破损路面7530平方米,通过一系列惠民举措,群众如厕难、买菜难、停车难、出行难等民生问题逐步解决,赢得市民点赞,前3季度全市城市管理民调两次位居组内前3,较过去有大幅提高。
【垃圾分类】 城区4个街道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实现全覆盖,永安、夔门2个街道开展示范,设置分类收集点648个、分类垃圾桶1540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比例达61%。在全市率先通过积分银行助推垃圾分类,390个积分银行覆盖全部村社区,累计配套厨余垃圾沤肥池159个、分类投放点910个、分类收集容器16500个,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40个。
【项目规划】 确保“十三五”时期既定的47个项目5.4亿资金全部落地,圆满收官。编制城市管理行业“十四五”规划,围绕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市安全、智慧城管6个方面新策划包装项目77个,“十四五”期间有望争取各类项目资20亿元,为未来五年城市品质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运行】 常态化开展环卫保洁、市政维护、园林绿化、数字城管、水域清漂等工作,主要道路机扫率达90%,处置生活垃圾13.5万吨,清理打捞水域漂浮物2.2万吨,创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5条,推行西部新区环卫绿化管护市场化。强力开展城管执法,坚持依法执法、逗硬执法、文明执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0294起,因不配合执法,被公安机关拘留10人。完善数字城管指挥调度系统,配备对讲机200部,全系统实现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在县级文明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示范县创建和重要接待、重要节庆、重要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牵头开展城管领域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和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整治行动,打通消防车道185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011处,全系统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示范打造】 按照“摊齐门、车归位、街整洁、人守规”十二字要求,将城区海成路、夔州路作为示范路进行集中打造,先后多次联合各部门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整治行动,每次出动人员200余人,重拳整治违规经营、违规停车、私拉乱接及违规设置广告招牌等行为,两条示范路效果明显。每个乡镇因地制宜,各打造1条示范路。
(汤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