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7所(城区57所,农村140所),其中,中职1所,完全中学7所,初级中学22所(含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95所(另有小学教学点90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68所(含民办60所)。全县现有学生数130700人,其中,中职学生6754人、普通高中生17690人、初中生31608人、小学生51984人、特殊教育学校213人、幼儿学生22451人。在编教职工8499人。
【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1%、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29%、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8.66%,综合水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积极安排专项资金2384万元,购买环彬·白帝天下幼儿园办成普惠性质公办幼儿园,利用城区闲置用房,改建成为永安幼儿园香山分园、团县委机关幼儿园和白马小学幼儿园3个公办园,在2020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对永安幼儿园、西部新区幼儿园、诗城路小学附属幼儿园3个公办园实施增容工作,有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义务教育】 立足学校实际和分布情况,构建10个片区教管中心、128所义务教育学校、8300余名教师全面参与的三级网格责任体系,动态跟踪管理网格内适龄儿童就读情况,全县教育工作者遍访96550户家庭,如实记录121683名适龄儿童就读情况,一旦发现辍学风险,立即进行干预化解,切实做到全体适龄学生有排查、有跟踪、有监管。组建专门师资队伍88支,定期为243名特殊学生送教上门或远程送教服务,全面保障适龄学生有学可上、上得好学、学有所获,全县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创新探索职教中心与高职院校“3+2”合作办学,全力推动职业教育提档升位,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成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中期评估工作,奉节职教中心办学质量和水平迈入全市先进行列。
【高中教育】 整合全县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完成永安中学与幸福中学整合办学,扎实推进高中教育改革,深入研究“强基计划”,深度研究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全面打通C9等名校招生渠道,创新开办“高中六校联盟”改革试点班,2020年首届高考,985高校上线率95%,211高校上线率98%。全县重本上线率从2016年的12.4%上升到2020年的24.9%,人数从2016年的600余人增加到2020年的1244人,实现上线率翻倍、人数翻番。
【教育资助】 建立健全学前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力度,会同残联、民政等相关部门,对所有资助实行统一审核比对,坚决避免错漏重复,建立因家庭突发疾病、灾祸导致的事实贫困学生定期排查制度,动态调整、补充资助对象,切实做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坚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精准资助贫困学生9.47万人次12174.51万元,发放助学金贷款9567人7631.78万元。
【队伍建设】 更加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紧盯薄弱环节、薄弱学科、薄弱学校,坚持“外引、内培、选调”相结合,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壮大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招聘新教师195人,交流调配教师364人(城区遴选139人,城区间调动46人,农村间调动104人,县外调入75人),化解超编学校教师158人(遴选38人、调动49人、顶岗71人),精心组织安排城区教师下乡支教50人次,评选市、县级名优骨干731人,开展教师培训98场次1.3万人次。
【疫情防控】 严格执行防疫规定,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有力推进网上教学,有序推进开学复课,有效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排查师生及家庭成员活动轨迹1400万余人次,筑牢全县近14万名师生健康防线。对校园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过细执行晨检、午检、晚检“三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制度,严格落实“错峰入校”“错时就餐”“错位落座”,及时发布防控工作“每日提醒”503条次,普及疫情防控知识400余期,有效提高师生员工防控技能,校园疫情防控实现零输入、零传播、零病例“三零”目标。11个基层党组织192名党员干部配合安坪镇、永安街道、鱼复街道、夔门街道、西部新区等乡镇、街道,全力参与疫情防控战斗,2888名党员为疫情捐款34.37万元。