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2046万人次,同比增长0.29%;旅游总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43%。全年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购票游客126万人次,过夜游客107万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2.43%、-4.46%、-13.1%。奉节获评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夔州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三峡之巅、青龙大窝创成国家级4A级景区,茅草坝滑雪场创成国家3A级景区;兴隆、龙桥荣获“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称号。
【疫情防控】 统筹全系统90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一线,全力参与社区排查、宣传、值守、劝导等工作。按照县上统一安排部署,关闭暂停县内所有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场所、A级景区及非经营性景区、14家旅行社、130家农村演艺团队及文化活动。3月中旬,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对全县旅游景区实行分区分级开放,确保了全县文旅体市场安全平稳。开展帮扶纾困工作,结合国家及市上相关扶持政策,对全县268名文化旅游企业管理员开展“用好用足政策措施”网络培训,组织县内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走访文旅体企业68家,暂退全县13家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72万元,及时落实“重庆支持中小企业20条”和“重庆支持企业40条”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另辟蹊径”拓展其他业务,通过售卖脐橙、中药材等扩宽收入渠道,实现县内文旅体企业坚持疫情期间不裁员。帮助奉节县名胜旅游公司等3家企业争取贷款贴息等政策55万元。成立县文旅体行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奉节县文旅体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奉节县文旅体企业复工复产流程图》和《奉节县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及《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贷款贴申报工作的通知》,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在收到申请后,及时复核相关资料,并在24小时内组织检查和验收,确保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两手抓两手硬”。2020年10月,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45%和4.68%,疫情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5A创建】 将白帝城·瞿塘峡景区5A创建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抓实抓细抓好。3月下旬,召开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誓师大会,成立了5A创建领导小组,实行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创新“事项决策、方案认定、执行协调、项目建设、人员下沉、督查通报、考核运用”七大机制,落实责任到人,实行挂图作战,景区硬件建设、智慧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安全、游客满意度均达到5A创建要求,以985的高分顺利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市文旅委已向国家文旅推荐暗访验收。
【精品景区】 紧紧围绕“全域旅游统领”这一主线,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宣传。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导则,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入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名单。按照国家文旅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要求组建了县景评委,聘任14名同志为县级景评员,参与全县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辅导、评定和复核等工作,助力打造精品景区矩阵。经过精心策划和匠心打造,“五一”“七一”期间,成功开园三峡之巅景区、三峡原乡景区,成为引领周边区域的网红景区,奉节旅游再添新爆点。推出“巅峰双峡”精品旅游产品,加强区域联动,助力三峡旅游回暖复苏。三峡之巅、青龙大窝成功申创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茅草坝滑雪场成功申创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6个,A级景区达23个,位居全市前列。白帝城景区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县文旅委荣获“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奉节上榜“2020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位居前4名。积极参与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2020川渝最美特色小镇(重庆)寻找与展示活动,兴隆镇获评“最美文旅小镇”称号。
【项目建设】 引进蜀江楚峡公司投资打造“三峡第一村”,完成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各项建设任务推进顺利,橙园火锅开园接客。启动大遗址申遗工作,加快推进白帝城大遗址保护工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完成考古大棚、考古体验中心、白帝城古城墙、城门项目施工图设计,完成大遗址考古发掘3000平方米。完成《中国诗词大会》永久会址、川东游击队小镇、长江三峡夔门海军军事文化主题公园、城市体育公园、游泳场馆、县“文化图书美术”三馆改造等项目方案编制设计工作。开展企业升规及发明专利思辨辅导培训,新升规赤甲集团、归来三峡、蜀江楚峡等文化规上企业14家。引进影视基地、编剧年会等新业态,引进重庆九曜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入驻,负责夔门印象招商运营。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个,签约资金达11.7亿元;“三峡之巅”诗酒和“白帝橙”脐橙系列产品上市,深受消费者好评。
【宣传营销】 “双晒”第二季圆满收官,祁美文县长客串“金牌导游”,如数家珍展示了奉节独特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旅产品,首次对外推出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想见你 在奉节”成为旅游宣传网红语言,荣获市委宣传部表彰的“最佳传播奖”。“中华诗城”奉节精彩亮相2020重庆文博会,携手14家企业以文旅产品实物展示、旅游宣传片展播、旅游宣传资料发放、特色文化展演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展示奉节文旅产业成果,荣获“最佳人气奖”。奉节县“乡坛子”香菇酱、香辣酱系列荣获2020“重庆好礼”旅游商品银奖,并夺得2020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深化与宜昌三峡旅游公司、黄金游船公司、中国旅游集团等58家渠道商营销合作,在三峡大坝换乘中心开设奉巫特色产品展示馆。以奉节脐橙、三峡风光等为创作元素电影《橙妹的时代》于11月20日正式公映,奉节元素再次成为亮点,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举办“三峡原乡,爽爽兴隆”第七届“天坑地缝”旅游季,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往。建立“成渝五绝九城”旅游联盟,积极融入大三峡一体化营销联盟;组建郑万高铁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奉巫云”三县组团赴高铁沿线城市开展文旅宣传推介,开启大联盟、大合作、大营销旅游新时代。完成《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录制,集中宣传推荐奉节的诗词、美景、脐橙、盬子鸡等,较好的展示了奉节的美丽经济和脱贫攻坚成效。
【文旅扶贫】 高站位推进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中央第四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高质量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问题整改工作。集中开展“六项专项治理”宣传演出活动33场次,累计观看群众超过10万人次,获得县委杨树海书记肯定评价。完成“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看奉节新闻”项目,全县23233户贫困户免费看上闭路电视。大力实施农村广播深化覆盖工程,共投入468.6万元,在各乡镇新安装广播终端1100组,农村广播“村村响”覆盖率达99.4%。相继在33个乡镇(街道)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流动文化进村等惠民演出180场次,送电影进村4000场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奉节助残非遗扶贫工坊及夔州绣培训”培训课程,20名学员(建卡贫困户)通过结业测试获得结业证书。完成500人以上集中居住区文化场所改建文化扶贫项目和兴隆镇龙门客栈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平安乡文旅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兴隆镇辖区内3户贫困户“摄影之家”授牌。
【夔州旅游文化新区】 开展防疫检查590余次,让旅游片区成为疫情禁区,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被市委政法委、市文旅委命名为“重庆市平安示范景区”。及时退还7家旅行社80%质量保证金,共计72万元。协助1家企业获得30万元贷款贴息扶持政策,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心针”。新升规赤甲集团、归来三峡、蜀江楚峡等文旅规上企业14家,引进影视基地、编剧年会等新业态。制定生产经营防疫细则,规范接待流程,逐步推动商旅业态复工复产。同时,对标年初任务,创新分区错时施工机制,综合调度、逗硬督导,将文旅项目推向正常进度节点。全年计划实施34个文旅重点项目,有实际形象进度的17个,完成投资4.55亿元,完成率43.3%,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个,签约资金11.7亿元。
打造白盐山农家乐、欢欢农家乐、金池春舍、瞿塘关遗址博物馆、金凤云海等10个摄影之家“奉节样板”及夔州博物馆摄影之家总站。推出氤氲石桥、花海湿地、三峡原乡等6个摄影点。培养摄影导游40名。物化中国“醉美摄影旅游目的地”金字招牌。全面竣工兴隆镇精品中医馆。完成“九天龙凤”中药材基地近10万亩,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厂7个,成功研发“党参糕”“蜂蜜糕”“桑葚糕”等食药两用养生糕点,实现上市销售。奉节荣获“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之乡”称号。完成《归来三峡》节目内容、表现形式、表演阵容等多方面优化升级,于8月8日隆重面世;完成高速服务区诗歌堂打造,中国诗词大会永久会址、诗歌朝圣大道方案已通过初审。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通过“小活动”实现“大宣传”。完成夔门印像旅游渡口、公交站台、红绿灯建设等基础设施并投入使用。引进重庆九曜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夔门印像招商运营,夔门印像、流花码头入驻商户达100家。打造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成立重庆市奉节县咏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川东游击队小镇运营管理。完成《平安人家》书籍汇编,编制《川东游击队》《川东地下党》陈列展览大纲。串联炮楼、碉楼、箭楼、锦山寨4个文物点,推出红色历史文化专题展陈游线。
形成自媒体联盟。制定《奉节县自媒体激励办法(试行)》,联合四家自媒体公司发表原创信息114篇,阅读量达75万人次。举办抖音大赛,470个作品播放量达1541万次。“双晒”第二季圆满收官,县长客串“金牌导游”,如数家珍展示了生态、人文“两个宝贝”。建立诗词界联盟。《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特别呈现奉节文化,累计观众达3.89亿人,通过抖音、快手、微博等媒体转发推介,播放量超2.9亿次。奉节作为“中华诗城”精彩亮相2020重庆文博会。建立渠道商联盟。深化与宜昌三峡旅游公司、黄金游船公司、中国旅游集团等58家渠道商营销合作,在三峡大坝换乘中心建立奉巫特色产品展示馆。建立客源地联盟。建立了“成渝五绝七城联盟”,积极融入大三峡一体化营销联盟,组建郑万高铁旅游联盟,“奉巫云”三县组团开展沿线登陆推介,实现产品互推、景区互通和游客互送。
(田 丹)
夔门 (王传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